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麗娜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都認識到學生的能力有差異,認識到班級學生能力發展的不平衡性,特別是同一班同學的作文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要使這樣一支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習隊伍在同一個班級、同一個教師教學下進行學習,得到各自最大的發展,途徑只有一條: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各取所需。
作文教學有三導:作前向導,明確方向、醞釀情感;作中輔導,解疑化難、點撥方法;作后指導,講評批改。作文區別化教學的實施貫穿于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在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創造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學有所得。
一?區別化備課,把握學生層次
教師要實施有效教學,完成教學任務,首先必須掌握每個學生的智力結構、技能狀況、思想水平、認知發展情況。在學期初,對學生作文進行具體分析,按語句通順、寫具體、有中心三個標準把所教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B層、C層。在此基礎上,把每次習作的教學目標也相對應地劃分為三個層次:A層為拔尖要求,B層為目前教學大綱、教材規定的全部基本要求,C層為教學大綱規定最低限度的要求。然后,通過鉆研教材,將統一的教學目標按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情況重新設計,或提高難度,或降低要求。再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實施分解,設計坡度,設計不同的問題和練習。
二?區別化施教,注意個別輔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實施區別化教學。
A層以“自學課文、組織交流、研究特點”為主要方法,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機會;B層以自學加教師適當點撥為主要方法;C層以“低起點、小步子、快節奏和單項訓練”為主要方法。低起點、快節奏和單項訓練容易見效,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能受到激勵從而更加努力學習。對于C類學生,教師要花費時間精力幫助其主動學習,讓他們有較多練習鞏固的機會。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區別化提問和練習,進行訓練與鞏固。讓A類學生吃得飽;B類學生跳一跳,摘得到;C類學生在低起點、小坡度、密臺階的精心組織下,也能消化得了。訓練中,因材施教,區別化施行“彈性作業”:對差生低要求——寫一兩段通順的話,字跡工整,標點正確就行了,意在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對優生“壓擔子”,加大寫作的量,不僅篇幅要長,而且不寫錯字、病句,還給予發揮才能的諸多機會;對中等生則要求踏踏實實地寫,一篇比一篇好。具體從以下不同方面安排層次作業。
1.制定區別化的作業量
在教完新課之后,要求學生進行復述的訓練。這樣的作文要求學生可寫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可寫其中的大部分內容,也可寫全部經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水平較高的學生,寫完了全部內容,得到了大量的訓練;作文有困難的學生選擇一部分內容,量雖少但態度認真,使作文的質得到保證。
2.設置不同的作文難度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可以給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幫助,使每個學生都品嘗到自己努力獲得的甜美果實。如在進行命題作文《當試卷發下來時》,根據學生水平,分成三個不同層次。第一層次:命題作文《當試卷發下來時》;第二層次:根據寫作提綱進行作文;第三層次:根據以下基本框架,補充內容,寫清感受。各層次的學生從不同起點出發,以不同水平完成作文。雖然難度不一,但學生看到了比較接近的成果。這樣,優生似乎有了競爭對手,困難生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且,這種喜悅的積累,化為下一次作文的動力,使下一次作文有了較好的心理基礎。
三?區別化輔導,分類化解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應貫穿于始終的是:如何指導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輔導的時候,不僅是知識內容的輔導,同時還有意志、興趣的激發,學習方法、習慣的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分類化解難點方法。比如,對于基礎不扎實、表達能力弱的這類學生,他們往往是心中有物筆下無語,學習的時候表現出害怕寫作,沒有自信,也沒有良好的習慣,對于這樣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結合問題由淺入深地彌補他們的不足,傾注更多的愛心,助他們走上成功之路。對于那些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并能運用一定的寫作方法,但缺少獨立思考習慣和鉆研精神的學生,重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開發非智力因素,從而向更高層次的學生看齊。而對于基礎知識扎實,已有良好寫作習慣并且能自如地運用寫作方法的學生而言,指導他們橫向拓寬,夯實基礎的同時鼓勵創新,縱向加深。
四?區別化考核,鼓勵異步達標
學生的能力有差異,教師在評價中也應采用區別化評價考核。區別化評價采取“不同標準,區別化評價;縱比為主,同類橫比”的方法。“不同標準,區別化評價”就是用不同的尺度衡量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鼓勵C類學生分步達標。“縱比為主,同類橫比”就是評價結果強調“發展現狀與歷史做比較”,不做簡單全班性的橫向比較。強調“同類橫比”,即困難生與困難生比較,余力生與余力生比較,這樣,在比較時考慮原有基礎,有利于激勵各類學生的進步。同時,改革平時作文評分方法,把寫作學習態度列入評分范圍,包括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書寫整潔、按時完成作文。特別是鼓勵學生重視作文修改。“先人后文”,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激發學生的作文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個性,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尹欣宇.分層次教學模式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