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鵬
摘要:煤礦開采工作主要在井下施工作業,而且安全風險非常的大,因此加強礦井通風管理,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對于減少或杜絕安全事故發生,提高煤礦經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礦井通風系統的可靠性、當前煤礦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煤礦生產;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策略
煤礦礦井通風系統,主要是利用通風動力向礦井下需用風處提供充足的新鮮空氣,以確保采礦工人的生命安全。礦井通風系統不僅是礦井安全生產的必備條件,而且也是礦井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的重要部份。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對礦井通風管理以及煤礦安全生產問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煤礦礦井通風系統可靠性分析
對于煤礦礦井通風可靠性而言,其主要是指系統各種元器件或者一個系統,在規定的時間內可完成的功能情況;礦井通風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保持參數值的能力,以為礦井巷道提供足夠的、符合要求的、質量優良的風量。礦井通風系統工作能力,即系統輸送和分配的風的數量質量滿足生產要求。礦井通風可靠性,在一定的條件下為不同采區和礦井營造良好環境,輸送足夠量的風并保證通風的安全性,通風量與采場、提升、運輸和排水等生產環節相適應,為礦井組織生產提供有利條件;礦井通風系統結構相對比較簡單,而且串聯風路較少,合理設置通風系統的設施,確保系統設施和整體的堅固可靠,礦井和報廢通道保持密封,可以有效的防塵防火,同時對礦井和作業面的送風情況進行監測,提高抗災能力。
對于煤礦通風系統而言,其可靠性主要體現以下方面。第一,煤礦礦井生產過程中,通過通風動力,用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向礦井內部各需風區域輸送足夠量的質量優良的風流;第二,確保煤礦井下作業環境氣候條件良好;第三,對于礦井內部的毒害氣體及灰塵可以有效的稀釋或者沖淡;一旦出現應急性災害,通風系統可及時控制礦井內部的風向,同時配合其他的減災措施,避免災害的影響擴大。一般而言,煤礦礦井通風系統可靠性評價指標,主要包括靈敏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和通風網絡復雜度,如下圖所示。
(煤礦礦井通風系統可靠性指標架構)
煤礦礦井通風系統運行可靠性的一個度量標準就是風路可靠性,因此應當充分考慮風路質量,尤其是風路粉塵含量、環境溫度以及有毒害氣體含量,即通風系統輸送風量的數量、質量同時符合要求,才能肯定該系統風路是安全可靠性;涉及到風路可靠度的指標主要有風速、毒害氣體含量、溫度、煤塵及粉塵含量,其中有一個指標不符合要求則風路工作失效。只有上圖指標同時滿足要求,才能確保礦井通風系統的可靠性。
2、目前常見的礦井通風管理問題
近年來,隨著煤礦事業的快速發展,雖然礦井通風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通過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想重視程度不夠。煤礦通風系統作為煤礦礦井基礎設施,如果通風系統的形成不穩定,則可能會導致風流出現短路或者瓦斯積聚現象,后果不可設想。實踐中常見的瓦斯爆炸事故,通常都是通風系統管理不善造成的,這主要體現在思想層面上。比如,少數通風系統管理人員對通風工作的重點把握不準,是甚至片面地認為煤礦通風系統建設和管理工作無關緊要,只有能夠盡可能的采煤即可,具體工作拖延、推諉,以致于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最為典型的現象就是新強礦瓦斯爆炸事故,就是在巷道貫通后未及時調整通風系統,使瓦斯積聚而造成的。
第二,技術指導乏力。對于煤礦通風系統以及礦井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專業性、技術性要求比較高,尤其是技術指導乏力,難免會導致安全管理工作過于教條、純理論化,與實際操作相脫節,以致于只是紙上談兵,難以落實到實處。同時,據調查發現部分技術人員甚至沒有深入到煤礦井下現場進行考察、收集現場信息資料,因此所做出的技術措施和安全管控方案沒有針對性,也就無法發揮其作用。實踐中,因技術措施的難以執行而造成瓦斯大量涌出,最終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對于煤礦通風系統而言,礦井安全管理過程中,技術是關鍵,如果不能嚴格把關技術、留有漏洞,則會埋下人為安全隱患。
3、加強煤礦通風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對煤礦通風系統的可靠性、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加強煤礦通風管理,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加強思想重視和煤礦礦井通風管理
煤礦通風系統管理過程中,應當加強思想重視,根據礦井實際生產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通風系統,并且對煤礦礦井通風系統進行集中統一管控和科學管理。同時,還要解決好煤礦通風參數檢測、漏風以及風量調節和污風串聯等一系列常見問題,最大限度地實現通風系統風阻小、線路段、漏風少以及能耗低與易管理等目的,有效提高礦井安全生產效益。對于煤礦井下風窗、風門、風橋以及密閉墻等設備,應當由專人對其進行負責和管護,保持其狀態的完好性;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通風設施,隨著工作面的不斷遷移和推進,應當及時調整通風系統、調節通風量。
3.2強化管理中的技術應用,嚴格執行“一通三防”制度
煤礦礦井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貫徹和落實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原則,將“一通三防”制度和相關配套工作作為礦井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堅決杜絕煤塵、瓦斯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還要將“一通三防”方面的技術措施有效的落實到位:(1)建立和完善領導、業務部門“一通三防”責任制,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做好設計審批、生產兌現、措施審批以及隱患查擺處理等工作;(2)加強礦井通風技術管理,及時調整改造和優化通風系統、加強通風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科學供風工作;(3)加強職工宣傳教育,愛護礦井通風基礎設施,從根本杜絕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以保證礦井通風系統的穩定性、合理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3.3加強通風系統調節管理,建立健全檢測機制
煤礦礦井通風系統管理過程中,風量調節主要包括總風量、區域風量以及分支風量的調節,即在搞做好分支調節的基礎上調節區域風量調節。就分支風量調節而言,通常采用局扇、減阻措施以及風窗相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綜合調節;礦井總風量調節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風機工況點的優化改變。必要時如需增加系統總風量,則應當優先考慮礦井風阻降低,充分考慮風機特性的改變。同時,還要建立健全通風設備檢測機制,對通風設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測。其中,前者是根據通風設備生產、保養狀態,對通風設備進行定期檢測,排除安全隱患;后者則是突擊抽檢,提高管理人員的憂患意識和安全管理意識。
結語:總而言之,通過加強礦井通風管理,可以有效實現煤礦的安全生產,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技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煤礦礦井安全生產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解貴生.淺談礦井通風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要性[J].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2011(06).
[2]王君輝.加強技術管理實現煤礦安全生產[J].煤炭技術,2010(10).
[3]史繼紅.煤礦安全通風管理與通風事件預防探究[J].科技與企業,2012(06).
[4]吳風國.礦井通風系統安全評價與優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