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麗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生培養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小學生處在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對于一個思想初步形成的小學生,如果不把品德培養放在首位,就很難使之成為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特別是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該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組織好課堂德育教育是取得德育實效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品德教育;道德修養;課堂教學
“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課堂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現階段的中國,由于高考制度的弊端,一些專業課教師只是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過分地追求學生的分數,沒有提高對德育教育的認識,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缺乏滲透德育的意識。這勢必導致他們認為自己的職責僅僅局限于教授專業知識。殊不知,學校的重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我國歷來選拔干部的標準也是“德才兼備”。“弟子事師,敬同于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意思是跟老師學習,要學習老師的文化知識和道德為人,還要學習老師說話的方式和技巧。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偏離了軌道,只朝著“升學率”這一方向駛去。因此,我們有責任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實踐進行重新審視,努力尋找教學實踐中的盲點,積極探索對學生德育滲透的誤區,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從而把提高德育工作目標落到專業課教學的實處。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句話非常精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堂這個教育的主陣地培養學生諸多的良好習慣。如:上課前,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認真閱讀教科書,培養了學生的獨立自強的意識,在學習中養成了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老師課堂上拋出問題,讓同學們熱烈地討論,既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好習慣……一個人的優良道德品質的基礎正是基于這些良好習慣,也是教書和進行學科思想品德教育滲透的前提和保證。
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課堂,寓于各科知識中,各科教育都會顯得生動具體、形象可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也便于學生的認知和理解。比如,在數學課中可以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大膽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抽象思維的理解;美術課上,在作品欣賞、創作背景中讓學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自然和諧、文明禮儀;體育課上,學習勇敢拼搏、不怕苦累、意志堅強的精神等……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專業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語言來影響和教育學生,教師的行動更是無聲的教育和最有影響的榜樣。一個經常上課遲到的老師就不能要求學生不遲到,老師要求學生注意形象,自己首先要為人師表……因此,教師的身教作用非常必要,不能忽略加強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言傳身教等人格力量的德育功能。
總之,“立德樹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課堂教育長期的艱巨的基本任務。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對青少年的教育要以德潤身,以文化人。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濰坊市機關幼兒園)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