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斌 姜肖 蔡小雷 陳小飛
岐山縣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近年來,緊緊圍繞15萬畝蘋果基地縣建設目標,在省市果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實施中省財政現代農業蘋果產業項目,3年磨礪,果業發展的道路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岐山縣地處關中西部,轄10個鎮,總耕地面積52萬畝,總人口48萬。縣境內海拔2 160~495米。岐山縣屬大陸季風半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日照2 066.6小時,年均氣溫11.9℃,年均無霜期213天,年均降水量為631.5毫米。是發展蘋果的優生區,為陜西省蘋果生產基地縣之一。
1 擴大規模提質增效求轉變
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岐山縣委、縣政府放眼長遠,因地制宜,趨勢而為,果斷確立了果業發展方向,科學提出“南桃北果中瓜菜”的發展思路,按照“擴規提質增效”的發展要求,轉變思路,創新方法,加強指導,狠抓落實,努力推進岐山果業健康持續發展。
按照“擴大優生區,調優適宜區,板塊推進、有序發展”的思路,在青化、益店、京當、祝家莊、故郡、鳳鳴等6個鎮發展早中晚熟蘋果,建設2萬畝高新優蘋果基地、1萬畝無公害蘋果基地;全縣果業產業發展逐漸合理,小強、募化、焦六、孫家和北郭、董家臺、陵頭、北楊村優質蘋果示范長廊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去年,兩個蘋果品牌在中國洛川蘋果博覽會上獲得了銀獎,優良的品質獲得了省內外專家和各級領導的交口稱贊。
2 傾心做好果業大文章
加大果業優惠政策扶持,推動果業發展。岐山縣每年都要拿出專項資金扶持發展,3年累計投入2 000余萬元。在果業新建園方面,對栽植蘋果園的苗木免費供應,對新建百畝以上的果業專業戶和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示范方給予獎勵。在苗木調運上,堅持政府采購,組織果業技術干部、群眾代表一起選購苗木,確定有資質的省級育苗基地供苗,簽訂合同,保證質量,按照國標要求,及時調運苗木,嚴把苗木質量關。在果業生產管理、抓點示范、技術推廣、基礎建設等方面給予物資、資金支持,如果園灌溉設施,田間道路、設施栽培、農電增容等方面;協調水務、農發、農業等涉農部門,在項目建設、資金扶持、群眾培訓上,優先向果農大戶、重點村和重點鄉鎮傾斜。
定期對新建的果園派技術干部指導灌水、定干、套袋御寒、防治病蟲害、施肥、培訓、作務。盡量做到栽一片活一片,向果農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截至現在,岐山縣果樹蠶桑工作站每個技術人員都包抓3~4個示范基地,人均下鄉100天左右,每戶果農和每個農技員都有一個聯系卡。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受到了各村各基地的果農一致好評。
3 三年磨礪鋪筑蘋果輝煌路
三年來,投資2 000余萬元,實施了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蘋果產業中省市重點項目,為果業高標準、園區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縣共招引發展蘋果產業企業家4戶,吸引資金3 000余萬元,建成了益店鎮南官莊金紅蘋果專業合作社有機蘋果生產基地、故郡西塬科力蘋果專業合作社“果畜沼草”生態蘋果生產基地和鳳鳴鎮北郭現代農業蘋果采摘觀光園基地,為全縣果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
按照“園區化、標準化、專業化”的建設要求,實施了鳳鳴鎮陵頭村、京當鎮賀家村、禮村、青化鎮鳳家莊、募化村蘋果示范園和祝家莊鎮小強村蘋果示范園創建活動。按照集約化、規范化的發展思路,高起點、高規格建成了鳳鳴鎮董家臺村和祝家莊屯子頭、小強村千畝矮化蘋果示范方2個,故郡鎮杜家、神務村、青化鎮焦六、南陽村、鳳鳴鎮粉王村百畝蘋果示范方5個,全縣果業建園和幼園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在實施中省財政支持果業項目中縣級主要領導包抓1個千畝示范區,農業局主要領導各抓1個百畝示范園,技術單位農技人員包抓3~4個百畝示范點,共100個,2萬畝高新優蘋果基地、1萬畝無公害蘋果基地。對包抓示范園進行全程技術指導。通過示范帶動,提升了全縣果園管理水平。
在建園上,積極調整蘋果品種栽培結構,全縣3年新建蘋果3萬余畝,早中晚熟蘋果面積分別為0.5萬畝、1萬畝、1.5萬畝,比例為:1∶2∶3,已基本合理。在苗木選購上,從源頭上保證了苗木質量。蘋果苗木全部選用抗病性強的懷來海棠和新疆野蘋果做基砧的矮化3年生大苗,最大限度地縮短了建園時間,確保3年掛果,4年豐產的目的。
