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
饒平縣地處廣東的東北邊陲,論自然條件,這里很優越;說文化和革命歷史,這里的底蘊很深厚。這都是振興發展的優勢和有利條件。但是,這里的經濟發展就是欠發達。目前,他們還面臨著許多困難。正因為如此,國家和省里都十分注重,給了饒平的幫扶政策可謂不少: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饒平列在其中;實行海西地區的扶持政策和廣東振興粵東西北發展的扶持政策,饒平都有份。用當地干部群眾的話說,是幫扶政策“疊加”了。這本應是大喜事,但我們在采訪中發現,饒平的很多干部群眾,還是有難言之隱。
為啥?別的暫且不提,就說“配套”資金吧。搞建設項目,要實行“配套”資金投入。這本意是要調動各級的積極性,共同努力完成建設任務,是件大好事。但在饒平,卻遇到了大困難。促進饒平的振興發展,有許多需要,而且是迫切需要搞的建設項目,但饒平人想搞,就是不敢爭,不敢搞呀。因為,按規定,上項目,除了上級的投資外,縣里還得有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饒平縣的地方財政收入有限,連按時按量發放干部、職工的工資都有困難,哪里來的資金“配套”呀。而且,這也要“配套”,那也要“配套”,哪怕配套的比例只有一二成,加起來的數目也很大,不貸款就不行。若硬要搞這項目,只好借貸、欠債,結果,項目是搞起來了,但是,縣里就會債臺高筑,把自己“套”得喘不過氣來。不搞吧,別的地方有“配套”能力的,把項目拿去了,饒平只好干瞪眼。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錯失良機,別的地方會發展更快,而饒平就更落后了。最后,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對饒平這樣困難的地方,能否從實際情況出發,特事特辦,使他們需要“配套”的資金,給予減免呢?該怎么辦?只好拜托有關部門找答案了。扶持政策確實很好,但關鍵在于落實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