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麗華
摘 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管理的一大難點,這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應該對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高度重視起來。簡要分析了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具體表現,并對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成因分析進行了概括,最后總結出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問題行為;心理分析;教師因素;有效對策
一、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具體表現
所謂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就是指發生在小學課堂上的和課堂教學要求、行為規范不一致的影響課堂秩序的行為。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具體表現如下:(1)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開小差,不認真聽講,上課說話,影響其他同學學習。(2)學生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不善于和老師交流,上課總是和老師對著干。(3)同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干擾他人的學習。(4)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常在課堂上表現出消極情緒,沒有提前備課,且常常擾亂課堂秩序。(5)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在學習中面對困難容易產生退縮情緒。
二、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成因分析
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成因主要包括學生因素和教師因素兩大類,具體如下:
1.形成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學生因素
小學數學課堂中問題行為的產生大多是學生自己引起的,部分學生的生理障礙會引發課堂問題行為,學生如果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從而無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專心學習。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能根據環境改變自己,常常會在學習中產生負面情緒,造成學生焦躁心理的產生,這也是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容易產生心里挫折,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常遇到挫折,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學習差的同學容易產生自卑感,從而喪失學習數學的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向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發起了有力的沖擊。一年多來,學校和教師在努力探索改革,但落實到課堂上,也凸顯出了不少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問題呈現
(一)過分追求課堂形式活躍
表現:
1.“滿堂提問”型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許多老師一改過去以講為主,講練結合的方式,滿堂發問,甚至提出一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課堂熱鬧了,結果收效甚微。
2.“課件+表演+討論”型
個別教師片面理解“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一節課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進行漫無邊際地討論或學生表演。但討論中,常常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混于其中,樂得清閑”;表演時,絕大多數學生是表演者的“忠實”觀眾,思維未參與其中;課件展示,畫面美輪美奐,學生一晃而過,心中未留下多少痕跡。這樣的教學,導致課堂上該凸顯的教學重點未凸顯出來,該突破的教學難點并未得到突破,學生該過手的知識并未過手,缺乏實質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缺乏有價值的知識和能力的生成。這樣的課堂,并未充分發揮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作用,不但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助長了學生對問題不作深入探究、不愿仔細傾聽的惡習,長此下去,勢必形成學生在學習上淺嘗輒止的浮躁個性。這樣的課堂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有勇于表現,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優點,卻缺乏扎實鉆研、專注于問題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
3.“巴掌贊歌”型
學生答問,及時進行評價是必要的,但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原則,一味地叫好。答得好的,究竟好在哪里并未指出;答得不好的,怕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不予置評,忽略了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二)照“案”宣科,缺乏動態調整
教師上課要先備課,設計好教案或學案,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如何去使用教案或學案,是值得思考的。有的教師教學時只是機械地執行既定教案或學案,缺乏對教案或學案的自覺的動態調整。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準備了解不充分,使教學目標的設定形成教案的一種固定的形式。教師想教什么與實際在教什么,存在一定的脫節。
(三)先學后教,自學的過程究竟應在課內還是在課外
“先學后教”,培養學生提前介入新知,提前產生問題,提前思考的良好習慣,這個想法是可以的。但如果科科如此,勢必加重學生的負擔,學生有那么好的自覺性嗎?再說,他們的時間安排的過來嗎?
