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本溪市典型基本農田地區土壤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初步對土壤的環境污染問題提出了建議及控制對策。
【關鍵詞】土壤;典型基本農田;環境污染
本溪位于遼寧省東南部(東經123°34~125°46,北緯40°49~41°35),全境總面積8411.3平方公里,呈亞鈴形分布。本溪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主要的鋼鐵生產基地和原材料工業基地之一。目前,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 工業和城市污染對農田土壤的危害正在由局部向整體蔓延, 而農業活動自身產生的污染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正在加劇, 污染面積在逐年擴大; 雖然有機氯農藥殘留逐年降低, 其它有機污染物卻在不斷積累。尤其是環境內分泌千擾物等在土壤中日趨積累, 己成為新的越來越嚴重的、具潛在健康危害的環境問題。
因此,根據本溪市的地理特征,結合本溪市農田土壤特點,本次基本農田土壤調查選擇了本溪縣東營坊鄉大陽村作為基本農田區監測。
1 基本情況
本溪縣東營坊鄉大陽村位于本溪縣東部山區,距本溪市162公里。屬北溫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6~8℃,平均降水量700~1000毫米,農業總產值1200萬元/年,總人口1400人。本次監測區域(五味子種植基地)面積為635畝 km2,監測基地為五味子種植基地。該監測區域為五味子種植基地,耕作制度為單種,單位面積產量為800斤/畝。化肥單位面積使用量為20斤/畝,農藥單位面積使用量為1.5kg/畝,不使用地膜。該監測區域農田保護級別為一般農田,土壤類型為棕壤,土壤質地為壤土,灌溉方式為地表水徑流灌溉,不使用污水灌溉農田。
2 監測概況
2.1 點位設置方法及布點情況
監測點位布設原則上以基本農田為監測單元,監測點位具有能代表監測區域內土壤環境質量狀況,保證樣品代表性最大化。在選定的該轄區內選擇100m×100m的基本農田1塊,以對角線方式各布設5個采樣點,采樣前首先記錄點位坐標,拍攝照片,然后采集0~20cm表層土壤。每份土壤樣品采樣量為2kg,無機樣品裝入布袋,有機樣品盛入250ml棕色磨口采樣瓶中,于<0℃的冰柜中保存。采樣過程中,認真填寫了采樣記錄、樣品登記表等。
2.2 分析項目
監測項目包括土壤理化指標3項、無機污染物14項,有機污染物6項。
土壤理化指標:pH、有機質、陽離子交換量
無機污染物:鎘、汞、砷、鉛、鉻、銅、鋅、鎳、釩、錳、鈷、銀、鉈、銻
有機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苯并芘、氯丹、七氯、代森鋅
2.3 樣品預處理方法及監測方法
2013年本溪市典型基本農田區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土壤樣品室內分析測試方法見表1。
2.4 評價方法及分級
土壤單項污染指數、土壤綜合污染指數、土壤污染分擔率的計算公式和分級標準如下:
2.4.1 單項污染指數法
P■=■
式中:Pi——單項污染指數;
Ci——調查土壤中污染物的實測濃度;
Sip——污染物的評價標準值或參考值。
根據Pi的大小,將土壤污染程度劃分為五級,見表2。
2.4.2 土壤綜合污染指數
土壤綜合污染指數=■
土壤綜合污染指數分級見表2。
2.4.3 土壤污染物分擔率
土壤污染物分擔率(%)=■×100%
表1 土壤樣品實驗室分析測試方法
表2 土壤單因子評價及綜合污染指數環境質量評價分級標準
2.5 評價標準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標準執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標準;對于GB15618沒有的評價標準執行《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環發 [2008] 39號),有關標準摘錄見表3。
表3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標準
單位:(mg/kg)
3 監測結果分析
3.1 土壤各項指標監測結果
本溪市典型基本農田區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見表4。
3.2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結果
根據2013年本溪市典型基本農田區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共選擇14種重金屬污染物和6種有機污染物對土壤環境污染狀況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本溪市典型基本農田區土壤環境質量較差,在5個監測點位中有2個點位均屬于輕微污染,并且單項污染指數較大的是重金屬鎳和金屬鈷。詳見表5及6,分擔率計算結果見表7和圖1。
表5 無機單項污染指數和綜合污染指數
4 結論與治理措施
4.1 結論
2013年本溪市典型基本農田大陽村土壤監測結果表明,該土壤均屬于棕壤。在每個基本農田區以對角線方式布設5個采樣點進行采樣,同時填寫采樣記錄。土壤理化指標中5個監測點位土壤酸堿度均<6.5,呈弱酸性;陽離子交換量7.93-79.7cmol/kg,有機質含量為5.51%-7.69%。因此,該村子的5個點位土壤綜合評價等級均為輕度污染,土壤污染物分擔率最大的為金屬鎳及金屬鈷。
4.2 治理措施
目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今天,城市和農村經濟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經濟的發展也給環境帶了很大的壓力,我們的大自然正在遭遇著巨大的破壞。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正在加劇, 污染面積在逐年擴大;農藥、農膜和肥料的長期不合理投入也是造成農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目前有機肥來源己發生了質的變化, 集約化畜禽養殖場的畜禽糞便已成為有毒物質集中的“ 毒品” 庫, 使用有機肥可導致土壤重金屬、多氯聯苯、有機酚類、亞硝胺類物質的積累。
因此,我們應當積極采取對策,把農村環境問題擺上議事日程,不走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統籌考慮各種利益關系,建立綜合決策機制,把環境保護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人為活動是產生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土壤污染的防治對策主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方面是防, 二方面是治。由于土壤污染后極難治理, 所以, 土壤污染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首先,考察海外土壤污染防治的成功經驗, 制定和頒布有關土壤污染的防治法是首要對策。建立專門基金, 加強污染土地調查、評價分類與修復技術的開發也十分重要。其次,控制農村的畜禽養殖污染、農藥、化肥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染以及工業污染,其中農村生活垃圾和工業化生產是目前造成我市農村土壤環境日益惡化的主要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實現我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2013年本溪市環境質量年報[Z].
[2]2013年本溪市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報告[R].
[3]2013年本溪市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報告[R].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