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桂昂
身份證號碼:440183198102270015
摘要:本文主要簡單的介紹了氣候的概念和特點,對氣候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的建筑設計的重要性,探討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的建筑設計的有效對策,以提高建筑設計的水平。據此,有利于保障建筑設計能夠適應當地氣候的要求,減少氣候變化對建筑所造成的消極影響,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率。
關鍵詞:氣候;主要目的;建筑設計;有效對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關系越來越緊密,環境、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為關注的話題。全世界開始杜絕以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大力開發和節約能源,以實現有效的節能減排。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事業也隨之蒸蒸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狀況,促進我國環境友好型和節約型社會的發展,必須從各方面來加以控制。在環境惡劣、氣候異常的今天,我國建筑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為保障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其必須在建筑設計方面進行改革。建筑設計要與施工當地的氣候相適應,協調建筑設計和氣候之間的關系,從實際出發,以制定出科學而合理的建筑設計。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標的建筑設計,是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一、氣候的概念和特點
氣候是指地球上某區域常年保持的一種大氣環境和狀態,展現了此區域大氣統計的平均數據,主要包括對溫度、降水等的計量。氣候具有規律性,類型十分多。每一地區都可以根據降水量、溫度、太陽輻射等來研究其氣候特征,并據此劃分氣候類型。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該地區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洋流因素和地形因素。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主要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熱帶季風氣候去,夏季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氣流的影響,冬季受西伯利亞和冬季風的影響,但影響比較小。在南方地區的東部、南部等區域,易受到臺風的影響,六月份常出現梅雨天氣,而六月之后南方地區可能出現伏旱現象。
二、氣候與建筑設計
(一)氣候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每一個地區的都有其獨特的氣候特點,氣候是一種長期的、固定的大氣環境,但是其仍然存在著變化。按照一般的定義,氣候通常是指某一個區域里長時間的大氣特征。與之相關的還有一種概念被稱為微氣候。所謂微氣候則與建筑密切相關,其是對建筑室外和室內的氣候特征進行研究,具有固定范圍,既包含了群體建筑的大氣環境,也涵蓋了單體建筑的環境。雖然人類無法改變自然規律,不可能改善整體的氣候特點,但卻能對局限范圍內的氣候進行改善,以保障人們的居住環境質量。
表一 氣候系統分類
氣候系統 氣候對建筑影響的水平范圍尺度(km) 氣候對建筑影響的處置范圍尺度(km) 時間范圍
全球氣候 2100 5~12 1至5個月
地區氣候 550~1000 2~10 1至6個月
地形氣候 1~9 0.03~1 1至24個小時
建筑室內微氣候 0.2~1 0.2 1天
建筑室外微氣候 0.02~0.1 0.02 1天
(二)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的建筑設計的重要性
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標的建筑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其是保障人們居住環境水平的重要途徑,具有重要的意義。建筑設計不僅要確保建筑物的質量,還要符合生態環境的要求,盡可能的利用自然資源,節約能源的消耗量。在建筑設計的重要目標在于改善自然環境,以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制定建筑設計方案的時候,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能確保建筑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三、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的建筑設計的有效對策
(一)根據氣候的特點來選擇建筑的地址和朝向
