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剛
【摘 要】良好的治安管理是維護正常社會生活秩序,保證社會環境穩定,保障社會安定團結的日常社會管理活動,是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本文從工作實際出發,提出“捆綁式巡防”新舉措,有效破解了社會治安管理中的相關難題。
【關鍵詞】社會治安;治安管理;巡防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治安管理態勢也隨之越來越復雜。社會治安是社會在一定的法律、法規及制度的約束下呈現的一種安定、有秩序的狀態或狀況,而社會治安問題是之產生的影響社會安定的各種矛盾、因素。一個地區社會治安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秩序的持續穩定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
1 “捆綁式巡防”提出的背景
從刑事發案情況看,2011年全區共立刑事案件380起,其中盜竊、搶劫和搶奪等多發性侵財案件366起,占案件總數的96.3%,盜竊摩托車、電動車、入室盜竊案件居高不下,治安防范工作存在漏洞和薄弱環節。從刑事發案特點看,該區地處冀魯兩省四縣區交界,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治安形勢復雜,刑事發案多以流竄、團伙為主體,以晝伏夜出、快進快出為手段,打擊犯罪工作難度大、現案破獲率低。從刑事發案危害看,街面搶劫、搶奪、入室盜竊、盜竊電動車摩托車等多發性侵財類犯罪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已被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2012年是市局提出的和諧警民關系建設“全面提升年”、“長效建設年”。運河公安分局以民意為導向,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系列性侵財案件,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注、最關切的問題,創造性的推行了“捆綁式巡防”舉措,有效破解了社會管理難題。
2 “捆綁式巡防”的內涵及運行機制
“捆綁式巡防”是指對現有巡警、派出所巡邏力量進行整合,落實巡防責任,按照“1+2”( 即1名派出所民警、2名巡警)的模式,組建巡防小組,有計劃、有目的開展聯勤協作,全面構建點線面互動、巡卡查并舉、打防控一體的警務運行機制。具體運作模式有三種:一是實行村居、小區等重點部位蹲點守候。根據轄區實際,每周選擇2-4天確定3-5個守候點,每天選取2個時間段,每段時間2-3小時,按照“1+2”模式,對易發案小區、村居進行蹲點守候。二是實行重點區域、重點地段集中式整治。通過摸排調查、研判分析,對轄區易發案、高發案的重點區域或治安亂點,組建多個巡防小組,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開展“短平快”的集中式整治行動。三是實行街面巡段聯勤協作。按照巡警大隊劃分的巡段,社區民警與巡警主動融合,開展沿街商鋪的防范宣傳、安全檢查等工作,每周不少于二次,構建良好的警民關系。
3 “捆綁式巡防”取得了良好成效
自2012年4月“捆綁式巡防”成功實施以來,有效解決了巡防警力不足、實時控制不力、防范力量分散、整體聯動不強的問題,取得了發案總量明顯下降、破案數量明顯上升、防控能力顯著增強、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攀升的可喜局面。
3.1 實現了警力由“分散式”向“合成化”作戰的轉變
