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摘 要:學案導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既有利于滿足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也有利于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提高教學有效性。以中學生物復習為例,通過對學案導學的含義、實踐及其反思進行闡釋,為中學生物復習更好地實施學案導學、提高復習有效性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學案導學;有效性;復習課實踐
學案導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新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復習課與新課有所不同,新課注重于新知識的獲得,復習課更注重知識的回憶和聯系,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延續。因此,復習課中導學案的設計和運用方法與新課有較大差別。
一、學案導學的含義
學案導學是指教師在課前通過對學生特點的分析,結合當地實際和課程要求將教學思想整理成“導學案”,在課堂上以導學案引導學生領會學習思路,自發地進行學習,課堂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主要起輔助作用的教學模式。
二、中學生物復習中學案導學的實踐
相對于新授課導學案而言,中學生物復習課導學案難度更大,需要至少完成三項基本任務(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掌握典型的技能方法,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形成全方位的知識框架,提升復習的有效性。
1.精編學案
(1)預學案重點圍繞知識體系構建,通常以一個單元內容為單位(專題復習或綜合復習可稍作調整)。
(2)探究案重點針對技能和方法。依據單元教學目標明細表,對本單元教學目標中的代表性技能、技巧和方法進行典型問題設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引導歸納,進而實現拓展提升。
(3)鞏固案重點在于習題。設置的習題一定要具備代表性、全面性和階段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就要注意學生的薄弱環節、易錯點;還要對歷年的考試進行分析,找出常考點和失分點;徹底吃透課程標準的要求,精挑細選、把握重點,但也不能厚此薄彼使復習失去平衡。學生水平不同,因此設計的習題還要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淺深俱備,讓大部分學生能吃飽,層次高的學生還能吃好。中考試卷的要求一般是8∶1∶1,所以鞏固案的習題也應按這個難度比例進行設計。
2.落實學案
(1)教師引領。復習課導學案一般要提前發放,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依靠導學案建立大體的知識體系,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課堂開始前可進一步向學生解說“導學案”內容,明確導學案設計思想、知識線索、重難點等。
(2)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學生要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要有獨立的自我思考空間,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用于自學。學生要在教師的自學方法指導下,注意基礎知識回憶與知識鏈接,并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思考、探索答案,并把發現的難點作好記錄。
(3)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必然會發現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由于思維的定勢,有些來自于以前的殘留,這時就要展開小組合作,讓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指導,復習課中產生的絕大多數問題都能在小組的共同回憶中解決,且效果遠好于教師的干講。
(4)考點、重點點撥。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后,學生對知識結構的構建已較為完善,但學生對考點的把握不如教師充分,教師還要對考點進行精講,對解題技巧進行點撥。注意:考點要明確,語言要準確,絕對不能模糊;點撥要有啟發性,讓學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中考有個經常考查的考點——探究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判斷。很多學生面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回答主要靠蒙,二選一,50%的正確率。教師在精講這個考點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有明確判斷的標準:實驗組的判斷與探究提出的問題有關,滿足問題條件的就是實驗組,如果問題變化了對照組和實驗組也會相互轉化。
(5)鞏固練習。練習設計要立足于考試試題,圍繞課程標準,難度由淺入深,以知識條理為線索合理分布,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整理知識體系。在完成基礎知識鞏固后,要有技巧性題目作為壁壘避免學生驕傲自滿,還要有陷阱性題目用于學生養成審題細致、認真的習慣。
(6)課后反饋。課后師生分別在學案空白處填寫課后反思和學后反思,并結合學案引導學生在課后對學案進行歸納、消化,完成剩余練習。教師要對學案及時進行整理,登記存在的問題以及可取之處以便在下節進行改進。
三、反思
實踐表明,復習課運用導學案開展教學比傳統復習更為切實有效。學生在導學案的引領下逐漸把學過的知識回憶起來,甚至還能幫助其他同學共同回憶,這對個體來說是一種自我的肯定,有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有利于學習興趣的養成,也有利于知識的鞏固與發展。這種教學模式能真正讓學生參與進課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賈鷹.淺談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學案導學[J].江南時報,200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