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 廖迎 黃鳳香 韋漢燕
【摘 要】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半枝蓮黃芩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50%乙醇回流提取工藝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半枝蓮中黃芩苷的含量,以黃芩苷為對照品,在278nm 波長處測量。結果:得黃芩苷回歸方程y=56.985x+0.0083(r2=0.9996),表明黃芩苷在0.00272~ 0.0136mg/mL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平均加樣回收率(n=6)以黃芩苷計為99.8%,RSD 為0.58%。結論:此方法操作簡單,精密度、穩定性和重復性良好,可以用于半枝蓮中黃芩苷的含量測定方法之一。
【關鍵詞】半枝蓮;黃芩苷;含量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Abstract】Objective: Establish UV spectrophotometry banzhilian baicalin content method. Methods: With 50% ethanol extraction process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banzhilian content baicalin, baicalin as standard, measured at 278nm wavelength. Results: Baicalin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56.985x +0.083 (r2=0.9996), indicates that baicalin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0272~0.0136mg/mL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average recovery (n=6) to 99.8 meter baicalin , RSD was 0.58%.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precision, stability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can be used banzhilian baicalin on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Key words】Barbata;Baicalin;Determination;UV spectrophotometry
黃芩苷異名貝加靈,黃芩素[1],淡黃色針狀結晶,熔點223℃~225℃。可溶于碳酸氫鈉、碳酸鈉、氫氧化鈉等堿性溶液,但在堿性溶液中不穩定,漸變成暗棕色,幾乎不溶于水[2-3]。黃芩苷來源于唇形科植物黃芩根,并頭草葉和根,紫葳科植物木蝴蝶葉和莖皮,車前科植物大車前葉[4-5]。黃芩苷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如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可促進神經干細胞向神經元分化;對腦缺血、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對腦損傷的保護作用,黃芩苷能夠抑制蛋白激酶,減少錐體細胞延遲性死亡;抗炎作用,黃芩苷對肺炎衣原體引起的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抗心律失常,黃芩苷對腎上腺素β1和β2受體均有阻斷作用,能競爭性拮抗多種激動劑導致的心房收縮性和自律性增高;降血作用,黃芩苷具有明顯的排鈉利尿作用,從而減少外周血容量及心輸出量,導致血管阻力降低,血壓下降;調節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肌的保護作用以及對腎臟的保護作用和抗腫瘤作用等。目前黃芩苷主要應用于治療慢性乙肝和早期肝硬化;防治糖尿病并發癥;治療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以及在可復性牙髓炎蓋髓術中的應用[6]。
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以干燥全草入藥。辛、苦、寒。歸肺、肝、腎經。清熱解毒,化淤利尿,用于療瘡腫痛,咽喉腫痛,跌撲傷痛,水腫,黃疸,蛇蟲咬傷[7]。化學成分主要包括:黃酮類化合物、二萜及二萜內酯類化合物、多糖類成分以及其他成分。藥理作用包括:解熱作用、抗癌作用、抗衰老作用、護肝作用、免疫調節作用、抑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等[8]。已從半枝蓮中提取分離出27個黃酮類化合物,類型豐富,含量比較高,如黃芩苷、野黃芩苷、木犀草素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酮類成分是半枝蓮發揮抗腫瘤、解熱、抗炎、保肝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9]。半枝蓮臨床應用廣泛,是一味有研究價值的中藥。半枝蓮在民間使用廣泛,歷史久遠, 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臨床廣泛地用于腫瘤的治療。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涼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應是半枝蓮治療腫瘤時的一大優勢。因而,半枝蓮散瘀止血、清熱解毒的有效部位值得研究。在大量臨床應用中,半枝蓮常與白花蛇舌草、半邊蓮配伍治療癌癥、肝炎等病。目前,藥典只有記載半枝蓮總黃酮含量的測定法,本文報道中藥半枝蓮中黃芩苷的提取及含量測定。
1 實驗儀器與材料
UV2550紫外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IS09001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氫氧化鈉(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有限公司)。鹽酸(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有限公司)。95%乙醇(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均為分析純。黃芩苷對照品(北京恒元啟天化工技術研究院北京世紀奧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制)。半枝蓮(廣西產)。
2 實驗方法與結果
2.1 對照品試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黃芩苷對照品6.8mg, 置25mL量瓶中, 加入適量50%乙醇,水浴加熱使黃芩苷完全溶解,再加入50%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對照品溶液(濃度0.272mg/mL)。
