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寅忠1 沈溢睿2
湖州交通規劃設計院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交叉設計是公路設計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一旦其設計不合理,必然會對整個公路工程造成嚴重的影響,對于公路工程的通行質量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在設計中不容出現問題。本文就公路交叉設計中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交叉;設計
1公路平面交叉設計要點
1.1基本要求
(1)平面交叉路線應為直線并盡量正交,當采用曲線時,其半徑宜大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3)平面交叉一般應設在水平地段。緊接水平地段的縱坡,一般不應大于3%,困難地段不應大于5%,坡長應符合最小坡長的規定。(4)一、二級公路的平面交叉,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轉彎車道、變速車道、交通島和加鋪平緩的轉角。轉向車道的寬度一般為3m,并根據該公路的等級設置適當的緩和段。(5)平面交叉的型式應根據各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級、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并結合地形、用地條件和投資等因素來選定。(6)各平面交叉口之間的間距應盡量地大,以便提高通行能力和保證安全。(7)平面交叉的設計,應以左轉彎、右轉彎和直行等不同方向的設計小時交通量為基本依據。(8)遠期擬建成立體交叉的平面交叉口,近期設計應將平面交叉與立體交叉做出總體設計,以便將來改建。
1.2平面交叉的交通管制方式
平面交叉的交通管制方式主要有三種:主路優先:被交叉公路等級較低、交通量較小或相交公路中有一條為干線公路;信號交叉:相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級相同,交通量或行人數量很大;無優先交叉:一般僅用于相交公路等級很低,交通量不大的情況。平面交叉范圍內的設計速度,原則上應與相交公路的相應等級的設計速度一致。當相交公路等級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時,平面交叉范圍內,直行交通的設計速度可降低,但與該級公路的設計速度之差不應大于20km/h。其它情況的設計速度按交通規則辦理。
2公路立體交叉設計要點
立體交叉是指相交道路在不同平面上相互交叉的一種空間聯接方式。在交叉處建立立交橋(或地道)和匝道把相交道路的交通流從空間上加以分離,消除和減少它們在平面交叉時出現的沖突點和交織點,從提高交叉口處的通行能力、行車安全和減少延誤。
2.1適用范圍
(1)高速公路和其它各級公路交叉時,必須采用立體交叉。交叉形式除在控制出入的地方設互通式立體交叉外,均采用分離式立體交叉。互通式立體交叉的形式、設置的間距及加(減)速車道、匝道的設計,應根據有關規定及具體情況確定;(2)一級公路與交通量較大的公路交叉時,應采用立體交叉。交叉形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互通式或分離式立體交叉;(3)其他各級公路的交叉,當交通條件需要或有條件的地點,也可采用立體交叉。
2.2跨線橋設計
跨線橋設計基本要求:(1)跨線橋的跨徑和高度取決于被跨道路的寬度、凈空和橋下的通視條件,要求相交道路的主線在跨線橋處保持平面和縱面線形上的連續性。(2)橋的側面型式應使結構有輕巧感,橋跨和橋墩具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藝術美感。(3)次要道路上跨主要道路時,橋梁應服從主要道路的設計條件,并垂直其軸線。當主要道路上跨時,則主要道路的線形完全決定著跨線橋的類型與結構。(4)跨線橋橋墩的布置和基礎型式的選擇,應與城市的地下管線網相配合,盡可能減少地下管網的拆遷。(5)跨線橋下汽車交通的安全應能得到保證,防止汽車沖撞橋跨結構的下部和墩臺。(6)跨線橋上的雨水不允許自然淌流,應用排水管引導到橋下的排水邊溝或下水道內。(7)城市立交跨線橋的照明、廢氣和噪音應注意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2.3匝道設計
匝道是互通式立體交叉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專供跨線構造物上、下相交道路的轉彎車輛行駛。匝道布置的基本要求:(1)匝道布置應首先滿足右轉彎車流的出口和入口要求,當不能同時滿足時,應優先考慮右轉出口;(2)平交型匝道出入口只能按排在相交的次要道路上;(3)對于部分互通式立交的匝道,其所在象限位置應與交通要求相適應,同時要與當地地形地物相協調。匝道的計算行車速度是根據相交道路的計算行車速度及匝道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考慮的,一般為主線車速的50%~70%。
2.4主線
主線的分岔和合流中的漸變段:(1)自分岔前或合流后的路幅(包括為維持車道數的平衡而增加的輔助車道)至增加或減少一條車道(兩幅行車道出現公共路緣帶的斷面)的漸變段內,路幅寬度應線性變化。(2)分岔和合流漸變段的漸變率分別為1:40和1:80。(3)漸變段的邊線及其鄰接的雙幅路段的邊線,其線形應連續。
匝道間的分流和匯流的漸變段:(1)匝道間分流、匯流前后車道數不同時,應設分流、匯流漸變段。(2)在漸變段范圍內行車道兩邊線的線形應一致并與雙幅路段邊線的線形相連續。匯流鼻后或分流鼻前,兩行車道的公共鋪面路段的縱面線形應一致。(3)匯流前的匝道系僅為超車之需而采用雙車道時,宜在匯流前先并流為單車道,在并流前應設置預告標志,且在并流漸變段內的路面上劃有并流標記。
相鄰出、入口的間距:當不能保證主線出入口間的應有距離或遇轉彎車流的緊迫交織干擾主線車流時,應采用與主線相分隔的集散道將出入口串聯起來。(3)集散道由行車道、硬路肩組成。集散道與主線間應設分隔帶。
3 做好公路交叉設計中的對策
3.1對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慮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工程越來越多,并且其建設質量與建設速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我們需要清楚的知道,公路工程在交叉設計過程中,要求設計人員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對其進行設計,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公路交叉設計的合理性取決于設計方法選用的合理性。要想保證公路工程的設計合理性以及施工質量,我們必須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用最恰當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當前,我國現有的公路交叉設計方法非常多,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方法會不斷增多,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在眾多設計方法中選用最合適的設計方法呢? 這就需要設計者對其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將公路工程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與工作全部考慮在其中,將最優的設計方法轉移到最合適設計方法的選擇上,這樣才能夠保證公路工程交叉設計的合理性,保證其建設的質量。
3.2交叉設計中材料的選擇是關鍵
材料是公路交叉設計工作中又一重點問題,必須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這是因為設計者在進行交叉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采用合適的材料建立一個模型,以便于設計者對其進行合理的計算,這樣才有利于后期設計工作,保證其設計的合理性。在選用材料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將公路工程的使用者、使用壽命、檢修情況等諸多因素考慮在其中,堅持合適的原則選擇材料,不僅要求材料的硬度、彈性等基本性能達到設計要求,還必須要將當地的環境以及未來社會發展趨勢考慮在其中,這樣才能夠保證公路交叉設計的合理性,以保證后期公路工程的建設質量。
4結語
交叉設計作為公路設計中最重要的工作環節,必須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路線交叉的規劃與設計,應根據交通量、設計速度、交通組成和車流分布情況,并結合該地區的地形、土地使用情況綜合考慮確定。改建公路時,還應研究交叉處交通事故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建設計。
參考文獻:
[1]阿布扎爾.淺談高速公路互通式立體交叉的規劃與設計[J].山西建筑,2010(18).
[2]賈鐵莉.互通式立體交叉的選型[J].交通世界,2009(4).
[3]馬媛玲,魏磊.淺談公路平面交叉的設計與改建[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