在全縣堅持推廣“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果業技術新模式。幼園采取五配套(即果畜沼窖草)生態模式。對老果園實施蘋果“四項”關鍵技術(即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結合農業防治(即燈、板、帶),重點解決果園通風透光不良、樹體結構不合理、農藥殘留大等問題,全縣果園“四項”關鍵技術和“燈、板、帶”技術應用率達到90%以上。
全縣蘋果布局得當,品種搭配合理,新技術措施應用廣泛,果園效益好,3年鋪筑全縣果業輝煌路。
4 開創岐山果業新途徑
這3年的發展,憨厚老實的岐山果農將果樹栽滿了莘園;3年的拼搏發展,淳樸的岐山果農將果樹變成了發財樹;3年的孜孜探索,智慧的岐山果農在果業致富的道路上,總結出了一條關中西部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模式的新路子。
將傳統的務作經驗與現代管理理念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岐山縣廣大果農將大苗移栽、黑膜覆蓋、滴水灌溉等措施應用到果樹生產中,有效地提高了建園速度,成功地解決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把省上提出的“果畜沼窖草”生態綜合模式應用到生產中,把以往的弊端解決掉,使果農在生產上既解決了肥源藥源等問題,同時在增加經濟效益上首創一條致富路。
依托已注冊的“周原紅”“小強村”實施名牌促銷戰略,積極參加各種展覽、展銷會,適時舉辦果品交易會,開展對外宣傳推介岐山蘋果的知名度,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果品營銷市場持續擴大,不僅穩穩地占據著國內四川、重慶、成都、上海、湖北十堰、青海西寧、廣西南寧和河南靈寶市場,開始進軍西歐國際高端市場。
通過參加展覽、洛川國際蘋果節、廣西南寧推介會和重慶食品博覽會,先后榮獲國家級優果金獎兩項、銀獎六項,各類龍頭企業和果品經紀人在產品經銷中自覺應用“周原紅、小強村”等品牌,使用岐山地理標志產品和綠色食品專用標志,使用專用包裝箱和專用版面,進一步提高岐山蘋果的知名度,提高了市場占有率。
服務體系建設與技術推廣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流通方式,和“科研院校+政府果業推廣單位+合作社(農戶+基地)”技術推廣方式,及時地將適用、實用的新技術,送到了果農的手上。將產品很快變成財富。服務體系的完善,架起了與廣大果農溝通的橋梁,提高了全縣果農的組織化程度,推進了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進程,提高了產業的科技含金量。
5 再繪果業強縣新藍圖
為了實現西部果業強縣目標,加快富民強縣步伐,岐山縣委縣政府決定利用3~5年時間,強力推進擴規模、提標準、增效益、保安全,逐步實現果業轉型跨越發展。全縣蘋果面積穩定在15萬畝,總產量45萬噸,總產值22.5億元,全縣農民人均蘋果業收入5 921元,人均收入可達4 787元。
岐山將緊緊圍繞建設15萬畝蘋果基地這一目標,著力推進“蘋果優質示范園”基地建設,以現代果業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擴規提質增效為重點,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果品生產水平。繼續擴大果園面積。搶抓全省果業大發展機遇,加大工作力度,優化果業區域布局,調優品種結構,不斷擴大優生區栽植規模,每年新發展優質蘋果園1萬畝。
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年”和省果業局關于加快標準果園創建為契機,深入開展示范園創建活動,進一步規范果園管理,提高果業生產效益,每年完成3 000畝的標準果園創建目標,力爭通過2~3年時間使果園管理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繼續加強和完善全縣果業技術推廣和銷售流通體系建設,擴大技術服務隊伍,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用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態度為全縣廣大果農傳授最先進的、最前沿的果業管理技術和現代果業生產理念,不斷提高果農務果水平。加強品牌建設,積極宣傳推介,鼓勵企業、合作社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果品直銷窗口,不斷提高岐山果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