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摘 要: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也是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教育需要社會的支持,也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通力合作。只有通過引導家長有效助學來發(fā)揮家庭、社會的力量,形成學校、家庭的教育工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才能實現(xiàn)教育共贏。
關鍵詞:家長助學;有效引導;教育共贏
“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家庭教育,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學校和家庭自古以來就是一體的,現(xiàn)代學校教育體制下,家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只有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做好家長的有效助學,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終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我們要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一、完善的家校互助關系能更好地搭建溝通平臺
中國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家庭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孩子交到學校就是老師教育的,成績不好是老師沒教好,老師給家長一打電話就是“告狀”,為此,我們從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入手,讓家長知道教師和家長聯(lián)系,并不是為了告狀,而是要多方面了解學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例如:我校在每學期定期召開三次家長會,首先由學校領導對學校的情況及一些安排向家長匯報,接著由班主任用報告的形式向家長介紹班級的現(xiàn)狀、教育的任務,或者匯報一個階段以來的班級教育工作情況。然后再組織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經(jīng)驗交流,從中讓家長相互理解、取長補短,端正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最后,班主任將學生的作業(yè)本、美術和手工作品、優(yōu)秀作文、測試卷以及小報、獎狀、榮譽證書等,精心布置成一個小型展覽會,讓家長觀看、翻閱,了解班級及孩子的學習成果。總之,家長會形式多種多樣,針對性要強,真正把家長會開成家校聯(lián)系、交流、溝通、了解的會,把家長會真正變成家校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共同管理好學校,教育好學生。不然,就會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家校互助關系的建立能夠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
教師是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他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動資源的開發(fā)人。教師進行一次家訪,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開一個家長會,要布置會場,請家長發(fā)言,請學生代表發(fā)言,讓一部分學生做好服務工作,教師準備匯報材料等,所以,無論是教師走出去,還是家長請進來都需要教師去組織實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必須是平等關系,教師不應該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嚴,去影響孩子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長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師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告訴家長,讓家長感到榮幸,教師也要幫助孩子在心中樹立起父母的偉大和無私,教師是家長和孩子聯(lián)系的紐帶,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
三、和諧的家校互助關系可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大多數(shù)老師時常抱怨二大于五的現(xiàn)象,即學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過家庭和社會對學生兩天的影響。這是由于學校教育與家庭和社會教育不一致、相矛盾的緣故。因此,我校始終保持與家庭和社會的積極聯(lián)系。每學期至少召開三次全體學生家長會,平時不定期開展家訪,及時了解家庭教育的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學校在學生管理方面的一些重大決策事件聽取家長的意見。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過去把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作為自己教育和教學追求的目標,教學中往往注重教育內容以“教材為本”,而忽視教學要遵循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過分強調認知,把教育絕對知識化了。因此,我們大多孩子是“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就像他們能大談助人為樂的意義,而在實際行動中卻很難做好。在引導家長有效助學中,我們提倡“互助”,即教師和學生、父母和子女、家長和老師之間都應有不斷交流,讓先進的理念、創(chuàng)新的思維、鮮活的知識伴隨著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中積極有效地溝通滲透。我校在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德育大講堂等活動的基礎上開展了九州小學家校文體藝術節(jié),在活動中設計了教學觀摩課、家庭才藝展示及親子運動會三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讓家長走進了學校,了解到學校教學的情況,也讓家長感受到參與孩子們活動的快樂,理解到家長有效助學的重要性。借著這次“家校文體藝術節(jié)”活動的舉行,增進了“家校”之間的溝通力度,拉近了學校與家長的距離,統(tǒng)一了教育思想,掀起了家校共育的高潮。為家校共育搭建起交流的平臺。
總之,要引導家長有效助學,關鍵在于雙方的配合與協(xié)調,形成“學校—家庭”的教育工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接近,產(chǎn)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家長有效助學,是全面提高學校工作和教學成績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馬中虎.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九州小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