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摘 要】本文對義烏創意園與創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關度的研究,從社會因素很心理因素的兩個層面說明其內在關系。
【關鍵詞】義烏創意園;優化;創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Cre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Pairs Because Parsing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for Example
【Abstract】Yiwu Creative Park and creative design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study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levels of social factors are psychological factors.
【Key words】Yiwu creative park; Optimize; Creative design; Talent training mode
1 義烏創意園可持續性發展及其創意人才培養的平臺作用
義烏創意園于2009年11月18日在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內正式掛牌成立的較大規模的高層次的全國首家小商品創意產業中心。義烏創意園是由政府扶持的、非盈利性公益項目,采取“政府主導,產學研合作,企業化運作”的運行模式,其發展目標是以小商品的研發設計和企業的品牌策劃為主要突破口,以提高義烏市企業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為己任,突顯創意、創新、創造的功能,成為創意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意產業機構集聚的園區。
義烏創意園的“集聚創意人才,整合高校研發資源,產生聚群效應”的模式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據統計,目前已有包括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在內的幾十所院校、科研機構、設計公司正式入園,產生了可觀的創意聚群規模。這是一個迅速形成的社會大系統,主要是適應了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滿足義烏小商品市場對創意產業的需求,通過政府的主導,發揮了高校的專業籌劃的能量、信傳媒的作用、招商引資的經濟運作手段。
義烏創意園這一社會現象是非常值得教育界和理論界關注。這是一項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的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其實踐的創新已經走到了理論創新的前頭,而它的發展的起因,發展的模式,發展的走勢迫切需要理論界的關注和闡釋。其運作過程為高校設計專業深化教育模式的改革創造了新的契機,提供了新的巨大的社會資源,迫切需要經過教育主體的自覺意識,實現兩者的有效對接和協同,優化創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義烏創意園是多元主體構成的大系統:內部:政府:主導;高校:創意實體;創意公司:創意實體;外部:創意文化圈:對義烏創意園有意向;對義烏創意園無意向;義烏企業:對創意有實際需要;對創意有潛在需要。這些不同主體的行為有他們各自的目標定位,相互的依存關系,行為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行為的效率性關系到創意園的可持續性發展。如何使得不同的行為主體協同起來,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是創意園管理中解決的問題。
創意文化是高層次的文化。義烏創意園平臺已經建立起聯系國內外創意文化的動態立體架構關系,義烏創意園內各創意組織之間的文化形態的特點以及創意特色及其相互間存在的競爭與互補的關系,也必須加以引導和協同。
義烏創意園是個動態的大系統,其中社會資源的流向是系統運動的主流。其中包括資金、資本的流向,創意人才的流向、創意成果的流向,通過社會資源的流向研究,可以探索義烏創意園發展的走勢和規律,存在的問題。
義烏創意園存在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促成創意成果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轉化。因此探索義烏創意園成果轉化的社會條件成為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 以義烏創意園為平臺優化創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2.1 關于建構與義烏創意園聯動、互滲、共享的國際、國內大型的創意與設計教學實訓基地的研究
