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燕
【摘??要】教育主要通過一定溝通活動的實施來進行,因此,教育的溝通同樣面對溝通障礙的問題,教育目的之實現就在于對溝通障礙的克服與解決,而教育實效性也在于對溝通障礙的克服和解決。運用合理的方式來協調各方的關系,是不斷地克服溝通障礙和解決認知、感情沖突的過程。
【關鍵詞】人際溝通??方法與技巧??溝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082-01
為完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四十五分鐘的課堂里老師似乎只為趕課。但一節課辛辛苦苦地下來,并不見得學生喜歡,也不見得有成效。如果教師能是個溝通大師,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并能和孩子一起教學、合作交流,那么教學就不再是個難題了。
一?教學中人際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1.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信任
在拓展訓練中,能放心倒下去的人是信任別人的人,而接住別人的人是被人信任的人。要想被人信任,首先應信任別人。這種相互信任還可以延伸到與人交往的方方面面。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支持自己、承認自己。對于交往的同學,我們首先要主動敞開心扉,接納、肯定、喜歡他們,保持在人際交往中的主動性,這樣別人才會接納、肯定、支持、喜歡我們。
2.學會傾聽
在人際溝通中,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前提就是要學會傾聽。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聽對方所傳達的信息,才能真正達到溝通的目的。這種傾聽的能力,既是一種尊重人的態度,也是一種可以訓練的、十分有效的人際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人際交往中靈活運用傾聽的技巧,將會擁有更多的朋友,贏得好人緣,這樣孩子們才愿意和老師成為朋友,更愿意去傾聽教師的教學內容。
3.雙向溝通
學生和老師不斷進行信息交流和感情溝通,不斷反饋修正結果,取得的效果自然很好。人際交往從來都不是一廂情愿的,它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我們要有意識地增加雙方的信息交流和感情溝通,不斷反饋、調節溝通方式,才能達到溝通的最佳效果,實現人際交往愉快、人際關系融洽。
二?教學實踐中的溝通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產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條件。只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教師如何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1.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教師與學生因年齡的差異,生長環境、思維方式的不同,很容易產生認識上的差異。因此,教師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學生的心態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理解與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和滿足感。
2.愛心和關懷是關鍵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創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尊重和欣賞是保證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與優點得到教師的認可與尊重。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并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舞。
而溝通工作實際的大小,取決于師生溝通的效能。大部分教師都了解師生關系相處的原則,但如何將這些理論與自己的實際工作接軌,如何將其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還是需要多花心思去琢磨的。
4.理解、愛、信任是師生有效溝通的前提
第一,教師要有同理心,能做到換位思考。同理心是與學生進行良好溝通的前提,也就是換位思考。關鍵是一個教師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的困難和困惑。在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同理心與換位思想是開啟心智世界的鑰匙,是教育效能產生的前提。
第二,老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愿意為了學生付出時間和精力。這種時間和精力不僅指在處理學生問題和教育學生方面,還有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而進行的有目的的學習與研究。
至于到底要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才更有效,在什么樣的時機與學生溝通更合適等問題上,就要根據每個受教育個體和特殊的實踐而論了。
三?結束語
作為一名教師,忠心地希望能通過教學溝通和學生們能心靈對心靈的撫慰、感染和交融。教師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頭活水,常做常新。溝通是一門藝術,讓我們在將來的教育工作中,嘗試用“尊重的心、合作的心、服務的心、賞識的心、分享的心”進行溝通,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和奮斗吧!
在此祝所有的師生能用心和愛溝通彼此,一起共同成長和學習!
參考文獻
[1]朱金香等編著.教師職業倫理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王曉春.開辟素質教育的綠地?寫給中小學教師[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1
[3]張東嬌.教育溝通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4]?陳鶴琴.家庭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