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良
身份證號:440106197706200117
摘要:本文針對建筑設計的一些方法以及建筑設計的構成要素與原則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建筑設計;原則;方法
一、建筑設計的構成要素及原則
(一)建筑設計的構成要素
1.建筑功能
所謂建筑功能,指的就是某一個特定的建筑的使用價值及其具體的要求,同時它也是人們建造房屋的一個主要的目的之一。所謂要素,它主要是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結合者,那么要素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到了要素運動的方向及其發展的趨勢,無論是什么樣的建筑,建筑中的結構都是要以規定的設計使用的年限內都要以50年來考慮,都要滿足安全性與適用性以及耐久性等相關功能,建筑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就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
2.建筑技術
建筑技術是建造房屋中的一項主要的手段,它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物理、建筑構造、建筑設備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等每個技術的保障。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建筑材料的選擇,嚴格按照建筑結構設計規范,根據建筑物理要求,在建筑設備與建筑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詳細設計,全方位考慮問題。
3.技術要先進
要嚴格根據模數和模數的協調原則指導設計,積極采用以住宅功能單元與戶型定型的系列化處理設計方法。促進住宅結構體系成套技術,,使用高強輕質材料,異型柱框架,輕鋼板裝配住宅體系,大開間住宅體系,支撐體系和可分體住宅縶隔;推廣節能新技術,采用按熱量計算技術與設備,控制室內能耗;推廣應用屋面保溫隔熱防水新技術材注,為輕型多功能復合屋面防水、隔熱、隔熱保溫等施工技術。
4.建筑藝術形象
建筑工程的藝術形象也是人們在建造房屋時所關注的一項主要目的,它所包括了建筑群體與單體的體型、內部與外部的空間組合、建筑中的立面構圖、細部處理、材料的色彩與質感以及光影變化等相關綜合因素所創造出的綜合藝術效果。建筑外部造型設計在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突出自我的同時也要注重保持親近感,避免拒人于千里之外。而在內部空間的處理過程中,主要以最大程度地實現空間利用為目標,以舒適實用為原則,這些目標的實現都必須以設計為基礎。
5.經濟合理性
經濟合理性是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問題。建筑構造設計處處都應考慮經濟合理,在選用材料上應就地取材,注意節約鋼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并在保證質量前提下降低造價。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為內廊式還是外廊式、進深與開間的確定、立面形式的選擇、層高與層數的確定、基礎類型選用、結構形式選擇等都存在著技術經濟分析問題。據統計,在滿足相關功能的條件下,技術經濟合理的設計,是能降低工程造價的5% ~ 10%,甚至可達10% ~ 20%。
(二)建筑設計原則
1.整體性設計原則:整體性設計原則是把要設計的建筑作為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來全面研究整體的功能、構成及其發展規律,從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相互結合、相互制約的關系中揭示系統的特征和運動規律。
2.綜合性設計原則:對任一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它的要素、結構、功能、相互關系、歷史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地考察,在綜合的過程中把分析有機地給合起來。
3.聯系性設計原則:聯系性設計原則要求要考慮到相互聯系的諸多方面,不僅要考察研究對象這個系統本身的各個方面,還要考察系統的環境,環境是系統存在的外部條件。
4.動態性設計原則:動態原則就是要探索系統的內外聯系及系統發展變化的方向、趨勢、活動的速度和方式,還要探索系統發展的動力、應用和規律。對于建筑設計來講尤其要立足現在,兼顧未來,把握時代的發展方向。
5.有序性設計原則:高層系統是由低層系統組成的,低層系統對高層系統具有構成性關系,同一層次的系統之間存在相干性關系。因此,系統都是有序、分層次的,是層層相包的結構關系。
6.結構性設計原則:結構是要素在關系作用下的結合方式,是性能的載體,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結構決定性能,性能表現可以反作用于結構。要素是結構的賴以結合者,要素運動的穩定與否、發展方向將影響結構的穩定與否和方向。
7.最優化設計原則:系統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差異整合的過程。差異的事物能夠整合在一起,它們之間必定有同一性,相互需要、相互支持、優勢互補,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差異的整合使建筑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激發出正的整體效應,促進“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二、建筑設計一些基本方法
1.平面功能法
建筑平面設計是解決絕大部分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建筑設計師廣泛采用的一種設計方法就是平面功能(流線)法,其主要概念是:先分析建筑物使用者的用地關系,通過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從滿足使用者的功能出發合理進行平面功能的組合,同時考慮建筑的空間設計等環節。解決絕大部分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建筑平面設計。要設計出合理的建筑功能,我們就需要通過使用流線的分析方法。比如在進行公共建筑設計時,常常要考慮這個公共建筑建造完成之后,使用人員或者說其服務的人群的使用流線之間的關系、個體私密性、密集人群的安全設計等問題進行平面功能的組合。在對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時就會對所構想的建筑設計進行具體的分析雖然建筑是一個三維向量的產物,不應該也不可能單一談論一個局部,但是對于建筑的今后使用,平面分析還是有必要單獨提出和研究的平面處理的好壞直接作用于建筑的使用功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怎樣通過使用流線的分析,設計出合理的建筑功能來。
2.構圖法
現代建筑的基本體量空間或其它要素,都可以歸納為簡單的幾何形體,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設計通過構圖要素來分析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從中分析出形體之間的比例尺度對比主從韻律均衡重點等形式美的規律使用構圖法進行建筑設計的一個前提是:建筑師是怎樣對其所設計的建筑進行定位的關于探討幾何關系與構圖也并不是到現在才有的,早在希臘和羅馬時期,建筑師們就開始了關于幾何關系與構圖探討。而現在這種方法仍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代建筑的基本體量、空間分隔、功能區劃分或其它要素,都可以抽象為簡單的矩形、正方形等幾何形體。在進行建筑構想的時候,建筑師通過構圖要素來分析建筑物各要素的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從中分析出形體之間的比例、尺度、主從、對比、均衡、重點等形式美的規律。建筑師是對其所設計的建筑進行怎樣的定位,是使用構圖法進行建筑設計的一個前提。
3.結構法
結構法主旨是通過建筑的結構形式來表達建筑設計,亦稱為結構主義的建筑設計方法。結構與建筑空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通過結構設計的表現來詮釋建筑物的性質,但那些結構要素本身時不能被其他要素來替代的。比如外墻的清水混凝土就是把建筑結構要素當作裝飾要素來處理。結構法的主旨是通過結構設計的表達來演繹建筑物的性質,現代建筑大師也曾經把建筑結構要素當作裝飾要素來處理但那些結構要素本身依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結構外露,就像要告訴人們建筑內容是如此的豐富,以至于人們看到此類建筑有時甚至會有點不知所措。
4.符號象征法
符號象征法就是特定符號的或約定成俗的表現形式,運用在建筑的表面或建筑內部的特定裝飾部位:或者,建筑的平面以及空間體量本身就是一種符號的象征或者模仿。國內外的很多著名的建筑作品,都運用了符號象征法。符號象征法還大量運用在一些對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設計中,如同一開發商開發的房產項目,通過統一的建筑設計和企業符號的結合來標示企業的形象等。
5.建筑沿革法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建筑沿革法就是要對以往某段時期的建筑設計進行系統的分析,從中提煉出建筑歷史、文化內涵和情趣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想,作為新建筑設計的出發點,并通過延續和革新,讓建筑物來表現傳承和發展。
三、結束語
建筑設計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建筑設計師要在滿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加強對設計質量的把握,遵循建筑設計的原則,設計出實用舒適的建筑,滿足人們的居住物質和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