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柱 彭麗文 柳娜
摘要 針對湖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實際情況,應用 SWOT 模型分析法,分析了公園建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針對一些問題提出了合理性建議,以期對松雅湖和省內外國家濕地公園的開發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松雅湖;濕地公園;SWOT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 S18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33-11801-03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of Hunan Songya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Based on SWOT Analysis
ZHANG Zhu, PENG Li-wen, LIU Na
(Song-ya Lake Management Bureau of Changsha County, Song-ya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Management Bureau,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ity of Hunan Songya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by applying the SWOT model methods. Also, the paper gives several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ngya Lake and other national wetland parks across the country.
Key words Songya Lake; Wetland park; SWOT model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 張柱(1987- ),男,湖南長沙人,碩士,從事濕地管理與保護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0-17
濕地、森林與海洋并稱為地球 3 大生態系統,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經濟效益,開展濕地公園建設既保護生態環境又為人類以及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1]。截至 2014年1月,我國已批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468處,其中湖南省有27處,數量居全國首位,長沙市有3處,分別是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金洲湖國家濕地公園和千龍湖國家濕地公園[2]。濕地公園建設對于進一步完善長沙市乃至湖南省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加快濕地保護工作,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促進生態旅游、拉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通過應用 SWOT 分析法,對湖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發展具備的優勢(Strength)、存在的劣勢(Weakness)及所處環境中的機遇(Opportunity)和挑戰(Threat)進行綜合分析,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為其保護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參考,同時也為湖南省其他在建的國家濕地公園提供借鑒。
1 項目區概況
1.1 自然地理條件
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湖南省長沙縣縣城北部,撈刀河左岸,113°5′5″~113°6′55″ E,28°15′38″~ 28°17′17″ N。公園東西長約3.1 km,南北長約2.6 km,總面積365 km2[3]。
1.2 濕地類型、面積和分布
園內濕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根據《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技術規程(試行)》的分類系統,園內濕地可分為湖泊濕地、沼澤濕地(草本沼澤和森林沼澤)和人工濕地共3類4型。濕地面積274.4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5.2%,其中湖泊濕地255.2 hm2,占濕地總面積的93.0%;沼澤濕地14.7 hm2,占5.3%;人工濕地5.7 hm2,占2.1%。湖泊濕地主要為永久性淡水湖泊松雅湖,草本沼澤主要分布在在洲灘及靜水區的湖汊等區域,森林沼澤和人工濕地主要在松雅湖周圍零散分布[3]。
1.3 濕地動植物資源
園內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根據實地調查和文獻資料分析,公園及其周邊共發現濕地維管束植物48科、88屬、126種,分別占我國濕地維管束植物總科數、總屬數、總種數的35.6%、20.3%、8.6%,說明該地區濕地植物類型較為豐富,在保護濕地植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濕地植物中分別有浮水植物13種,沉水植物16種,挺水植物7種,濕生植物90種,主要優勢科為禾本科、莎草科和菊科[3]。
根據《中國濕地陸棲動物名錄》,公園及其周邊共發現濕地脊椎動物5綱19目29科64屬72種。其中魚類4目7科23種,主要以鯉形目為主,常見種有粲條、鯉魚、鯽魚;濕地兩棲動物2目4科4種,主要以蛙科為主,常見種有中華蟾蜍、澤陸蛙;濕地爬行動物2目3科6種,主要以游蛇科為主,常見種有赤鏈蛇、虎斑頸槽蛇等;濕地鳥類8目11科33種,主要以鸛形目、雁形目和鴴形目為主,常見種有白鷺、夜鷺、小翠鳥等;濕地哺乳動物3目4科4種,主要以嚙齒目為主,常見種有東方田鼠、黃鼬等[3]。
2 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SWOT分析
2.1 優勢
2.1.1 區位優勢優越。
松雅湖濕地公園位于長沙縣的東北部,距長沙縣城僅5分鐘車程,離長沙市主城區約15分鐘車程。緊臨5條高等級公路:京港澳高速、長株高速、長永高速、107國道和長沙市三環線,距黃花國際機場、京廣高鐵客運站、霞凝新港碼頭約15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區域優勢十分明顯。
2.1.2 濕地景觀優美。
