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萍
摘 要:在初中課程教學實踐中,思想品德課一直是德育的主渠道,承載著傳遞知識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務。新課改以來,國家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現從營造氛圍、活用教材和注重實踐三個方面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展開初步探索,旨在拋磚引玉,促進相關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營造氛圍;活用教材;注重實踐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不斷推進,新的教育理念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逐漸認識到中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成才,更要使學生成人。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思維比較活躍,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一階段也是學生樹立形成科學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作為這一時期德育培養的重要課程,初中思想品德課對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方向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生活、成長和發展,將德育教育工作積極融入并滲透于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實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一、營造氛圍,加強德育滲透
實施新課改以來,中學教育也日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要求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始終將學生放在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擁有表達思想見解的機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身份、角色的轉變,由課程“主導者”向“引導者”“指導者”轉變,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自我情感體驗,讓其積極自覺地去探索人生的真諦。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起于疑問,創新起于思維。”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該注重通過合理設置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逐步引導其去學習探索。在這一過程中,相比于課程知識的傳授,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變化,通過及時有效的鼓勵來培養鍛煉學生的自尊、自重、自控意識。當然,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強調言傳身教,在良好課程氛圍營造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進行自我完善,發揮榜樣作用,要想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道德的高素質人才,教師更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以自身正面影響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二、活用教材,提升德育影響
相對于教材內容設置的呆板,講授教材的人是“活”的,課程講授的方法也是“活”的,針對同樣的教學任務,不同教師選用相同方法,以及相同教師選用不同方法,講授的結果也大相徑庭。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效果,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也應該將德育培養要求積極滲透于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和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活”化教材內容,讓學生能夠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教師在講授“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一節內容時,結合日本福島大地震后國內市場的“搶鹽風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總結反思,進而引出國內市場監管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如,“姜你軍”“蒜你狠”以及“豆你玩”等等,將身邊這些活潑生動的案例與課程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探討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國民素質和政府監管問題,必要時還可以進一步引申出“地溝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配合以多媒體幻燈片,以活潑生動的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和理解,在總結反思中不斷提升自我要求,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再以講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來展示瓷器、皮影戲、蘇州園林等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注重實踐,強化德育效果
在現代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社會各界的聯系也愈發緊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也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活動,實現動態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充分挖掘現實社會生活材料,喚起學生對社會現實問題的審視和關注,在擴展學生視野的同時,為他們提供了充分接觸社會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責任意識。在每年的清明節,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等愛國基地參觀學習,并邀請優秀共產黨員和勞動模范代表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親密交談,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主題電影或戲曲表演,讓他們能夠進一步接觸、了解先進的英雄事跡和愛國精神,如:艱苦奮斗的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在這些優秀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及時組織開展有獎征文活動,讓大家進一步深化認識,交流思想,不斷提升整個班集體的綜合思想素質。在講授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相關知識時,不妨以身邊同齡人的反面教材為大家敲響警鐘,讓學生對照分析,做到自我教育,警鐘長鳴。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如果每個教師能掌握德育滲透的基本原則,將德育工作合理有效地滲透融入課程教學活動中,勢必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麗.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教育滲透[J].學周刊,2012(10):59.
[2]劉妍麗.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加強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2(7):51.
[3]程新忠.談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3(7):82-83.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