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超
摘要: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環保信訪投訴案件日益增多。本文在分析環境信訪產生原因的基礎上,分別從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處理信訪案件;建立信訪網絡系統,加強對信訪投訴案件的處理;重視信訪信息反饋,提高問題解決質量等方面對加強環保信訪處理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環境信訪;案件處理;策略
1、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環保信訪投訴成為了人民群眾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環保信訪投訴案件不斷增多,一方面說明人民群眾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凸顯出了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面對日益增多的環保信訪投訴案件,相關部門只有加強案件處理的措施和力度,解決人們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才能給市民營造一個美好地生活環境。下面,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的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加強環境信訪處理的策略。
2、環境信訪產生的原因
2.1 老污染問題
在環保信訪投訴案件中,一些排污單位舊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治理或者治理后防治設施管理不盡完善。這樣舊的環境污染遺留問題,導致群眾的信訪投訴。
2.2 新污染問題
環境污染問題在不斷得到治理的同時又不斷有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環境污染問題(見表1)也是群眾環保信訪投訴的原因。
表1? 新環境污染問題一覽表
序號
具體內容
1
部分小餐飲店、小五金加工廠在經營過程中產生油煙、噪聲等污染,對市民造成干擾
2
環保部門對一些夜間違法施工的行為只能依靠經濟處罰的手段解決,當前沒幾乎沒有施工單位因為夜間違法施工而被取消施工資格的。這樣就使得一些施工單位為趕工期夜間施工擾民的現象屢禁不止
3
部分政府單位往往被眼前的經濟利益所蒙蔽,引進一些有污染的建設項目,對環境造成污染
4
部分環境評價部門在環評過程中,只注重經濟效益,沒有進行嚴格的把關,讓一些產品投入生產后,產生極大的環境污染問題
3、加強環保信訪處理的策略研究
加強環保信訪案件的處理,及時正確的對一些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處理,能給市民營造一個良好地居住環境。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 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處理信訪案件
在環保信訪案件中,揭露檢舉環保違法案件的占大多數。面對這類檢舉環保違法案件,環保局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來處理,這樣就能使一些難度較大的信訪案件順利解決。例如,有市民反映附近鋼廠的粉塵污染,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桔樹,給桔農造成較大損失這一案件時,環保局在查實其排放粉塵的車間未經環保局審批后,指出其違法性,并責令其賠償相應的損失,并在規定期限內整改防塵施舍,從而使得這件環保投訴案件得到了很好地解決。
3.2 建立信訪網絡系統,加強對信訪投訴案件的處理
由于環境污染問題具有跨區域性等特點,各市(區/縣)環保部門應該確定信訪人員并建立信息傳遞系統。這樣就能及時的將信訪處理的要求、結果等反饋給相關部門,確保了信訪案件及時、正確的處理。另外,建立了信訪網絡系統后,環保部門每個季度或者定期都應該召開一次網絡成員會議,對前一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并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要求。環保部門還需要將環保法律、法規發給網絡成員并對成員進行業務培訓,將常見的環保信訪類型、適用的法律、法規以及參考的處理意見進行歸納(見表2),供網絡成員參考,提高信訪處理的意見,從而保證了信訪案件處理的質量。
表2? 環保信訪投訴案件類型和參考處理意見
信訪類型
舉報投訴的問題
適用的法律、法規
參考處理意見
沒有辦理建設項目審批,造成污染,影響市民生活
餐飲油煙、廢氣,城市冷作加工業(小五金、鋁合金)等產生的噪音等
《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XX市飲食娛樂服務企業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對一些可以整改的企業,可以補辦項目審批手續,并提出整改意見和時間;對一些無法整改且污染較為嚴重的,應該依法取締或者重新選址
大氣污染
主要是煙塵、粉塵,焚燒秸稈、落葉以及焚燒瀝青、塑料等的污染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現現場制止,并責令改正;改變燃料燃燒的種類;對一些屢教不改、情節嚴重的進入行政處罰程序
噪聲污染
包括了工業、交通、建筑施工等產生的噪音污染
《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XX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
現場進行整改或者將噪聲源責令搬遷;對于屢教不改、情節嚴重的進入行政處罰程序
環保“問政于網絡”
3.3 重視信訪信息反饋,提高問題解決質量
去年本市信訪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在我們的信訪工作中,重視群眾提出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及時的上報給領導,為領導作出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例如,近幾年來,建筑施工噪音擾民的投訴量急劇增加,隨著高考的到來,市民要求采取措施制止噪音污染,包括白天學校附近的噪音,夜晚居民附近的噪音等。因此,在高考期間,我是環保局與建設局聯合發表聲明,在高考期間停止一切產生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包括白天學校附近的機動車禁止鳴笛等舉措。
4、結束語
總而言之,環保信訪投訴是人民群眾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市環保部門在環境污染的治理方面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是其工作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環保部門還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處理信訪案件,并建立信訪網絡系統,重視信訪信息反饋,努力探索新形勢下信訪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為我是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秀林,姚俊.信訪投訴案例分析與回復示范[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6)
[2]肖紅,張鳳民,夏志佳.大慶市環保信訪投訴的特點及處理對策[J]-黑龍江環境通報2006,30(2)
[3]張英能.吉安環境信訪新局面[J]-環境保護2010(4)
[4]馮良軍.形勢下環境信訪疑難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1)
[5]李海珠.宋平.淺析環境信訪潮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