松雅湖濕地公園位于湘江一級支流撈刀河畔,水質良好,水源充足,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進行濕地動植物科普和濕地生態展示的理想場所。濕地旅游資源豐富,景觀多樣,公園南部規劃打造禮賓花園、禮樂廣場及禮藝花園為主的城市觀光區和以“云洲芳澤”、“錦峪花澤”兩大景點及濕地博物館等宣教基地為主的濕地文化區;公園北部規劃打造關羽廣場、瀟湘先賢館、佛塔禪院、湖泊沙灘等景點,體現“外在時尚,骨子湖湘”的文化特色;公園東部規劃建設一個小型人工湖泊與松雅湖聯通,形成以“高湖瀑布”為主的高湖八景。公園景點規劃整體上盡量尊重了湖本身的特點,盡量減少了人為痕跡,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
2.1.3 經濟基礎雄厚。
長沙縣毗鄰湖南省會長沙市,處于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地帶,是中央確定的“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長沙縣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雄厚,2013年長沙縣財政收入突破180億元,在我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排名中位列第8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躍居全國第13位,連續6年蟬聯“中部第一縣”桂冠。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為湖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劣勢
2.2.1 知名度不高,市場影響力弱。
雖然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在市場上的知名度還很低,還需要整合各種傳媒工具,進行高強度、高成效的旅游產品宣傳與市場營銷。
2.2.2 資源特色不突出,缺乏拳頭旅游產品。
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雖然有大面積濕地資源,但資源的特色還不夠突出,自然景觀資源相對單一,人文景觀單調,沒有比較著名的人文景觀,與其他的風景區相比不具備較大的競爭能力。在典型度、奇特度上還不夠突出,在資源特色方面仍處于弱勢地位,還沒有形成規模的、能延長游客停留時間的拳頭旅游產品。
2.2.3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教育功能薄弱。
濕地公園目前還在建設中,基本路網還未建成,景觀綠化還未完成,旅游服務設施還很薄弱。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創造良好旅游環境是關鍵。濕地宣教展示區規劃薄弱,教育功能不明確,還未開展基本宣教活動,沒有發揮濕地宣教使全民了解濕地、關心濕地、保護濕地的作用,部分游客亂丟垃圾,濕地保護意識淡薄。
2.3 機遇
2.3.1 國家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
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4)50號]明確提出:在不具備建立自然保護區條件的濕地區域,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濕地公園等多種形式加強保護管理,擴大濕地面積,提高保護成效。此后國家林業局相繼下發了一些文件,進一步鼓勵和規范全國濕地公園的建設。習總書記、李總理等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和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2014年財政部安排濕地專項資金16億元(2013年僅2.5億元),國家發改委安排3億元,各省安排配套資金若干,如此巨量的資金安排必然能快速推動全國各地濕地公園建設。
2.3.2 地方建設契機。
2007年12月,長株潭城市群獲準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我國6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型城市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積極探索構建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模式,是“兩型社會”建設的實踐體現。
2.3.3 “假日經濟”機遇。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利用節假日休閑旅游、集中購物等消費行為迅速增多,“假日經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這為商品消費、旅游服務消費和文化消費市場大繁榮帶來了巨大生機。松雅湖可重點引進和扶持大型休閑購物場所、湖南特色飲食等服務項目;同時打造湖區精品運動項目、文化沙龍等文化產業,將長沙縣人的消費購買能力留住,將長沙市區購買力吸引過來,打造黃花國際機場游客集散中心,使松雅湖的湖光山色和優良的休閑、旅游、消費服務相結合,打造“假日經濟”發展典型,為松雅湖和長沙縣的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2.4 挑戰
2.4.1 濕地保護與發展協調。
松雅湖為退田還湖工程實施后恢復重建形成的典型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尚未完全恢復,生態十分脆弱。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項目有可能對現有脆弱的濕地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的威脅,如何在濕地公園建設和今后發展過程中避免各項工程對濕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威脅,如何使濕地保護和發展相協調,是濕地公園發展的一個最大的挑戰。
2.4.2 區域競爭激烈。
目前湖南省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共有27處,其中長沙市有3處,這些濕地公園在區域地理位置上與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不算太遠,且部分濕地資源類型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因而對松雅湖產生了較大的競爭壓力。如何尋找突破點,另僻蹊徑,發揮優勢是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實現良好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公園面臨的挑戰。
2.4.3 周邊社區如何受益。
促進社區發展,提高社區居民收入,改善社區居民生活水平是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脫胎于2008年團結垸退田還湖工程的實施,退田還湖工程曾經先后搬遷居民1 200余戶,可以說該地區居民為了生態建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理應從濕地公園的發展中受益。因此如何使濕地公園周邊社區居民受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也是濕地公園面臨的重要挑戰。
3 應對策略
