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啟武
【摘要】“大運行”體系是國家對電網的新型規劃與設計的方案,在此方案下,電力部門的組織結構應該發生變化,實現電網整體優化,適應電力部門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本文以“大運行”體系為中心,進一步闡述電力需求側管理實施措施與研究。
【關鍵詞】三集五大;大運行;電力需求側管理;電網整體優化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不斷發展的電網運行管理機制和智能化發展,已經催促著國家電網進行“大運行”的發展方針。國家提出的五大體系建設方針中的“大運行”體系,其建設目標是要整合電力部門電網調度與設備運行資源,通過應用電力需求側管理(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技術,達到移峰填谷,節約電能目標。
1.“大運行”體系概述和目標
1.1 “大運行”體系概述
全面貫徹落實電網公司“三集五大”的工作任務[2],統一按照“大運行”體系建設的要求,切身實際電網需求,在保證運行穩定和安全的基礎上,設定電網運行績效為目標,使用集約化、專業化、扁平化的思想理念為主線,逐步推進電網企業管理與運行集中監控相融合,通過實行企業內部結構功能優化調整,變革組織結構,提升管理方式,優化業務工作流程,完善電網企業管理體系,通過DSM技術提高電網運行自我調節能力。
1.2 “大運行”總體目標
“大運行”建設總體目標是建立與特高壓和智能電網互相發展適應的1+N+D(國調+省調+地區調)的三級調度模式。這樣的調控方式具有先進的國際水平,滿足了現代化電網“大運行”體系,有利于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有效應用。三級調度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三級調度模式
2.電力需求側管理
2.1 電力需求側管理內容
電力需求側管理主要考慮兩方面內容:一是通過較少的新增裝機容量,使得系統的電力供需處在平衡階段。通過降低電網負荷,減少用戶在電網高峰期用電需求;二是有效減少電力系統發電所需燃料,在同等條件下滿足用戶需求同時,減少用電量。
2.2 電力需求側管理方式
電力需求側管理方式主要有經濟、技術、引導宣傳與政治四種方式。
(1)技術方式
通過采取先進節電技術,應用高效的用電設備,滿足同能源服務的基礎之上,減少電量消耗。可以通過選擇搞笑用電設備,實行節點保護措施,采用新能源做替代,施行愈能余熱回收等高效節能措施。
(2)經濟方式
通過對用戶調查,制定一個合理的用電價格表,可以使用戶用單可靠并經濟實惠。這是一種符合管理的有效方式,激發用戶減少高峰用電,填補低谷用電。也可以使用折讓鼓勵方式,通過提供購買特定高效節能產品用戶一定折讓價,便于更多用戶參與DSM活動,更好地做到節能節電。
(3)引導宣傳方式
使用引導和宣傳方式對于消費者始終有效的方式,不管使用經濟還是激勵手段,最重要的還是正確的引導,使用戶建立正確的認識方向,和信譽。可以通過知識普及、技術推廣、制定合理政策等,更好地服務于電力側管理。
(4)行政方式
通過政府機關和職能機構,在法律范圍內,使用行政手段推動節能環保管理活動。制定相關法規,以市場為導向,運行DSM節能運作體系。有時可以適度干預市場,發揮主動性,創造出利于DSM施展的環境。
3.“大運行”體系下的電力需求側管理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電網的“三集五大”建設方針部署,并結合自身優勢,大力開展“大運行”體系建設。在“大運行”體系發展方針指導下,電力部門之間的職能更加明確,相互之間有著更加緊密的程度,從最高級別的國調到省調,直至地區調,更加細化分工,使得重組后的組織機構能夠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流程,強化運行支持功能要求,可以方便的調整職能機構與崗位設置。在“大運行”的基礎上,將會更有利于電力部門實行電力需求側管理,通過各部門的協調工作,積極展開相關工作,例如通過國調機構下發指令到各個省調中心,省調中心立刻布置任務,細分到每個地區的區調中心,從上層到基層,發布相關節能用電的新型措施與方案。地區調中心根據本地區民眾的及時反映,做出精細的反饋措施,完成任務回饋。反饋信息及時反饋到各個省調中心,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到國調,使相關數據得到記錄。當有相同事件發生可以及時做出回應。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大運行”不斷發展的環境下,全國的發電、輸電、配電、供電的主要環節將被拆分為獨立的環節,在三級調度中心將成立各自的運營機構。接下來可以通過實行如“競價上網”等DSM措施,通過行政手段、宣傳手段,在各個區域電網周圍設置多個交易中心。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根據各自地區不同的狀況,建立相應的市場機制和交易中心。基于DSM技術,實現哪個發電質量高、哪個節能環保、哪個價格低,就選擇其中最好的進行推廣。在電力需求側管理基礎上,建立合理科學的電價機制。可以將電價實行分段計價,如上網電價、輸電電價、配電電價等。其中上網電價由國家制定的容量電價與市場公平競爭產生的電量電價共同組成。輸電與配電價格由相關政府部門制定,根據當地情況而定。終端銷售電價根據以上電價為基礎制定,與上網電價之間有聯動機制。在先關地區,具備條件的電力企業通過協商,向廣大用電客戶供電,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執行輸配電價。
