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炭開采量的的增加,煤礦井下安全事故頻發,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完善煤礦井下的安全設施,國家要求建立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來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本文從概念,具體情況,意義重要性等方面來研究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來確保煤礦井下的安全。
【關鍵詞】監測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通訊聯絡系統
一、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概況
概念:為了保障礦山的安全,國家規定要求全國煤礦井下都必須建立和完善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即監測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通訊聯絡系統。
目的: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精神,規范完善和推進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建設工作,提高生產效率,排除安全隱患。
二、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具體情況及要求
1.監測監控系統
監測監控系統的工作是全面檢測煤礦井下瓦斯、火、沖擊地壓、一氧化碳濃度、溫度、甲烷濃度、風速、風壓、風門狀態、饋電狀態、風筒狀態、局部通風機的開停、主通風機的開停,為煤礦井下的安全管理提供信息,監測監控系統在發生事故后,確定發生事故的時間,火源,等來協助事故調查和應急救援。
這就要求嚴格執行《煤礦安全監控系統以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AQ1029-2009)。同時加強對監測監控系統設備的維護,定期調試,檢測更新系統,完善系統功能,擴大檢測的范圍,準確反映信息,及時處理事故,確保井下安全。
系統主機必須雙機備份。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聯通風時,被串聯的工作面的進風巷必須設置為甲烷傳感器。監測監控系統能對系統外的一氧化碳,甲烷的情況做出監測。
2.人員定位系統
人員定位系統又稱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采取WIFI、RFID、ZIGBEE技術對工作人員的位置進行監測,同時還有緊急呼叫的功能,人員定位系統由識別卡、位置監測分站、電源箱、傳輸接口、主機、系統軟件、服務器、遠程終端、網絡接口等組成,能夠有效地防止工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作業,防止超定員生產,有利于事故救援,及時發現井下的工作人員,同時方便對人員的考勤和管理。
人員定位系統要求按照《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使用與管理規范》和《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通用條件》執行,選擇優良的設備,做好系統的維護和優化升級,設置井下分站和基站,所有井下的工作人員必須攜帶定位卡,井口,重點區域,限制區域的地方加強監測,設立地面中心站,實行24小時值班監測。
3.緊急避險系統
緊急避險系統包括安全防護設施,氧氣供給保障,有害氣體去除,環境監測,通訊設施,照明設備,能源動力供應來源等井下生活避難的基本保障,配套設施,避災路線,應急預案,并與其他系統相互關聯,來應對突發事故,為工作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緊急避險系統要求嚴格執行《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管理暫行規定》,沒有外界支援的情況下能夠緊急避險96小時以上,緊急避險系統的人員容量應在全體工作人員以上,留有剩余來應對突發情況,應有醒目的標志、簡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驟說明,以指導遇險人員正確使用避難設施,安全避險注意與礦井避災路線相結合,緊急避險系統,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及時調整,并且在安全穩定的地質構造上建造,合理布局。
4.壓風自救系統
壓風自救系統由空氣壓縮機、送氣管路、閥門、汽水分離器、壓風自救裝置(包括減壓、節流、消噪聲、過濾、開關等部件及防護袋或面罩組成,為作業點提供壓風供氣。
風壓自救系統要求防護罩,送器官,面罩的材料必須符合國家要求,具有減壓、節流、消噪聲、過濾和開關等功能,管路規格按需風量,管道距離,等合理設置,一般情況下壓風自救主管路(礦井一翼主壓風管路)為φ150mm;壓風自救分管路(采區主壓風管路)及巖巷掘進工作面為φ100mm;煤巷掘進工作面、回采工作面為φ50mm。壓風自救系統適用的壓風管道供氣壓力為0.3~0.7MPa,在0.3MPa壓力時,每臺壓風自救裝置的排氣量應在100~150L/min范圍內,供氣閥門的間隔不得大于200米,零部件的連接應牢固、可靠,防止存在無風、漏風或自救袋破損長度超過5mm的現象。
5.供水施救系統
供水施救系統能為井下避難的人員提供水源,輸送營養液,一般設置在避難路線,與應急避難系統緊密聯系。
供水施救系統要求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AQ 1020-2006等規定嚴格執行,供水施救系統水管、三通及閥門及儀表等設備的材料應符合GB.3836等相關規定并且不小于工作壓力1.5倍,供水的水池應該是消防水池或者專用水池來保證水源的安全健康。裝置的各規格部件鏈接牢固可靠,涂層穩定,并且在供水處設置醒目標識,操作簡單靈活,方便工作人員使用。
對供水施救系統采取防護措施,地面水池做好防凍防漏的維護,對供水管道采取保護措施。保證24供水充足。
6.通訊聯絡系統
通訊聯絡系統一般由礦用調度通信系統、礦井廣播通信系統、礦井移動通信系統、礦井救災通信系統、礦用IP電話通信系統構成,是安全生產調度,井下災后救援的重要系統。
通訊聯絡系統要求系統的有效通信距離應大于10km;無線通信距離應大于100m,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確定信號裝置數量、終端設備數量、信號裝置或系統內終端設備并發數量。設置備用電源,確保停電后系統能夠正常工作,按照規定設置終端設備輸出功率,信號設備輸出功率,無線設備工作頻率,對通訊聯絡設備及時檢查調試,做好維護工作。
三、結語
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能夠有效減少井下安全事故的發生,能夠有效的應急避難,為救援提供依據和支持,所以國家規定全煤礦井下都必須建立和完善安全避險“六大系統”,這就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定標準建造完善,工作人員也要明確責任,做好日常維護,處理好突發事件,相關工作部門做好監督驗收工作,并且定期監督檢查,從而減少井下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礦山的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是我國的能源事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繼平.煤礦物聯網研究[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1.
[2]錢建生,盧兆林.煤礦應急通信保障系統的研究與應用[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1.
[3]劉道玉,安基勝,王宏耀,翟恩緒.基于物聯網的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研究與應用[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1.
[4]劉斌.基于ZigBee技術的井下人員定位網絡系統[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1.
作者簡介:莊恒飛(1981—),男,江蘇淮安人,助理工程師,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事業部銷售經理,主要從事礦山數字化建設銷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