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ITS智能交通系統以及目前我國交通系統的現狀。同時也強調了雖然我國還處于發展中的國家,但是公路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已經被提上日程,這不但有助我國交通系統的完備,還合理的優化配置了交通系統的資源,為更多的相關行業提供便利,發揮它所具有的巨大潛能。
【關鍵詞】智能交通系統;ITS系統;我國智能交通現狀;智能交通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社會對交通運輸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國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薄弱,人多路少,因此造成交通擁擠十分嚴重,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同時,我國的交通難以通過大幅度的擴大道路通行能力來改善交通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智能交通系統(ITS)在我國的應用十分迫切。
一、ITS簡介
ITS是以信息通信技術將人、車、路三者緊密協調、和諧統一,而建立起的大規模、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運輸管理系統。ITS能有效的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提高交通系統效率,降低交通擁擠,減輕空氣污染和節省能源。ITS是二十一世紀交通運輸系統的發展方向。
二、ITS的子系統
1.智能公共交通系統
智能公交系統可以對公共汽車進行自動定位和跟蹤,確定公共汽車的位置和行駛路徑,糾正公共汽車的晚點和超時;可以對晚點的公共汽車在通過交叉路口時提供信號優先,使得綠燈提前或延長時間;可以通過安裝在公共汽車上的攝像機進行閉路電視監控、無線通訊和緊急處理等以增加乘客的安全感。
2.車輛不停車聯網自動收費系統
全省乃至全國聯網收費后,當裝有ETC卡的車輛進入收費站時,車內通訊裝置與收費站的監測裝置進行雙向無線通訊,收費站控制系統自動從IC卡賬戶中扣除有關費用,這樣既減少了收費站的交接手續,又減少了停車時間,并且消除了車輛由于在收費站減速、怠速、加速所產生的環境污染。根據實驗數據統計,收費站的通行能力提高為原來的4倍以上。
3.出行者信息服務系統
出行者信息服務系統是為出行者提高準確的地鐵、輕軌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的服務信息。該系統的核心是通過電子出行指南(eGuide)來收集各種公共交通設施的靜態和動態的服務信息,并且在每個公共汽車站或地鐵輕軌站的電子公告板上顯示車輛到達和離開時間,出行者可以通過網站和電話服務獲取這些信息。
4.車輛優先全系統
車輛優先全系統通過分布的車輛檢測器或使用基于GPS的車輛自動判別定位系統給以緊急車輛和公共交通車輛更多的綠燈時間(或更少的紅燈時間),使緊急車輛和公共汽車能更快的通過信號交叉口。
5.數控出租車調度系統
數控出租車調度系統是基于衛星的出租車自動定位和調度系統。該系統通過GPS定位距離用戶最近的空車,隨即把預訂服務的詳細資料通過公共移動數據網傳遞給該車司機,一旦預訂服務被司機所確認,調度系統自動將出租車的車牌號和所需等待時間通知用戶。
6.電子付款系統
用車票卡等電子付款方法使得乘客不用現金就可以購買車票,從而節省時間。這里也涉及到相當復雜的過程和技術,例如,要協調不同公交公司之間的票價政策,要運用多種語言翻譯,計算機數據庫,財務系統等一系列技術,通過網絡進行支付。在我國公共交通系統采用電子支付方式收費,減少現金購票是十分必要的。
7.智能停車管理系統
在停車場入口處的電子指引牌上可以自動提醒車主哪個方位有多少個空車位。在停車位的上方有一傳感器,當車輛駛入停車區域時,傳感器可以自動感應到車輛,將這一(停車)信號傳輸到后臺,后臺自動將電子屏上的剩余車位數減少一個。同理,當車輛駛離停車位時,傳感器感應不到車輛存在,會將這一(駛出)信號傳輸到后臺,后臺自動將電子屏上的剩余車位數增加一個。體現了其出色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三、ITS的結構
ITS的一個特點就是用最新的通訊技術將不同和獨立的交通系統連接起來,來達到共享數據圖像以及協同管理整個區域交通系統的目的。這種系統整合的最常用系統結構就是所謂的開放分散式系統結構。ITS的整合是一個以交通信息中心為軸,連接公共交通系統、數控出租者系統、車輛優先全系統、出行者信息服務系統等系統的綜合性集成系統。它使道路、使用者和交通系統之間緊密、活躍和穩定的相互信息傳遞和處理成為可能,從而為出行者提供了實時、適當的交通信息。整合交通管理系統不是一項一勞永逸的工程,該系統將不斷吸納和整合最新的智能技術而持續發展。
四、我國智能交通現狀簡析
1.我國的交通現狀
我國是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汽車化急劇發展,導致交通擁擠、事故增多、環境污染等問題急劇惡化。相比世界上的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建設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只是建設了一些針對部門的業務開發了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僅僅滿足了很少一部分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信息的共享度、實時性都沒有達到標準。
2.造成目前交通現狀的原因
大體上我國不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有以下幾點形成原因。
(1)忽視軟建設。高速公路的服務主要包括兩點:一是保證道路上車輛的運行通暢;二是保證土建方面,車輛能夠通過。由于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過快,建設者對于高速公路的信息服務并沒有達到與之匹配的知識認知,他們注重的只是道路的土建建設,而對于另一個方面不熟悉;
(2)溝通整合困難的分期分段模式。分期分階段建設是我國目前的執行的模式,為了快速的建設,采用的是代建制、BOT等建設模式。分別由各種類型的企業負責運營管理。這種模式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導致不同的高速公路建設的軟件系統配置不均衡,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難以進行信息的整合與溝通;
