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愛華
【摘??要】所謂“共同的閱讀”,是指共同體內的全體成員都必須參與的閱讀。學生與教師共享閱讀的前提是“共同閱讀”。
【關鍵詞】師生共讀??創造環境??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085-01
如何建立師生之間共同的語言,擁有能開啟彼此心靈的密碼?和學生一起共讀,讀他們的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讀他們的書,就擁有了和他們交流的更多話題。“樹葉會有的,青草會有的,蟲子也會有的!”和我一起讀過《恐龍的寶藏》的學生心領神會,因為只有他們才明白,“恐龍的寶藏”到底是什么;“姐姐十五我十六,媽生姐姐我煮粥”——當我的學生們大聲叫著嚷著這首《草房子》里的顛倒歌的時候,沒有讀過《草房子》的孩子,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我們的興奮的;“知識給人以愛,帶來光明,給予智慧。”——只有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孩子,才深深懂得這句話的含義……在這個學年里,筆者在班上采用了師生共讀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一?創設環境氛圍,激發興趣
良好的教育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它可以“潤物細無聲”。而要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創設讀書氛圍尤其重要。兒童閱讀專家崔利斯曾說:“如果有可能,就用書來搭建房頂。”將這種理念滲透到我們教室的環境布置中,教室里、走廊上,“好讀書,讀好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標語警句、名人名言名詩,能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書香之中,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讀書的內在需求。
把課外閱讀完全寄托在學生回家以后的自覺閱讀上,是無法保證的,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樣了。“你讀,他讀,我也讀”是一種氛圍,尤其對中年級的同學而言,教師在教室里的示范閱讀,更有強大的磁力,對他們閱讀興趣的培養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當學生看到教師手里和自己手里讀著同一本書時,心理上的暗示與接近,會讓他讀起來更帶勁。共讀的氛圍,是激發閱讀興趣最好的催化劑。
二?精選閱讀作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為學生提供的讀物一種是由教師統一指導的讀物,一種是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如果沒有統一的讀物,教師進行指導就無從下手。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比較流行的、適合學生年齡段的書籍,如《夏洛的網》《安徒生童話》《綠野仙蹤》《我是升旗手》等作為我們班的統一指導讀物。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還說:“專看文學書,也不好。”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涂蟲。對于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教師也應予以指導,主要應教會學生選擇內容積極的讀物閱讀。我們必須清楚這一點:經典名著不僅僅是中國的《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這四大名著,還包括外國的,孩子們最愛不釋手的《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也不能只是純文學名著,還應包括《人與自然》《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科幻類著作,以及適合學生年齡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類的著作。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經典作品時,須把文學與自然科學并重。文學作品能養育學生的道德情感,而自然與社會科學能豐富學生的知識世界。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博覽群書、厚積薄發。
三?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師生在共同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共同的感悟。但是由于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差別,他們的感悟和體驗也是有差別的,這時教師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因此他們的許多想法更加純真,更能沖破世俗的眼光看世界。同時學生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過程。每讀完一本書,我都會利用星期五的一節閱讀課進行讀書交流。可讓學生自由發言,先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如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喜歡書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談自己讀了這本書后有什么體會?想到了些什么……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學生與學生之間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思維就得到了碰撞,這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優化閱讀質量,把活動引向深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對于閱讀經典作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活動引向深處。教師和學生就要共同營建濃厚的“經典作品閱讀”氛圍。在閱讀中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如閱讀《草房子》后,我利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問互答的方法,來滿足他們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定期舉行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等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閱讀經典作品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閱讀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榜樣,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閱讀著作的氛圍,其意義也更加深遠。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校“文化節”舉辦的創建“書香校園”,爭當“閱讀之星”“故事大王”“成語大王”“小書迷”等活動。還可以利用班會、少先隊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的時間,來組織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講、賽、展、演”活動:“講”——講故事、講所聞、講讀書心得、講閱讀感想;“賽”——讀書知識賽、速讀賽、優秀詩文朗誦賽、成語接龍賽;“展”——展評優秀讀書筆記、手抄報、剪貼報、課外閱讀小報;“演”——用課本劇形式表演故事情節。這既有效地檢查了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了閱讀成果,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從而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師生共讀”,潤物有聲。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