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媚媚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概念,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號召全國人民“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首次以三個倡導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浙江涌現了一批“最美”道德典型,營造出獨特的“最美”風景。“最美”人物最早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11年7月,吳菊萍徒手救下墜樓女童導致手臂被撞成粉碎性骨折的義舉經新浪微博的發布和評論,引發網民的廣泛關注,隨后中央電視臺對此作了追蹤報道,贊譽為“最美媽媽”。2012年5月,杭州長運公司司機吳斌用生命最后的幾十秒換取了乘客的安全,幾十萬市民自發為他追悼送行。兩位“最美”人物先后獲得“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和“全國敬業奉獻模范”榮譽稱號。
作為全國道德模范的示范,他們帶動了各地對“最美人物”的挖掘與宣傳,掀起了遍及各個社會階層和行業領域的“最美現象”:“最美教師”“最美護士”“最美乞丐”……他們所體現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不謀而合。以“最美人物”為代表的道德模范載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和踐行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草根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評論與傳播,到各大電視節目爭相報道最美群體實踐,《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報刊專門弘揚最美事跡,從民間的社會輿論到走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從網民自生的“最美”新聞素材,到地方政府公開評選“最美人物”,如《光明日報》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系列活動,“最美人物”的發掘和宣傳途徑更加多樣化,“最美精神”的正能量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總是以具體的歷史形態表現出來的,“最美現象”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范本。在“最美現象”里,我們看到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職業生活中對道德的自主追求與自覺維護?!白蠲廊宋铩钡钠胀ㄐ院推矫裥?,更能讓公眾體會到真實的精神力量,道德模范的形象具體而生動,有助于把公眾的個體性融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象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
我們正處在社會的轉型時期,社會上的確存在著較為普遍的道德示范現象,如何應對全球化和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挑戰,尋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白蠲垃F象”中,無論是普通民眾自發的善行義舉,還是公眾通過網絡的自覺傳播,或是媒體對他們事跡的廣為宣傳,社會對他們做出的表彰和獎勵行為,都體現了社會各階層民眾的道德自主性。所以,“最美現象”美在道德,最美之處就在于對道德價值的正確認知和自覺執行,這種自覺與自主真正貼近了道德本質的意義。
“最美人物”的頻繁涌現,彰顯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本質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深入人心;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都不斷提高;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著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這些都是有利于民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
“最美現象”的自媒體傳播,昭示了普及和踐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新實踐模式。縱觀各大“最美現象”的傳播過程,不難看出,最早由網民將他們的事跡或照片由微博、博客等自媒體傳到網上,得到大眾關注和認可,進而形成社會輿論,隨后傳統主流媒體和相關政府職能介入,繼而迅速擴大社會輿論影響力。
社會輿論是指輿論主體隊自己或他人的言行進行的善惡評價。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社會輿論的作用不容小覷。社會輿論依據理性的價值目標和標準,對人們的言行進行評價,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的行為和現象加以頌揚,對不符合甚至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的行為和現象予以譴責,引導人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的典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形象化,對公眾具有鼓舞和激勵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和踐行要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介和網絡這個新興的社會輿論平臺相結合,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環境,增進公眾對“最美”精神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將外在的輿論導向化為內在的道德自覺。
“最美精神”的普及和傳遞,凸顯了公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可傳承性。運用“最美精神”傳遞公眾價值觀教育,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價值觀教育是一定社會、階級依據目標和標準,有組織、有計劃地對人們施加系統影響的過程,是一種內在的啟發和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們的內心,轉化為自覺認同,如“最美精神”走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大學生群體是祖國的未來,同時又有道德觀念趨向不穩定的特點,新形勢下運用兼具時代精神與傳統美德的“最美人物”來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提高教育實效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不僅需要外在輿論的制約和引導,更是主體不斷加強自我修養進而形成道德自覺的過程。運用“最美精神”的道德載體,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培養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在反復的社會實踐中,得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龔慧蘭.最美人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傳播載體研究[J].科技視界,2013(26):49-52.
[2]方愛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歷程及其當代建構[D].安徽大學,2010.
[3]陳壽燦,鄭根成.“最美事件”的倫理啟示[J].觀察與思考,2013(7):64-67.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