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芮
【摘要】連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是對連鎖經營企業的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傳遞、存儲等的組織體系,是由人和機(通信工具設備、計算機)共同組成的體系。管理信息系統處理的對象是各種信息,是為企業進行決策、計劃、組織、控制、協調等管理職能提供信息服務。連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借助了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形成了電腦化和網絡化的信息系統,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發揮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代表了商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連鎖企業;信息;管理信息系統
一、連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管理信息系統在連鎖企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連鎖企業經營運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1.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借助于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網,可以實時采集市場、銷售、庫存等方面的信息,進行快速處理,及時傳遞給商品生產者、中間批發商、銷售商,以及商品的消費者。這種信息采集處理傳輸渠道,可以保證提供的信息及時性強、錯誤少、信息比較詳細,使銷售商按需進貨、中間批發商及時調整庫存結構、商品生產者按照銷售需要組織生產。同時,消費者也可以根據市場信息決定如何購買商品,及時得到商品的性能、特點、使用、保養知識,得到較好的售后服務。
2.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優化了連鎖企業的運作過程,提高了整個管理系統的效率。建立現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統,不僅涉及信息的處理過程,還需要對連鎖經營企業的整個經營管理過程按照快捷、高效的原則進行重新改造組合,以適應信息代的要求。另外,這種重組的過程使連鎖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得到優化,提高了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減少了經營管理費用。
3.提高了計劃和決策的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向經營者提供的商品進、銷、存以及整個物流系統的信息,使連鎖經營者可以真正做到以銷定進、以銷定存,最大限度的降低商品的庫存量,直至零庫存。由于有計算機的幫助,才可能對連鎖經營企業成千上萬種商品進行逐個跟蹤管理,使單品管理得以實施,使經營計劃和決策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4.促進了經營方式和觀念轉變。信息系統采用電腦,極大地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達到了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計算機通信網絡則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使信息采集、傳遞更加及時,達到實時境界;今天,影響越來越大的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展示的網絡廣告、網上貿易、網上購物、網絡銀行和結算,則將改變商品流通的方式、經營方式,使商品經營著的觀念發生變化。
二、連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概述
連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一般要經歷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評價與系統維護等四個階段,而在每個實施階段中又具體劃分出許多分解的階段性目標和實施步驟。
1.連鎖管理信息系統分析階段
系統的分析階段所做的具體工作包括很多內容,這部分的目的是解決“做什么”的問題。
(1)提出任務
用戶需要先提出新系統建立的要求和初始設想,以及功能需求。根據連鎖企業的具體業務來分析,確定系統的整體需求,總部、分店以及配送中心的功能需求,并且要考慮到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
(2)初步調查
在了解了系統基礎需求上進一步修改、補充和完善。往往使用者所提出的初始要求是含糊且不明確的,需要通過初步調查研究,來更深層次地確定問題,了解系統的現在運行情況。并且需要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來更清楚地表述企業對信息的需求,確定信息選取的格式、類別、規則以及存儲要求等。
(3)可行性分析
在進行了初步調查之后,對計劃開發的新系統所要達到的業務范圍、功能目標、開發計劃、系統配置、人員要求、資金投入等提出新的意見建議。組織專家對新系統的必要性和可實現性,在技術領域上的合理性、經濟上的可行性等問題進行論證??尚行苑治鲭A段的工作還應包括運行環境的可行性、經濟效益的可行性等問題的分析。最終提出可行性分析報告,以供系統項目審核部門的專家進行討論批準。
(4)詳細調查研究
詳細調查是開發方案正式形成的前提,與初步調查不同。詳細調查是要更全面深入、細致準確的調查,掌握系統目前運行的真實情況,為系統方案詳細設計、功能指標具體分析提供必要的素材。調查具體內容有:企業的組織架構及各部門業務功能、系統運行中所需數據與信息的結構、業務處理流程對中輸入、輸出信息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存儲方式,業務處理過程的算法和邏輯關系,資源的利用情況等具體問題。
(5)邏輯設計
系統的開發會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然后產生邏輯模塊,繼而提出系統的邏輯設計方案,并繪制邏輯圖。邏輯設計階段的進行目的是要表示出完成新系統目標所應具備的各種功能,同時還要求表示出系統輸入輸出、存儲數據、系統界限、信息流程和應用環境等新系統的全部概貌。這時用戶就可以通過邏輯模型來基本了解新系統的各個方面,而提出進一步的修改意見和更合理化的業務處理需求。
(6)編寫系統分析報告
系統分析報告的編寫,即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總結,分析報告還是進行后面系統設計工作的依據。系統分析報告主要包括:現行系統運行現況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從各個方面來分析新系統的目標和功能,新系統邏輯模型的描述,支持新系統運行的可行性方案分析等。項目主管審核部門對系統報告進行批準之后,即可進入系統設計工作階段。
2.連鎖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階段
系統設計階段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包括系統總體設計和系統詳細設計兩個步驟。
(1)總體設計
通過系統分析報告而確定的系統目標、功能以及邏輯模型,為系統提供了一個基礎構架,從總體上解決了如何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問題。包括:系輸入的確定、系統的輸出方式、輸出內容以及輸出介質;確定數據的發生、采集、和格式形式;根據系統的規模、性能要求、數據量和技術條件等條件,確定數據的組織存儲形式、介質;按功能劃分子系統、明確各個子系統目標和功能所在,按系統的層次結構來劃分各個功能模塊,畫出系統的整體結構圖、各模塊的程序流程圖,選擇滿足系統要求的硬件和軟件等。
(2)詳細設計
以系統總體設計為基礎對系統的其他組成部分進行進一步詳細具體的物理設計。其內容主要包括:系統結構圖的修改、模塊程序流程圖的修改,編碼設計、代碼設計,輸入輸出設計,處理過程設計、數據存儲設計以及程序設計說明書的編制等。
3.系統實施階段
系統實施就是要把物理設計的內容轉化成能夠運行的現實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
(1)程序編制
根據系統功能模塊設計說明書、結構圖、流程圖進行具體程序編譯。
(2)安裝和調試
根據系統設計階段所提出的設備配置方案來購置系統、進行系統機房的設計施工與網絡布線工作,安裝和調試系統的各種設備。在軟件的試運行中,根據用戶所發現的問題和實際要求,不斷進行進一步的程序修改以及功能增補工作,人工系統并行從而檢驗系統的正確性和穩定性。
(3)系統轉換
試運行后,軟件系統全面達到系統所需功能目標后,新系統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4.系統評價與維護
系統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際現場運行以后,在系統功能、穩定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上均達到系統設計的目標以后,就要進入對系統運行情況測試和評估的工作了。
(1)系統性能評價
評價新系統是不是達到了既定的系統目標以及各方面功能的要求,評價新系統的各種指標情況,評價用戶、管理人員對系統運行的滿意度等。
(2)經濟效果評價
評價系統開發和運行的費用,評價投資回收期的估算以及系統綜合經濟效益等。
要使系統保持最佳的運行狀態,延長系統的使用壽命,必須做到經常維護。內容有:程序維護、數據維護、代碼維護和硬件維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