2.2 樣品供試品的提取以及制備
稱取粉碎后的半枝蓮粗粉60g,以300mL 5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小時,趁熱抽濾。濾渣加入100ml 50%乙醇繼續回流提取30分鐘,趁熱抽濾,合并兩次濾液。濾液水浴加熱揮發至無醇味,40℃條件下加濃鹽酸調節pH 1~2,80℃條件下保溫30分鐘,靜置12小時。離心沉淀,加適量水攪勻,加入40%氫氧化鈉調節pH 至7,加適量50%乙醇,抽濾,濾液加入濃鹽酸調節pH 1~2,充分攪拌,80℃條件下保溫30分鐘,抽濾,沉淀依次用水,50%乙醇洗滌,95%乙醇洗滌,然后于60℃干燥至恒重,得黃芩苷樣品[10]。精密稱量黃芩苷樣品50mg樣品,以50%乙醇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備用。
2.3 測定波長的選擇
取適量的黃芩苷對照品與樣品溶液,分別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50%乙醇定容至刻度,以不加對照品或樣品的隱性試劑為空白,立即測定。在 200-360 nm 波長范圍內掃描,對照品與樣品溶液在278nm處均有最大吸收,故選擇278nm波長為測定波長。
2.4 標準曲線繪制
精密量取黃芩苷對照品溶液0、1.0、2.0、3.0、4.0、5.0mL,分別置10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以相應試劑為空白,在278nm測定波長處測定吸光度A。以A縱坐標,濃度C為橫坐標,得回歸方程y=56.985x+0.0083(r =0.9999),表明黃芩苷在0.00272至0.0136mg/mL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mL至 25mL 容量瓶中,按“標準曲線的繪制”項下的方法操作,并以相應試劑為空白,在波長278nm處測定吸光度。連續6次,計算吸光度的RSD為0.14%,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6 重現性試驗
稱取同一批樣品5份,每份60g,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進行平行制備,每份取2 ml提取液,按“標準曲線的繪制”項下的方法操作,并以相應試劑為空白,在波長278nm處測定吸光度。計算半枝蓮樣品的黃芩苷含量的RSD值為1.23%,表明本方法的重現性良好。
2.7 穩定性考察
取同一樣品供試品溶液,按上述方法分別于不同時間(0min,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測定吸收度,結果見下表,顯示在2小時內穩定,RSD為0.27%。考察實驗的穩定性。
2.8 加樣回收實驗
精密稱取黃芩苷對照品, 分別加入6份已知含量的10克的樣品中, ?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 精密吸取2mL, 按“標準曲線的繪制”項下的方法操作,并以相應試劑為空白,在波長278nm處測定吸光度。計算回收率為99.8,RSD為0.58%,表明本方法回收率較好。
2.9 樣品的含量測定
精確稱取實驗所得黃芩苷粗品50mg用50%乙醇溶解定容于100 mL容量瓶。用干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吸取續濾液2mL于25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另取50%乙醇作空白,于278 nm波長處測吸光度,由回歸方程式計算出對應濃度,計算半枝蓮中黃芩苷含量0.430%。
3 討論
3.1 黃芩苷的來源
據文獻記載,黃芩苷主要來源于黃芩根部,其他來源于植物并頭草即半枝蓮,木蝴蝶,以及大車前,其中黃芩、木蝴蝶中黃芩苷的提取以及含量測定,此前已有文獻報道,所以本實驗主要是探索提取以及測定半枝蓮中黃芩苷的方法。
3.2 黃芩苷的提取
目前,尚無文獻報道半枝蓮中黃芩苷的提取方法以及測定黃芩苷的含量的方法,本實驗旨在建立提取半枝蓮中黃芩苷的方法以及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其含量。提取方法參考黃芩中黃芩苷的提取方法,首先采用水煮法,提取效果不佳,產量太少。后參考趙越平等[11]采用同一種溶劑乙醇分別以回流法、索氏抽提法、超聲法、和浸泡法等不同提取方法從黃芩原藥材中提取黃芩苷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用回流法提取黃芩苷為好,快速、簡便、提取率高。浸泡法和超聲法提取率低,不能真實反映黃芩中黃芩的實際含量,超聲的次數和時間等因素對黃芩苷提取率有影響。最后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并且對黃芩苷的精制過程進行改進,經過多次失敗經驗,總結出了提取半枝蓮中黃芩苷的較好的方法。
本實驗結果表明,以黃芩苷為對照品,測定半枝蓮中黃芩苷的含量為0.430%,該方法的精密度試驗、穩定性試驗,重現性實驗結果均良好,本法簡便、準確、靈敏度高, 可作為測定黃芩苷常用的方法之一。可為半枝蓮的質量控制提供參考性資料依據。
【參考文獻】
[1]季宇彬,主編.中藥有效成分藥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15-316.
[2]季宇彬.中藥抗炎免疫有效成分藥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8-45.
[3]季宇彬.天然藥物有效成分藥理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70-73.
[4]季宇彬,張廣美.中藥抗腫瘤有效成分藥理與應用[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出版社,2004:45-47.
[5]季宇彬.中藥活血化瘀有效成分藥理與應用[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0-43.
[6]季宇彬,主編.中藥有效成分藥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16-325.
[7]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
[8]鄒箴蕾,吳啟南.半枝蓮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EB/OL].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zgygy200502048.aspx.
[9]薛海萍,朱春赟,芮欣憶,張婷.半枝蓮醇提取工藝的優化及體外抗氧化活性評價的研究[EB/OL].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syfjxzz201014004.aspx.
[10]盧艷花,主編.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03-106.
[11]趙越平,雷其云,蘇永芝,等.黃芩中黃芩苷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較[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6,17(6):475-476.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