針對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發展現狀,為了使其健康發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和保護。
3.1 加強管理
3.1.1 完善濕地管理的法律制度。
目前還沒有對湖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進行專門立法,濕地保護與管理的相關法律依據散落在各種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必須及時制定針對湖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的專門法規,實現公園管理“一園一法”[4]。同時,還要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大對建立濕地教育基地的投入,大力宣傳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法律法規,普及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知識,對惡意破壞濕地公園資源、設施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3.1.2 完善物業管理服務體系。
目前,國內部分旅游景區重開發,輕保護,甚至只開發,不保護現象嚴重,導致景區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失調,設施設備破壞嚴重,旅游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5]。松雅湖目前采用的市場化管理模式,即由專業的物業服務公司對區域進行全時段、全方位的管理,這對于松雅湖濕地資源的保護意義重大,是實現生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路徑。為了完善濕地公園管理服務體系,必須加強對物業服務公司的考核,制定科學嚴格的管理措施。第一,公園管理部門要將各項管理目標任務分類細化,物業公司將任務目標分配到各責任部門,再落實到各責任人,從而實現目標任務分配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層層落實。第二,要將定期考核和不定時監督抽查結合起來,落實獎懲措施,切實保證經濟目標、管理目標和服務目標層層落實。只有這樣才能使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經濟效益、服務效益、環境效益、管理效益、社會效益全部實現。
3.1.3 控制濕地環境承載力。在開發濕地旅游時,一定要計算好承載力,計算好這片濕地能容納多大限度的旅游觀光,如果公園在某一時段內接待的游客量超過了其環境承載容量,游客產生的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就可能超過環境自凈能力或人工污染處理設施的容量,從而給生態環境造成破壞[6]。同時,環境容量控制不能僅僅停留在靜態管理階段,針對景區不同的區域還要考慮動態環境容量管理,制定并細化相應的管理規定[7]。根據面積法初步測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理論環境容量為3 377人次/日,按3~11月旺季100%,1、2、12月平季65%計算,公園年環境容量為112.52萬人次[3]。從環境容量上看,松雅湖發展潛力很大,只是需要對節假日的客流進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流,減少景區短期超負荷接待情況的發生,將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3.2 豐富內涵
3.2.1 開發濕地科普內涵。
比如杭州的西溪濕地通過建設“水下觀光長廊”、濕地科普展示館和3個生物修復池,將西溪濕地中生態環境較好、最精華、最具濕地特色的區塊實行相對封閉保護[7]。借鑒西溪模式,松雅湖濕地公園也要規劃建設一些能夠親近濕地、深入濕地的載體,同時還要盡快設計建設濕地博物館,積極建立科普基地,發揮濕地的科普功能,使濕地公園不僅是維護生態資源的載體,也是普及生態知識、培育生態環保意識、促進人們養成生態文明觀的自然大課堂[7]。
3.2.2 挖掘濕地人文內涵。
通過對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周邊地域諸如關羽撈刀等歷史典故和民俗文化進行深入收集和整理,邀請專家學者及本地文化界名人、民間藝人對其進行深度挖掘,使濕地資源能夠與長沙縣歷史傳說、人文典故、民俗文化等融為一體,增強松雅湖濕地的文化底蘊。
3.2.3 提升濕地景區內涵。
在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規劃和開發中,也應該賦予濕地景區內涵,使其成為長沙縣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完善和貫通撈刀河流域旅游走廊。通過開展濕地生態旅游、濕地休閑等旅游項目更加豐富長沙縣旅游資源、完善長沙縣旅游結構,將濕地公園建設成為長沙縣生態旅游的一個“亮點”,更成為長沙縣吸引外地游客的招牌,使其成為長沙縣的生態名片。
3.3 加大宣傳
要把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有機結合起來,使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不僅為長沙熟知,也被全國人民認可。可以通過拍播電視宣傳片、開通濕地網站、印制旅游宣傳手冊、組織節事活動、與著名導演合作拍攝影視劇等方式[7],使松雅湖走向全國,吸引八方游客到長沙縣來賞濕地風光、品特色佳肴、感受“三湘首善之地”的風情。
參考文獻
[1] 李鑫.鶴壁淇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SWOT分析[J].綠色科技,2012(6):252-253.
[2] 周柏平.湖南新增8個國家濕地公園[N].長沙晚報,2014-02-16(A1).
[3] 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湖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0-2015)[R].2010.
[4] 舒勇,吳后建,廉洪志,等.湖南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現狀及保護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9):172-174.
[5] 魯楊.旅游風景區物業服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以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3(3):123-125.
[6] 王國新,王如松,毛春紅.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不良旅游行為及其對景區環境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9,20(6):1423-1430.
[7] 劉麗紅.關于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保護開發問題的幾點思考[J].遼寧經濟,2013(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