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標的建筑設計,要求其在建筑的選址和朝向上充分結合當地氣候的變化特點。在建筑選址的過程中,要考慮這些方面的內容:首先,在進行建筑選址的時候要考慮到太陽輻射的因素。太陽輻射將會影響建筑外部的熱環境,其是社會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氣候因素。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對于冬天比較寒冷的地方,就必須將其建筑放置于能夠充分吸收太陽輻射的區域;對于夏季比較熱的地區,則要避免將建筑地址選在太陽輻射強的地方,以免戶主在夏日的時候過熱。例如,我國南方地區大多是夏熱冬冷的氣候狀況,因而建筑的選址因選擇太陽輻射均勻的區域;其次,建筑選址還要考慮到風向的問題。人們需要有一定的風源,但是風不可過多,不能攜帶太多的灰塵。鑒于這種狀況在選擇建筑地質的時候,不可選在風口或是風速過大的區域,也不可將其置于隘口地形。在建筑選址的時候,要選擇受冬季主導風影響比較小,夏季主導風不受污染的地方。對于南方地方地區來說,則要考慮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風的特點;最后,還要考慮到降水因素。要根據當地的地形來研究其降水分布特點,尋找該地區的降水規律,以選擇合適的建筑地址。
在設計建筑的朝向的時候,也要充分結合氣候的特點。建筑的朝向設計主要是考慮氣候的太陽輻射和風兩個因素。在我國建筑朝向設計的過程中,通常都是面朝南面,這是以我國整體氣候特點為依據。例如,在我國南方地區,一般設計建筑朝向的時候,都會選擇能夠擁有良好通風環境的一面,通常設計在45度的夏季風入射角上。南方地區的建筑物多是呈行列式,面對這種布局方式的建筑物,在設計朝向的時候,要考慮到南方夏季主導風的流動風向,從而選擇能夠保障通風的朝向。此時多是將其朝向設計于30度夏季風入射角至60度夏季風入射角之間.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太陽輻射這一因素,要根據該地區的日照時間來選擇朝向,因而我國建筑物多是坐北朝南。
圖一 行列式布局
(二)建筑群體和單體的設計策略
在建筑群體的設計過程中,一般將街道作為通風廊道,主要用于降低建筑的溫度,潔凈空氣。主要采取中心輻射的方式。另外,在建設高層建筑的時候,更要全面了解該地區的氣候特點,注意高層建筑所引起的轉角效應和峽口效應等。在制定建筑群體設計方案的時候,建筑物的高度不可超過風向建筑平均高度的兩倍。可以充分利用周邊的樹木、圍墻等來實施有效的擋風措施,根據該地區的風向來進行布置。
在建筑單體的而設計過程中,要在氣候特征的基礎上設計風壓通風。要以風向為依據,充分掌握建筑的平面設計圖,以確定建筑通風口的位置。在建筑光纖的問題上,可通過對建筑室內的玻璃的選擇,調整側窗的高度、大小來進行采光。
(三)以某市為例來分析其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
從建筑總體布局設計來說,必須考慮到某市的氣候狀況。某市的氣溫相對來說比較高,濕度比較大,風速并不快,所受到的日照也比較少。因而,在建筑總體布局的時候要考慮到各個因素,例如,夏季的時候要避免過強的太陽輻射,做好通風工作;冬季則要補充太陽輻射,通風要適度。另外某地區多是山地,要注意建筑群的外部氣候。某地區多是采用開放式布局,這也受其氣候的而影響。這種開放式的建筑布局可使人們在夏季的時候于樹蔭下乘涼。某地區充分利用地形來形成地形風。在建筑設計的時候,通常不會選在山脊或是山頂,多是選于山谷,因地形起伏而增強日照輻射強度,又溫度不均而形成地形風。利用地形風可以緩解某地區的濕熱狀況,通風效果比較好,使居民感覺舒適。某建筑物的朝向需要在夏季減少太陽輻射,而冬季則要增加日照,為此其朝向的范圍通常在向南偏東37°至南偏西37°。
結束語
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要滿足生態系統的要求,不可因建設而破壞了生態環境。建筑設計以氣候為主要目的,是指其必須充分利用氣候所提供的資源,利用氣候的作用來完善建筑設計,并且避免建筑物受氣候的不好影響,以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保障人們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這種以適應氣候為主要目標的建筑設計,充分考慮到資源緊缺的問題,其盡可能避免不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管理和維護,以實現建筑的節能性。總而言之,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氣候因素,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來制定合適的建筑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陳勇勤,葉彩濤.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5)
[2]李桃.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設,2013,(15)
[3]葉守森.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3,(10)
[4]彭春榮.建筑設計對于適應氣候方面的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