梁錦新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和深化,初中物理教學不再僅是注意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和完善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即培養學生能夠觀察物理的過程,簡單描述物理現象的能力,能夠觀察物理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發現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觀察是學生對物理現象和自然規律的感性認識,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對自然現象、身邊事物、客觀事物學會多觀察,善于觀察、深入觀察,這樣就會從觀察中得到規律,發現問題,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機采用直觀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
動手實驗能力是體現學生知識應用及綜合素質的一個環節。物理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實踐、生動有趣的科學,和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系。要學好物理,探究科學,只靠書本還不夠,還要親自動手實踐,這樣才能掌握物理知識和自然規律,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又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1.要重視課堂上每一個演示實驗
在課堂教學中,演示實驗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能貫穿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探究物理問題。所以在演示實驗時,教師先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代替或協助完成,再由學生討論,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教師不要做主角,不要把實驗內容直接做給學生看,告訴學生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而應該指導學生思考,提出問題,動手實驗,分析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從而認識現象和規律,促進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
2.加強學生的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不但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也突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科學知識的遷移,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途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更加重視分組實驗的開展,不斷優化實驗的模式、實驗方式和多樣化的內容。例如: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選擇實驗儀器,進行探討實驗等,這樣通過多樣的實驗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加強學生的科技小制作活動
對課后的一些小制作,也要非常重視,像布置作業一樣要求學生結合書本知識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制作,并且在班內開展小制作展覽,評出優秀作品進行表揚、獎勵。對每一件參展的作品,都要求學生寫出一則制作說明,包括:依據的原理、選用的材料、用途及使用方法。例如:學生可以制作潛望鏡、針孔照相機、小桿秤、橡皮測力計、潛水艇模型等,可能會做得較粗糙,但都凝結著學生的汗水,在制作的過程中,較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現代教學始終不能脫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它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物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物理學中的概念、公式以及規律都是從實驗中抽象出來的,物理教學是不能離開思維而獨立存在的。在物理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作為物理教師應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那么我們應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可以通過多樣而發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圍繞一個待解決的問題盡可能地讓學生設想多種方法來解決,即一題多解。例:提出問題:已知體積為300 cm3的鐵球,質量是790 g,這鐵球是空心還是實心的?(鐵的密度:7.9 g/cm3,三種方法解題)這樣通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經過多方面的思考,得出多個解決問題的答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多想多動腦的習慣,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應通過領會新課程精神,充分解讀教材,有效開展探究活動。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態度,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 廣東省新興縣車崗鎮初級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