“捆綁式巡防”充分整合了巡警與派出所警力,按照“1+2”模式形成了3人戰斗小組,有效解決了派出所警力不足、巡警情況不熟的問題,二者互相促進、互相監督、互為補充,最大限度的出現在案件高發、防范薄弱和便民服務的時段和部位,真正實現了警力下沉。2012年4月30日、5月1日,該區農資公司宿舍、糧局宿舍接連發生兩起爬樓鉆窗入室盜竊案件,結合全市情況看,周邊縣市區近幾天連續發案,且呈高發趨勢,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群眾反映強烈。此類案件犯罪嫌疑人幾乎不攜帶專用作案工具,且作案時間短,防范難度大。分局黨委高度重視,立即開展為期一周的防范、打擊爬樓鉆窗入室盜竊專項行動,組織60名巡警與派出所民警捆綁,在易發案小區、部位開展蹲點守候,5月3日凌晨1時30分許在糧苑名居小區附近、5月4日凌晨2時10分許在華泰景園小區連續發現疑似爬樓犯罪嫌疑人,有效的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堅決遏制住了爬樓鉆窗入室盜竊案件。自2012年4月“捆綁式巡防”實施以來,轄區入室盜竊、盜竊電動車、摩托車等多發性侵財案件發案66起,同比下降22.4%,街面“雙搶”案件發案4起,同比下降50%,有效解決了侵財類犯罪難防問題。
3.2 實現了巡防由“粗放型”向“精準化”的轉變
堅持“情報信息主動警務”理念,分局情報信息中心牽頭,刑偵、治安等部門提供發破案信息,及時掌握轄區和周邊縣市區發破案情況,及時了解作案手法、犯罪嫌疑人使用的交通工具及體貌特征等,定期分析比對近二年的發案情況,發布治安形勢分析報告,有效解決了巡防的盲目性、隨意性、被動性等突出問題。各派出所所長根據分析報告,結合轄區地理狀況、人員狀況等實際,親自組織、親自部署、親自督導,落實“捆綁式巡防”舉措,合理布置警力投放和投量,確保巡防力量、巡防措施、巡防時間、巡防責任四到位,增強了巡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警務工作效能。今年以來,盜竊車內財物案件呈多發趨勢,發案重點區域是黑馬商貿城、九達物流園等人員密集場所。自捆綁式巡防開展以來,該區域一直是巡防的重點,經過二個多月的艱苦蹲守,分別于6月6日成功抓獲了利用汽車遙控裝置干擾器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劉某濱,當場繳獲作案用汽車遙控干擾器一臺、專用砸玻璃器一個;于6月14日成功抓獲了盜竊汽車內財物的犯罪嫌疑人吳某,帶破盜竊車內財物案件10余起。
3.3 實現了人民群眾由“旁觀者”向“參與者”的轉變
無論是夜間光線昏暗、蚊蟲叮咬,還是白天皎陽似火、酷暑難擋,“捆綁式巡防”使民警沉到社區、村居、小區、沿街商鋪,開展蹲點守候、安全知識宣傳,使之成為感受群眾、溝通群眾、發動群眾的有效舉措。對于公安工作取得的成績,付出的艱辛,群眾充滿感激之情。這種感激逐漸化為群眾主動融入平安建設的動力,主動的學習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能,主動的提供可疑情況可疑人員,主動的參與民警指導下的聯戶聯防、鄰里守望、義務巡邏等活動,成為公安工作的好幫手、治安防范的主力軍。2012年6月30日上午,河西派出所捆綁巡防小組正在天衢路巡邏時,接到群眾反映稱:在天衢西路萬家園網吧門口有一名男子,形跡十分可疑。該巡防小組在派出所民警王海軍的帶領下開展秘密蹲守,成功抓獲盜竊摩托車的現行犯罪嫌疑人蘇某(男,24歲,河北省故城縣人),帶破盜竊摩托車、電動車案件5起。2012年4月份以來,轄區華泰景園、運河鑫城等居民小區主動將門衛室粉刷成警用外觀,主動接受社區民警的指導和管理,轄區群眾共提供各類違法犯罪線索200余條,協助公安機關破獲各類違法犯罪案件3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人,調解各類糾紛300余起。
幾年來,德州市公安局運河經濟開發區分局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人民群眾滿意和需要的事情做起,因地制宜的推出了“捆綁式巡防”新舉措,有效防范了街面搶劫、搶奪、入室盜竊、盜竊電動車摩托車等多發性侵財犯罪,有效破解了社會管理難題,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Z].1996,2.
[2]王均平.治安管理科學化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7,5.
[3]張順榮.新形勢下推行治安管理社會化的思考[J].公安學刊,2010,6.
[責任編輯: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