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光芹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貨幣合作的浪潮一度席卷了全球,美元和今天的“歐元”都備受關注,除了歐洲貨幣一體化外,亞洲的貨幣合作也備受矚目。本文參考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存在的美元化、歐元區等貨幣合作一體化形式,將歐元誕生全過程中的各個階段與亞洲進行對比,分析了亞洲貨幣合作并最終實現一體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對亞洲貨幣一體化路徑的可行性選擇和中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合作之路,提出了個人見解。
關鍵詞:最優貨幣區理論;貨幣一體化;貨幣區;歐元;亞洲貨幣單位
什么樣的貨幣制度和匯率安排是適合亞洲的?1997年金融危機后,亞洲國家提出了眾多的促進貨幣合作的構想,包括亞洲貨幣基金(AMF)、新宮澤喜構想、東亞貨幣基金、東盟10+3的監督進程等。2000年的《清邁協議》是從構想到現實的里程碑[1]。而且在2006年初,亞洲開發銀行宣布,將以中日韓和東盟國家等15種貨幣加權平均為基礎,于6月推出“亞洲貨幣單位”。但是,亞洲各國在貨幣合作上的進展只是初級合作形式的貨幣協調。
一、亞洲貨幣合作的必要性
1.國際貨幣合作潮流的推動。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加強,區域貨幣合作已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發展的趨勢,尤其是歐元的誕生和美洲地區的美元化對國際貨幣的格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得區域性的貨幣聯盟成為了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基礎。
2.應對區域內金融沖擊的需要。1997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亞洲許多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也說明了在資本高度流動的情況下,單純的盯住別國貨幣的匯率制度是不可行的[2]。
3.區域內經濟聯系日益加強的客觀要求。近年來,亞洲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經濟聯系的加強也需要貨幣的一體化。
因此,從外部環境來看,亞洲地區要想維護自身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平等地位,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不落后于國際貨幣合作的潮流,就必須加強貨幣合作。從亞洲自身來看,為了應對內部的金融危機,滿足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建立亞元無疑是個現實的選擇,也就
是說加強貨幣合作并最終實現貨幣一體化是亞洲各國需要努力的目標。
二、亞洲貨幣一體化的可行性分析
最優貨幣區的標準:
1.產品的多樣化標準,亞洲各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既有日本這種現代的工業化國家,也有亞洲四小龍這種新型的開放型經濟體,還有像中國這樣大型的發展國家。
2.經濟規模和經濟開放度,麥金農指出經濟開放度比較高的小型經濟體適合組成貨幣區。歐元區在創立歐元之前的經濟開放度比較高,而且差異比較小,歐洲適合組成最優貨幣區。而亞洲主要國家的經濟開放度差別很大[3]。因此,必須經過一定的趨同,才能滿足建立貨幣區的條件。
3.金融一體化標準和通貨膨脹相似性的標準。和歐元區內相比,亞洲各國的金融市場不發達。從通貨膨脹率來看,在歐元誕生時,歐元區內的通貨膨脹的總體水平相似[4]。而亞洲整體的趨同程度要比歐元區低得多,個別國家各個年度的波動比較大,這就為貨幣合作帶來了困難,根據最優貨幣區的標準這不適合組成貨幣區。
4.經濟趨同的標準。歐元區內各國尤其是核心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都比較相似。但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而且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和產業結構的不同不利于貨幣合作的開展。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區域貨幣一體化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趨勢,亞洲要想不落后于貨幣合作的潮流,防范內部的金融風險,就必須加強貨幣合作。但是,通過最優貨幣區的標準進行分析,亞洲各國雖然具備最優貨幣區標準的一定特征,但離“最優”的標準還相差甚遠,而且亞洲各國在經濟、政治、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眾多方面的差異也阻礙了亞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
三、亞洲貨幣一體化路徑的可行性選擇
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將亞洲貨幣合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立起區域內的危機解救機構;第二階段是建立亞洲匯率聯動機制AERM (Asi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第三階段是亞洲最終過渡到單一貨幣區ACA(Asian Currency Area)[5]。但對亞洲貨幣一體化的路徑選擇沒有統一的觀點。本文認為亞洲貨幣合作的路徑選擇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以人民幣為主導貨幣的美元化路徑。但人民幣能否成為亞洲貨幣合作的主導貨幣,取決于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與日本的比較以及人民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二是多重貨幣聯盟的路徑。亞洲先通過在次區域內加強貨幣合作,然后再過渡到單一貨幣聯盟。三是創立亞元的歐元化路徑。亞洲在經濟一體化和貨幣合作方面與歐洲有眾多的相似之處,而且歐元區貨幣合作的成功實踐為亞洲貨幣合作的路徑選擇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因此,亞洲也可以采取歐元化的路徑,最終建立單一貨幣——亞元來替代國家貨幣。
就當前來說,亞洲貨幣合作仍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亞洲貨幣一體化最終實現的路徑無法明確的確定,這更加要求中國應當積極參與。一方面應該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穩步推進國內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康穩健的金融體系,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堅強金融監控制度,保持國內經濟的穩定、快速、持續的發展,不斷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通過APEC以及"10十3”首腦會議機制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積極構建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在貨幣一體化進程中力爭掌握主動。
參考文獻
[1] Aizenman, J. & Flood, R. P.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revisited , IMF Working Paper 92/39
[2] 胡莎莎.論亞洲貨幣合作的背景與可行性[J].中國商界,2008(5),13-15
[3] 杜厚文,李小牧,王廣中.歐元:區域一體化的矛盾和挑戰[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11,29-31
[4] 程傳海.最優貨幣區理論研究的發展[J].開放導報,2006(4),95-99
[5] 從益姣.亞洲貨幣合作的整合與發展[J].貨幣理論,2010(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