義烏創意園與義烏工商學院的創意與設計實訓中心本來就是聯動的,后者是前者的雛形,前者是后者的必然結果。因此,依托義烏創意園的平臺,深化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模式,并以藝術設計創意為紐帶,以培養學生的創意、創新、創造和創業能力為目的,整合學院各分院的創新和創意專業和課程,建構與義烏創意園聯動、互滲、共享的國際、國內大型的創意與設計教學實訓基地,受惠全院學生,并輻射周邊區域。達到兩者在發展目標上共贏,人才的能力上互補,運作機制上協同,管理方式上一致,資源上共享,從而形成實訓基地分型結構組織系統,達到兩者共生的良性的組織生態系統,使得義烏工商學院的創意與設計實訓中心以少量投資產生巨大的社會組織效應。因此有必要強化創意和設計實訓基地建設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實現創意和設計實訓基地建設的現代化、系統化,規范化、精細化,機動化、實效率化,從而充分利用創意園的條件,建構學院——實訓基地——創意園——義烏市場——義烏政府——國內外創意文化圈——學院這樣一個開放的動態的大系統,形成創意教育的生態鏈,促進創意和設計教育的良性循壞,提高創意和設計教育的實效,建設義烏創意產業的人才儲備庫,促進學生的創業和就業,提到學生就業質量。
2.2 建構更加符合時代特點、地域文化特點,專業特點、教育主體特點的創意與設計教育的學科和教學體系方面的研究
2.2.1 在參與籌劃和運作義烏創意園的過程中深化教改理念
借助學院創意園的平臺,以及本專業的社會資源,不斷優化教改模式,通過這些努力,使本專業達到在與同類專業的比較中脫穎而出,在與不同專業的比較中彰顯特色,發揮高職教育的優勢形成個性,在為地方服務中創造獨特價值的效果。并且形成系列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成果,擴大社會影響力,從而形成特色專業。使得本專業的教學模式具有國際競爭力。
2.2.2 在兩個具有分形結構的系統中,建立互動關系
通過兩者共有的機構、人員構成的中介,達到彼此資源的共享和流動。通過義烏創意園平臺所聯接的國內外創意文化的動態立體架構,在與義烏市場的互動中創意文化成果的轉化的動向了解不斷更新創意教育的內容;通過參與創意園的管理、運作、活動,提升教師的多方面的才能,包括參與政府決策,社會運作,企業策劃、產品創意等綜合能力,使得教師具有社會高級創意文化系統的駕馭能力,真正成為集理論、實踐、教育為一身的創意性人才,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由此創造能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設計教育的新體系,開創中國設計教育的里程碑。
3 對藝術設計創意心理文化因素分析
從中國創意文化的國家發展戰略看問題,如何形成中國藝術設計的民族風格,形成自主品牌的產品是關鍵所在。
3.1 對不同國家、地區的藝術設計創意文化的比較研究,探索創意產業和文化發展的規律
我們不能不看到義烏創意園的建設才剛剛起步,還面臨發展的瓶頸,還缺乏經驗。因此對國內外的創意文化進行比較研究,比較各自形成的原因,發展的動力,內部的結構,運作的模式,社會的作用。把對義烏創意園的研究放在國內外創意產業和創意文化的比較中進行,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多因素開展研究,從而發現規律性。
3.2 對中西藝術形態和闡釋語言的比較研究,探索藝術設計的民族風格的培育途徑
目前理論界對東西方藝術形態的比較還比較薄弱,缺乏溝通兩者的闡釋語言,這也影響到國內的藝術設計的實踐和教育。本文認為如下問題的研究有助于藝術設計的民族風格的培育:
(1)對美術的不同形態,諸如:原始美術、民間圖案、西方素描、三大構成、中國古典書法、國畫等進行比較,分析其相互的形式轉換關系,以及在藝術創意中的應用。
(2)對中西方美術理論的闡釋語言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其中的轉換關系,對改變由于這兩種闡釋語言的隔離,妨礙了中西美術的深入交流的現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3)對美術的不同形態,對中西兩種闡釋語言的研究基于不同的文化模式和哲學思維方式,比較起來有很大的難度。但是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很有意義??梢允沟盟囆g設計創意的文化視野拓寬,創意空間增大。
(4)對西方藝術理論的心理學派和文化學派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其割裂個體心理與人類文化的形而上學的研究方式方式的弊端,提出對這兩者之間關系研究的必要性。探索個體美術創新在不同文化圈中的特點及變異。
(5)對不同的美術文化圈的比較研究。
(6)對個體設計創新心理過程的研究。
(7)對創意文化與個體創意心理的動態關系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凌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邵宏:美術史的觀念[M].杭州:中國美術出版社,2003.
[3]丁寧.美術心理學[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7.
[4]洪波.中西繪畫藝術比較[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5]張繼曉.應用美術設計[M].濟南:黃河出版社,1999.
[6]美達,萊爾.應變創意思維學[M].哈爾濱: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