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祖+隋鑫
[摘 要] 以2004—2013年間CSSCI收錄的數字出版盈利模式高被引論文為研究對象,采用“編碼”方式對論文內容進行分析。指出目前的研究,存在過度放大數字出版的成功、將電子書當作紙質書出版的延伸、視“海量”為內容為王的重要體現以及為成功模式牽引,忽略其可借鑒性等誤區。提出應區分“數字資源的出版”與“出版的數字化”,揚棄以“海量”體現“內容為王”的生產導向思維模式,充分思考“意義建構”和“人與媒介互動”之間的因果關系。
[關鍵詞] 數字出版 盈利模式 高被引論文 編碼
[中圖分類號] G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4) 05-0082-05
Digital Publishing Profit Patterns Study:Based on High-cited papers
Wang Nianzu Sui X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llected the high-cited CSSCI research papers on digital publication and profit patterns published during 2004—2013 to analyze the content by encoding. Some misconceptions emerged from the the analysis,such as excessive amplification of the success of digital publication,considering eBooks as the extension of printed-book publication, asserting massive information is the major attribute of “content is the king”, attaching ultra importance to successful patterns and ignoring their reproducibility. So we should distinguish digital resources publication from publications digitalization, change production-oriented thinking mode and think over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senses and human-media interaction.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Profit pattern High cited papers Coding
論文是科學研究成果產出中十分重要的形式,因此分析論文不僅可以追溯學術研究發展的軌跡,在某種程度上更可借此清楚掌握學科的研究熱點與未來發展趨勢。近年來,國內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根據《2012—2013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國內2012年數字出版產值高達1935.49億元,比2011年整體收入增長40.47%。其中產值最高的前三甲分別為互聯網廣告、網絡游戲和手機出版,至于與傳統出版密切相關的電子書(含網絡原創出版物)收入則為31億元,僅占整體收入的1.5%[1],與新興數字出版類型的蓬勃發展存在巨大反差。可以說,國內傳統出版社鮮有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據此,本文分析了近10年(2004—2013)CSSCI收錄的相關論文,對其中被引率排名前100篇的論文進行內容分析,探討誤區所在,期能為數字出版及其相關研究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1 前人研究成果
根據科學計量學理論和方法,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可以從論文被引用情況來考察。換句話說,一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它對本學科及其相關領域的影響也就越大[2];其能解決人類問題的能力可能也越高[3]。
近年來高被引論文分析在學術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運用[4]。在國外,漢克(Henk F.Moed)對高被引論文分析法的特性與局限性做出說明[5];紐伯格(Neuberger J.)對高被引論文分析及使用現況做出概述[6];赫希(Hirsch, J. E.)則聚焦于高被引論文與高影響力論文之間的關聯性[7]。在國內,肖燕雄對中國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引文情況做出了綜合分析[8];段京肅則利用CSSCI對新聞傳播學的學術期刊影響力進行分析[9];蘇力利用CSSCI的自變量數據分析當前法學研究領域的高被引作者著述情況[10];周曉英等則分析高被引論文的寫作特點,并從數據中發現、驗證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的學科差異[11]。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很少運用高被引論文分析方法來研究數字出版產業盈利模式,而對高被引論文分析法的運用,多半針對論文的出版機構、作者屬性、發表年份與關鍵詞等,進行“外部”特征分析,鮮有針對論文內容進行“內部”分析。本文將對高被引論文進行“內容”編碼分析,期能探究出與外部特征研究迥異的結果。
2 數據采集與研究方法
2.1 數據采集
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28日以“數字出版盈(營、贏)利模式”為關鍵詞,檢索2004—2013年CSSCI收錄的相關論文,檢索結果按照被引頻次遞減排序,剔除通告、通知等非學術文獻,共得到論文829篇,最后將被引頻次排名前100名的論文作為數字出版產業盈利模式的高被引論文,對其進行內容分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