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貴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的精神培育功能及語言習得功能,是小學語文教育反思的主要內容。小學語文教育應以關懷生命的人性教育理念來進行實踐,不應只是堆砌理智知識,其語言應該富于豐厚的精神內涵以及創造性,讓學生在語言積累、情感體驗中成長。同時,教師的水準和語言素養也相當重要。
關鍵詞:教育理念;課外讀物;語言素養
對教育的不斷反思是教育進步的重要途徑。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語教育進行深入的反思十分必要,小學是學習的最佳時段,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沒能接受到豐富的、充滿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的母語教育,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進行探討,并對教師提出相應要求。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理念
語文教育應從培養人的角度來進行整體設計,如果我們只顧當下的目標,沒有展望整個生命的塑造,那么教育將失去意義。我們培養的對象,是認知、情感等均在發展的人,在其人生中的起跑階段,我們不應該讓求知成為教育唯一的目的,而應在每一個教育細節中體現塑造人性、關懷生命這一理念,激發孩子的靈性,保護他們純真的童心。小學獲得的基礎知識是日后終生學習的基礎,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使其在困境中戰勝挫折、重生希望,進而塑造完美人生。因此,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以及生活態度,應是小學語文教師秉持的教育理念。貯存語言及思想應該成為終身語文學習的方法。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應當促進學生身心、個人責任感、智力、審美意識、精神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二、小學語文究竟應該怎么教
語文教育是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識字、閱讀、朗讀、思考、背誦、寫作以及口語交際,從而掌握豐富的語言和思想,進而傳承精神文化遺產。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不必面面俱到地糾正學生寫作中的錯誤,應該寬容地對待孩子的寫作,并予以真誠的鼓勵。教師應教會學生觀察、思考,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保護其寫作熱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熟讀成誦十分重要。課外讀物應該大量涉獵,它是擴大小學生識字量的有效途徑,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生字詞不斷復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記牢了,從而培養了孩子的創造性和靈性。鑒于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教師在學校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練習。
三、小學語文教師該怎么做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的水準和語言素養十分重要,教師的文化底蘊會嚴重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核心任務。提高語言素養,增強文化底蘊的主要途徑就是閱讀名著。而當前教師閱讀結構不合理,教參排在閱讀書籍種類的首位,其閱讀面窄,閱讀內容與其職業不相符。當務之急是督促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去閱讀精神內涵豐富、充滿創造性的人文名著,并且揣摩其語言,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對母語的情感,在學好語言的同時也可提升自身的精神水平。當教師的語言水平以及知識視野遠遠超過教學大綱的要求時,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進而把精力集中在學生身上,才能成為教書育人的能手和藝術家。
綜上所述,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積極探索,進行實踐創新,充分發揮小學語文教育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紅.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與研究[J].語文與成才,2011(11).
[2]李碧.走出與新課程理念“貌合神離”的迷途[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5,18(12).
[3]吳舜華.關于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其意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29(4).
(作者單位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西外鎮中心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