(3)現有的信息服務系統動力不足。我國還存在著很多的高速公路收費站,而項目建設的重點還是偏向于眼前的經濟效應,對于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導致了很多高速公路并不能及時有效的取得交通信息,從而使得交通信息服務的實施遇到很多困難。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現有的管理構架使得信息服務不能完善。聯網收費在我國各省已基本實現,一般都設置在每個省的監控或結算中心。能處理交通信息并向大眾提供相關的數據信息。但是各個高速公路之間卻缺少應有的交流和溝通渠道,還是處在互相隔離的狀態,實時的信息交互無法達到要求。二是部門之間的交流和信息共享無法達到。交通信息服務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路政部門、路段部門、氣象部門與交警部門等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與這些部門的集合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但是我國部門之間的溝通存在這許多問題,部門壁壘已經形成,信息溝通少,更談不上共享。
3.中國發展ITS的必要性
中國人口眾多,經濟持續發展,城市化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增長,機動車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道路交通設施和管理設施有大幅度的增長,但跟不上機動車的增長速度,跟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急需完善路網結構,改善道路功能。中國城市大氣質量惡化,機動車尾氣污染嚴重。
五、我國智能交通現狀思考
我國ITS發展的思考和建議。中國城市目前正面臨交通發展的關鍵時刻,應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建立良性發展的交通系統基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還有混合交通的特點,因此要結合我國國情來研究制定我國發展ITS的戰略和框架。避免走發達國家的老路,要結合中國國情,走中國ITS之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又適應中國國情的,與整個交通信息標準體系相兼容的ITS體系。中國ITS的建設要體現管理體制的集約化,管理設施的現代化,管理手段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效益高效化,管理方式社會化的特點,向管理要效益要資源。發展我國的ITS系統,必須注重加強人才的培養和人員的培訓,尤其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隨著交通系統的建設,ITS和交通管理技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智能交通事業也必將前景無限。
六、我國實現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框架、條件、步驟
1.構成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框架
我國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務系統所包含的主要部分:
(1)信息共享層面:包括信息存儲子系統、高速公路地理信息系統和定位平臺。功能主要是向上層的各類基礎服務提供基礎數據。
(2)信息處理層面:也叫信息地采集與數據地維護,主要是負責信息采集子系統、信息處理子系統、對聯系子系統。主要的功能是負責與其他部門的聯系,來協調數據的共享與信息的交流。
(3)應用服務層面:根據基礎數據為用戶的各種相關應用提供信息服務。
2.實現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條件
我國大部分省份高速公路網及基本建成。已經通車的公路機電系統比較完善。高速公路已經設置了完善的收費系統和通信系統。運營單位已經積累了大部分事件處理的經驗。部分省份的區域交通監控誘導問題已經開始解決。部分城市已經設置了呼叫中心,為用戶提供信息。
3.建設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步驟
(1)目前提供簡單的出行前和駕駛途中的信息服務。
(2)中期整合設備和監理基礎數據庫。
(3)遠期建立完整的高速公路信息服務系統。
(4)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動態的混合模式路徑誘導服務系統,并將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整合到整個服務系統中。
總之,目前我國的交通系統建設處于高潮期,已經具有交通信息建設服務的條件。雖然我國還是處于發展中的國家,但是公路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已經被提上日程,這不但有助我國交通系統的完備,還合理的優化配置了交通系統的資源,為更多的相關行業提供便利,發揮它所具有的巨大潛能。
參考文獻
[1]曹偉,孫大閱.高速公路全程信息服務系統的研究[J].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2002(3).
[2]岳航,楊榮杰.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及其共用信息平臺的建設[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4).
[3]耿馳遠,劉明.聯網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建設[J].交路交通技術,2012(1).
作者簡介:
唐恩輝(1979—),女,大學本科,畢業于河北理工大學,河北省唐山市交通運輸局中級經濟師,主要從事管理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公路路面養護檔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