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濱
摘 要: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同學寫兩遍就能記住的單詞,非要寫10遍,有的同學上自習課,鈴一響,猶豫了半節課也拿不定主意這節課學什么,更有的學生新聞不看,歌曲不聽,體育不上,埋頭在書堆里成績卻不好。這些現象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生所付出的勞動是不是都有效?這個問題若不解決,學生便無法擺脫學習時間長而效果不好的局面,所以,在當前知識陳舊率高,知識量激增的形勢下,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尤為重要。
關鍵詞:制訂計劃;形成習慣;競爭氣氛
工作在魏書生老師曾經工作的學校,我無時無刻不在體會著他優秀的教育思想,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引領著我們走進神圣的教育殿堂,在這里,教育成了一種藝術,教育成了一種享受。從他的教育思想里,我獲取了當老師的寶貴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踐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寫幾點我的心得體會,與我的同行們交流、分享。
一、制訂計劃,明確任務
作為英語教師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建議開一節主題為“我的英語學習計劃”的主題班會,在這次班會中,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出適當的建議,比如,讓學生確定一天中什么時間用來寫英語家庭作業,什么時間用來復習當天老師所講授的內容,什么時間用來學習英語課外材料。
二、持之以恒,形成習慣
一個人經常在固定的時間內做同類的事情,做多了,便形成了習慣,習慣了的事情,常常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難,在前面第一點談到的制訂計劃,計劃一經制訂,必須要持之以恒,堅持下來。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初一上學期每天都做計劃,這樣天天如此,只要堅持半年,相信未來的日子里,學生會自動養成做事講計劃的好習慣,也必將形成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三、利用生物鐘的規律
有關資料表明:一個人確實存在著某一個固定時間內,做某一類事情可獲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規律,比如,一個學生晚上學習效果好,背東西快,腦袋清醒,而下午自習效率低,那么在制訂學習計劃時就應該考慮自己的生物鐘特點,制訂合適自己的學習計劃。
四、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造成一種競爭氣氛
競爭可以使學生對沒有直接興趣的事情,產生間接興趣,強調學生自己和自己比,以便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比如某位同學在第一個星期背單詞的速度是平均5個/分鐘,那么第二個星期如果大于這個數,就應該給予表揚或獎勵。以此來激勵該生繼續提高成績。另一種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競爭,比如,小組競爭、男生和女生之間的競爭。
五、學會使用“邊角余料”
一個珍惜“整料成料”的人,不一定珍惜“邊角余料”,一個珍惜“邊角余料”的人,一定更珍惜“整料成料”。一個善于利用時間的邊角余料的學生,一定是珍惜大段時間的學生。教師應指導學生善于利用邊角余料的時間。
參考文獻:
阮成武.主體性教師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實驗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