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摘 要:現代體育教學中,體育課除了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能和增強學生體質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功能。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課堂形式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意志品質、競爭意識、審美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導,是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體育德育;意志品質;競爭意識;美育功能;心理調適
體育課以其形式多樣,內容健康活潑,深受學生喜愛。作為體育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擁有強壯的體魄,還要善于發掘學校體育的其他教育功能。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
1.愛國主義教育
每逢體育盛事,當中國健兒站在領獎臺的那一刻,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為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種視覺感官上的沖擊,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種沖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利用室內課,向學生講述運動員為國爭光的事跡,播放運動員爭金奪銀的電視畫面,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觸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結。這種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學會和利用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體育項目中很多都是集體項目:籃球、排球、足球等等。這些運動項目必須靠全體成員的團結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夠取得勝利,個人在這些項目中雖然也很重要,但不顧他人、個人逞能只會導致失敗。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項目的特點,通過向學生講述一些實例,或者選擇一些能夠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的教學活動,如:接力賽,需要很強的團隊意識,需要隊友們互相配合,才能取得佳績。通過這些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達到集體主義教育的目的。
二、學校體育的意志品質教育
體育鍛煉是一個與疲勞作斗爭的過程,沒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就很難堅持到底。而學校體育的多樣性為全面培養學生意志品質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如:從事某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從事某些對體力要求高、時間長的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從事某些對心理要求較高的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律自制的品質;從事具有較大練習密度和強度的身體素質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而從事一些體育競賽,則有利于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另外,學校體育每天都要進行的早操、課間操,也有利于學生意志的磨煉。
三、學校體育對競爭意識的培養
體育教學中,經常有學生對某項活動甘心落后,怯于競爭。如:跳高,有些學生表現出猶豫、膽怯等消極意志品質。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激勵學生鼓起勇氣。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消除心理障礙。然后,組織學生開展競賽,制定合理的規則,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觀念。另外,拓寬競爭的渠道,采用多方面、多層次的競爭激勵法。進行專項比賽,學生學習了某項技術如:跳遠后,不僅比誰跳得遠,還要比比誰助跑節奏好,誰助跑與起跳銜接好,誰起跳又準又狠,誰起跳后騰空好。這種明細的競爭要求,既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促進學生相互學習。還可以按能力分組競賽,如:快速跑教學中,將學生按體質和能力分成三組,分組進行比賽和表揚,使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競爭,記錄學生的每次考核成績并進行對比,只要有進步,同樣可以得到表揚。通過種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四、學校體育的美育功能
蔡元培指出:“體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體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確實,體育在塑造健康的體態美和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學校體育可以造就學生健康的身體,培養學生美的形體和美的姿態,即外在美,能夠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即內在美。而且,現代體育注重與音樂、舞蹈、美術有機結合,水乳交融,如:韻律操、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形成一種審美的復合文化,通過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熏陶學生美的心靈。
五、學校體育的心理調適功能
體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校體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緊張的學習,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體育、音樂、舞蹈有機結合的活動能夠消除心理疲勞,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學生在課堂及生活中的不良情緒也可以在體育活動中得以宣泄和調節,通過體育運動來釋放內心的壓力和郁悶,從而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對培養健全人格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總之,學校體育的健體、德育、智育、益心等功能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多樣化的功能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落實到體育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趙立.體育鍛煉與意志品質.中國體育報,2006-07-12.
(作者單位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中學體育組)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