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帥 劉劼
【摘要】實際配電網運行情況,特別是故障情況下的建模仿真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就某一配電網,運用Matlab 的Simulink對系統進行了模型建立,并按照要求對系統中變壓器、導線、斷路器等模塊進行參數設置,對變壓器低壓側以及部分重要節點分別進行了電氣分析,采集電壓、電流并進行頻譜分析,得到了完整節點動態運行下的參數。然后將原有Ag故障改為三相接地故障后,再次分析主變壓器低壓側參數,發現故障后三相仍對稱,但過電流嚴重;將故障位置改變至距671節點0.2km處,采集主變壓器低壓側參數,發現故障位置對主變壓器的影響。
【關鍵詞】Matlab/Simulink;電力系統仿真;故障分析;頻譜分析
現有配電網與其基本要求為:采樣率為200kHz,仿真時間1s;控制斷路器B1在0.4s斷開、在0.5s閉合;線路684-671在0.6s、距671 0.8km處發生Ag故障。
本文的電網模型是基于Simulink搭建的仿真模型。在Matlab中新建一個modle,用其創建電路模型并保存。將所需模塊從Simulink 庫SimPowerSystems中添加到創建窗口中。需的模塊包括三相電源、三相變壓器等。將模塊拖入界面中,按照網絡結構連接即可。在此模型中,220/10 kV 變壓器接線方式為Y/Y,容量為100 MVA;10/0.4kV 。變壓器接地方式也為Y/Y。
對于架空線,集中參數的數學模型可用型等效電路表示。單位長度的阻抗和對地導納計算公式為:、在架空線長度小于100km的情況下,修正系數取值可簡化。
雙擊已拖入的輸電線模塊,可輸入所需參數。所有架空線的集中參數模型均相同,只需更改線路長度即可。對于電纜線,分布參數與架空線有所不同。因為電纜的導線之間距離比架空線路小的多,所以,對地電容電纜就更大,同時由于導線間的互感增大,同樣長度的電纜比線路的電抗要低。
考慮到變壓器漏抗,8096.1V在正常范圍內。斷開瞬間(0.40005s),產生50.683kv電壓脈沖(C相),瞬時電壓達到正常工作電壓的6.3倍。發生AG故障后,A相電壓降低為正常的20%,B相電壓升高為正常的1.3倍,C相電壓都升高為1.7倍。A相電流升高為正常負荷時的2.1倍,B相電流升高為正常負荷時的1.2倍,C相電流升高為正常負荷時的1.5倍。故障恢復后,電壓和電流都恢復正常值。
然后做A相電壓頻譜分析。通過頻譜分析得出結論:未發生故障時沒有諧波,0.4s斷路器斷開后,產生較大的高次諧波,THD為13.1%;0.5斷路器閉合時,THD為6.2%。0.6s發生AG故障,THD為20.2%;0.9s線路恢復正常負荷后,THD近似于0。
對于684節點,采用同樣的測量方法,得結論如下。
0.6s時發生A相接地故障后,684節點A相電壓幾乎為零,B相電壓變為原來的1.4倍,C相電壓變為原來的1.7倍,過電流情況比較嚴重。電流有所減少,但是變化不大;AG故障恢復瞬間,線路THD為14.24%.故障恢復后,第0.9s時,頻譜分析顯示諧波幾乎消失,THD=0.03%。
改變故障類型Ag為三相接地,采集主變壓器低壓側電氣參數,結論如下:
三相電壓均將為正常的31.7%;A電流上升為正常的16倍,B相升為13倍,C相升為1.9倍,過電流非常嚴重。0.65s故障恢復是,THD值很高,諧波非常嚴重。與Ag故障相比,三相接地后,網絡仍處于對稱狀態,但過電流很嚴重。
最后將改變故障地點到距671節點0.2km,結論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故障地點距離主變壓器越近,對主變壓器的影響越大。
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配電網模型,完成了模型搭建、參數設置、規定采樣頻率和仿真時間,對包括主變壓器低壓側以及部分重要節點在內的多節點參數采集。除采集相電壓、相電流外,還進行了頻譜分析,得到故障發生前后不同節點諧波的情況。最后還改變了故障類型、地點,進行對比分析。
參考文獻
[1]韓禎祥.電力系統分析[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王曉茹,電力系統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于群.電力系統建模與仿真[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