根據上述在“大運行”體系下的相關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中,引進電價競爭、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建立國調、省調、地區調的分管部門,統一實行DSM技術,為廣大用戶提供節能環保的電力改革方案。
4.我國電力需求側管理發展及建議
4.1 我國DSM的發展
自從使用DSM以后,我國電力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效益。在1997年,國家能源研究所與勝利油田合作,在企業內部開展以電力需求側管理為試點工程。實踐證明,采用DSM后的示范工程,共消減高峰負荷1826kW,一年內共計節約電能1447萬千瓦時。直接節電經濟效益為564萬人民幣。其中的“綠色照明”試點工程消減高峰負荷1670kW,一季度內電量節約96萬千瓦時,直接經濟效益67萬人民幣。
4.2 我國DSM實施建議
我國的DSM實施后取得的巨大收益正在不打斷擴大。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于國內些低效率、高耗能的電力企業,有必要盡快實行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
(1)增加宣傳力度,盡快轉變思想觀念
由于我國引進DSM較晚,對于各個電力部門和用電單位等,對DSM了解不夠深刻。所以相關電力部門在“大運行”體系的環境中,大力宣傳DSM管理技術,從政府及百姓方面制定出規劃方案。大力加強能源觀念,引導人們樹立良好的觀念。
(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規章制度
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能夠有效的推動DSM管理工作,使得電力需求側管理能夠有效進展并有重要保障。在2011年我國頒布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的相關節約能源法規。盡快明確DSM的實施主體和工作原則,逐步使電力需求側管理步入法制化和規范化。同時相關部門積極貫徹執行《電力法》、《節約用電管理法》等法律規章,共同促進電力需求側管理發展。
(3)制定高校激勵政策
可以通過建立專項資金,研發單位,鼓勵研發新技術,提供資金大力支持電力需求側管理,疏通渠道,積極發揮電價杠桿作用。努力研究各類型電價和實施范圍。實施鼓勵政策,適當節電,調荷產品和設備開發力度。
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效益很深遠,需要我國再次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我們要不斷學習完善在大“大運行”體系下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努力學習知識,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優點,制定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需要發展的戰略管理體系。在我國更廣泛的領域內,切實完善電力需求側管理,使得我國電力更加持續高效節能發展。
5.結束語
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設中明確提出,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實現這一目標,電力部門在“大運行”體系中要堅持DSM管理技術的應用,結合實際問題,實施綜合資源規劃,發展循環經濟,共同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不斷發展,為國家能源戰略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巍,胡芳,陳秋紅.“大運行”體系建設對地區電網調度的影響[J].中國電力教,2011(18).
[2]葉斌,王秀朋,宋永華,王錫凡,孫國夫,李國輝.我國用電側電力市場模式的初步探討[J].中國電力,2002,35(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