(四)教師缺乏專業引領機制
山區學校班額大,教師上課班級多、節次多,平時互相學習的機會有限,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占用了大部分時間,這是農村初中特別是寄宿制學校面臨的現實。教師沒有多少時間去學習、領會、嘗試新方法,他們對教學行為的判斷,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需要先進理論與先進經驗的引領。部分非師范專業的教師未經課堂的專業訓練,對課堂教學缺乏反思意識,對一些問題往往會視而不見。教師自己的課堂很少被人系統地觀察過,因此,他們很少收到有關如何提高他們教學效能的反饋信息或建議,即使發現了問題,教師往往也會把問題歸咎于學生配合得不好,自身原因往往被忽略。
二、對策措施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邁克·富蘭在論及教育變革時提出:“問題是我們的朋友,因為我們只有深入到問題之中,才能夠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法。問題是通向更加深入的變革和達到更為滿意的途徑。”課改最終發生在課堂上,學生學有所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都必然立足于課堂。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提出了以下解決的對策。
(一)教師需研讀課標,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問題
教材是藍本,是教學的依托。在備課時,教師要依據課標,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以問題推進教學過程。在設計問題時,注意考慮以下幾點:①緊扣教材內容;②根據學生實際,問題難易度應適當;③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因材施教。設計問題要遵循以下原則:①在疑難之處提問,化難為易,領悟文旨;②在點睛之處提問,把握關鍵,明晰題旨;③在潛在聯系處提問,由表及里,弄懂本質。
(二)預習在課內完成,減輕學生的負擔
“先學后教”固然不錯,理論上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要處理好時間安排問題。學生畢竟不是成人,如果科科都把學生的自學放到課外,試問:初中生每天的文字科目至少4~5科,他們哪里有那么多的時間去自學?預習是必要的但我主張把預習放在課內,教師先布置預習作業,并根據學科提出相應的具體要求,但分量要輕,著眼于新知識的過渡。上課后,充分利用前3~5分鐘,讓學生通讀所要學習的教材內容,思考老師和小組內提出的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所學內容,及時把握教材難點,做到心中有數,聽課時重點突出。切忌一哄而上,加重負擔,讓學生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對學習索然無味。
(三)分基礎層次提問,樹立學生自信心
在回答問題時,學生可以不舉手直接站起來,老師請最先站起來的學生回答;同時也兼顧學生差異,較容易的問題讓基礎稍差點的學生回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基礎好的學生回答。當學生答對問題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并提示重點內容和思考的方法;即使沒有回答正確,學生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講解,而有所收獲。在每次測驗之后,對于考試成績好的同學或進步較大的同學,在全班通報表揚。對于在競爭中獲勝的小組或學生,以及考試中成績優秀或進步較大的學生,可以不做作業或減少作業,或采用其他方式進行鼓勵。
(四)引進競爭機制,激活學生思維
學生的學習,思維的訓練是不可忽視的。對使用課件的課堂,要給學生留足思考和發言的空間。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展開競爭,兼顧大多數,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事干,不能讓課堂成為少部分學生的課堂,而大部分學生成為聽眾。競爭的內容包括:①回答課堂問題;②回答學習小組提出問題;③糾正同學錯誤;④學習教師規定的學習內容。只要競爭與激勵辦法配套,學生為了獲得獎勵,思維會一直處于亢奮狀態,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中,才會提高課堂效率。
此外,從管理的層面,學校還可以實施配套措施:
1.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進行有目的地指導
方法有:(1)派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并進行學后追蹤。2013年春,我校派教師參加“古敘送教”培訓,參觀古藺縣二郎鎮復陶中學,回校后,著重對教師上家常課,展示課,進行全方位的指導。(2)指導好老師們聽課、評課的方法和技巧。重點應落實:如何進行課堂觀察?如何進行有意義的追問等問題。通過不斷實踐,老師們課堂教學有了明顯進步。在研討時能做到:有備而來——歸納收集問題,形成初步方法;有話可說——梳理問題,聚焦問題;有獲而歸——提出解決對策;再次總結修正——發現新問題;再次實踐探索。
2.促進年級內學科教研,共享集體智慧
要取得自身的發展,教師需要在同一年級同一學科中與其他教師交流,才會有較大的收獲。要加強年級學科備課組工作,融會群體的智慧,和同行們建立一種共研共進的教研機制,在加強內部的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與同伴切磋與交流,才能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有改革探索,才會有發展進步。在課改之路上,教師要始終把握住培養學生能力這個核心,切忌有形無實。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分水中學校)
?誗編輯 段麗君
興趣和信心。
2.形成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教師因素
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雖然表現在學生身上,但很多問題都與教師的教學行為有直接關系。教師教育思想存在缺陷,會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從而引發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和鼓勵則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從而引發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管理能力差,會使得課堂缺乏組織紀律。
三、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對策
為有效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數學課堂秩序進行約束和規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狀態進行細致的了解,多余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不斷采取有效措施矯正小學生數學課堂問題行為。教師在進行教學前要對小學生數學課堂問題行為進行細致了解,分析小學生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采取正確的態度,選擇適宜的方式和方法對其進行糾正,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有足夠的信心。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小學生健康學習心理的塑造,對小學生數學課堂問題行為進行矯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從而實現小學生數學教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科目,教育部門應該充分意識到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成為教育界關注的重點,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況,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行為。
參考文獻:
[1]馬慧.課堂問題行為與課堂紀律管理[J].現代教育科學,2004(1).
[2]劉利群.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J].教學與管理,200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馬杭中心小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