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東莞市建青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地質勘探工作是滿足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而進行的調查研究的相關工作,工作內容從礦產到巖石,從地貌到巖層結構不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事故,涉及到人身和生產安全,其中的高發事故主要有觸電和車輛傷害兩種,本文將對這兩種事故高發模式進行探討,并對于如何降低事故的發生進行思考。
關鍵詞:地質勘探;高發事故模式;車輛傷害;觸電
地質勘探工作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又稱為地質勘查工作,是服務于國民經濟,保證國防安全,發展科學技術的關鍵。其工作內容主要是特殊地區,工作對象是對特殊地區的礦產、礦石、巖石、巖層、地貌等進行綜合性的勘查與研究。當前,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于礦產的需求與日俱增,對地質勘探工作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細,其工作內容和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展和延伸。
不過,由于勘探工資的專業性,難度很大,工作中的相關管理工作也不盡完善,甚至滯后的,這就使得勘探工作中的人身和生產安全難以得到保證。我們可以說,地質勘探工作時高危行業,是對安全性有著更高要求的行業。本文從地質勘探事故的統計入手,探討事故的高發模式,并分析如何降低兩類事故的發生,以期對這項工作的提高做出有益思考。
一、地質勘探高發事故的數字統計
為了研究地質勘探高發事故的主要模式,我們掌握一定數量的數字統計,才可以再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分析,并研究其影響因數。為此,我們華北某地近30年的地質勘探統計數據為基礎,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的要求,對我們所掌握的數據進行再分析。分析后我們發現:地質勘探發生頻率比較高的是物體打擊、觸電以及車輛傷害,所占的死亡人數是總數的80%,比其他類型的事故高出很多。需要特別提到的是,車輛傷害頻發于每年二月到三月,觸電傷害頻發于七月到九月,從十月份開始到次年一月,其他類型的事故則都有所降低。
二、地質勘探高發事故的模式分析
根據上述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地質勘探的多發事故有其相應的多發時間和多發特點,在此基礎上,研究其高發事故的模式及其影響因素,對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同類事故的發生,將工作傷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一)觸電傷害事故模式分析
地質勘探過程中的觸電傷害事故是最為常見,也是傷害最大的一種,其發生的模式特點可以總結如下:
1、地質勘探工作有其特殊性,其工作地點一般都是條件艱苦的特殊的地區,如大草原,大戈壁等等。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一般很差,不能滿足基本的工作用電需求。因此,工作人員往往需要自帶鉆探設備的供電源頭,也就是基本的發電機組。這些設備一般很重,結構復雜,使用和維修都比較困難,特別是在特殊環境的使用過程中,很可能由于天氣、地貌、濕度等因素導致電纜的破壞、機器的故障。一旦這些安全隱患不能得到及時的排除,就很容易發生相應的安全事故,導致觸電等工作傷害。
2、常用的發電機組在正常使用中,如果保養得當,發電機組是相對安全的。但是,由于地址勘探工作往往需要在條件艱苦的野外作業,在施工用電過程中,對其安全規定缺乏強制性,管理松散不足。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觸電事故的高發。
(二)車輛傷害事故模式分析
地質勘探過程中的車輛傷害事故的傷害程度很大,發生頻率也很高,其發生的模式特點可以總結如下:
1、地質勘探工作離不開車輛作業,在這項工作發展過程中,車輛的使用并不是一直合理的。在行業體制和資金投入的影響下,再加上勘探工作環境的限制,地質勘探隊伍的車輛隊伍非常落后,基本不能滿足基本的勘探工作需求。即使是已經投入使用的勘探車輛,其使用狀況和維修狀況都并不理想。在野外工作中,常常發生車道與安全要求不符,只能夠讓運送設備到勘探現場的車輛從普通車道經過。并且,在運送過程中,往往是工作人員和設備混雜混裝,工作人員并沒有提供相應的的保護措施,這樣的方式本身就會為安全事故的發生提供溫床。
2、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勘探工作的規范化,勘探隊的車輛配備無論是從車輛本身還是從車道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勘探車輛的使用中,基本可以做到使用專用的安全車道,運載過程中也會與人員分離,保證運送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盡可能地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對于超載、違章、超速、違章等情況都加以嚴懲。可以說這些方面的提高,為減少車輛安全事故的發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過要徹底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還需要更加嚴格的規定制度和更加先進的車輛管理標準。
三、降低觸電和車輛傷害事故發生的措施
(一)觸電傷害事故
不同的因素對于觸電傷害事故的影響程度也是不同,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事故的發生,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對于地質勘探工作中的電氣使用要定期進行嚴格的檢查,執行相應的電氣設施和設備操作規程,并按照檢查周期的規定及時進行檢查,排除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
2、盡量使用其他方法代替人工帶電。要將工作人員與電氣設施的直接身體接觸降到最低,盡量提高正常帶電作業的安全性,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3、提高應對惡劣氣候條件的能力。上文我們提到,地質勘探工作經常在比較艱苦的環境下作業,這些特殊地區的氣候條件一般比較惡劣,給勘探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氣候條件中的雷電、靜電,以及特殊氣候環境帶來的高溫、潮濕、腐蝕等,都會對電氣設施造成損害。這些損傷有的是顯性的,有的卻是隱性的,并不能在短時間內發現,卻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我們需要提高應對惡劣氣候條件的能力,將電氣設施設置在氣候條件最適宜的地方,并選擇安全度高的電氣設備。
4、嚴格使用安全防護用具。在觸電事故中,有很多情況是可以避免或者減少傷害的,但就是由于工作人員沒能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護,嚴格使用安全防護工具,導致傷害的加劇和不可避免。因此,我們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的條件下,還要正確的、嚴格地使用安全防護用具,并且要保證這些用具的使用性、工作性,對于受損的用具要及時維修或更換。
5、作業之前要反復檢查,排除任何漏電的可能。很多觸電事故都是由電線老化、損壞,或者是設備本身外殼漏電,這些情況在作業之前沒能檢查出來,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
6、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不管是直接接觸電氣設備的工作人員還是非工作人員,都要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培訓,增強自救和他救的能力。
(二)車輛傷害事故
不同的因素對于車輛傷害事故的影響程度也是不同,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事故的發生,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堅決杜絕車輛超載。要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交通法律法規,在正確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的情況下,特別注意要杜絕車輛超載的情況發生。行車之前要對車輛的載荷進行反復確認,保證其載重是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一旦發現行駛中的超載車輛,要及時制止,并給予相應的懲罰,加大對車輛超載檢查監督力度。
2、排除車輛故障。勘探工作中所用到的車輛要進行定期的維護和包養,一旦發現安全問題要馬上停駛,并盡快進行維修。對于曾經發生過事故的車輛,在維修結束重新投入使用后,仍然要定期進行返廠檢修。同時,要加大對于汽車管理和維修人員的培訓。
3、防止車輛違規載人。要避免勘探設備的運送過程中混乘工作人員的問題,不能為了省事而麻痹大意,嚴禁在運輸車輛,尤其是運送起重機器等大型裝備的運輸車輛中搭乘無關人員。
結語:
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地質勘探工作有其特殊性,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即一些事故,涉及到人身和生產安全,其中的高發事故主要有觸電和車輛傷害兩種,本文對這兩種事故高發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對于如何降低事故的發生進行思考,以期對這個問題進行有益思考。
參考文獻:
[1]范立青.地質勘探安全生產工作的思考與對策[J].安全環境工程,2010,4(5).
[2]周軍營.淺談地質勘探安全生產管理[J].西部勘探工程,2011,2(3).
[3]溫海東.地質勘探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分析及措施[J].城市建筑,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