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昊
【摘 要】在我國創新體系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是很重要組成部分,區域科技創新力是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結構優化程度和功能發揮程度的綜合反映。區域發展的傳統影響因素正在減弱,區域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越來越強,目前我國創新政策和區域性創新體系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何實現優化管理,加強對創新政策運行機制的監督力度;搭建區域科技平臺,實現創新資源共享;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將是本文的主要探討方向。
【關鍵詞】區域科技;發展形勢;創新體系;創新力
1 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
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是指在特定的經濟區域內各種與創新相聯系的主體要素非主體要素以及協調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制度和政策網絡。一個良好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應該是一個高效率的適應當地實際的區域性創新動力源,是一個以創新應用為核心,以促進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為 目的,以市場機制為基礎、企業為主體、政府為引導的高效率的開放型系統。
在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幾點:
1.1 長遠性和漸進性
區域創新系統的構建與運行,除了考慮近期實施的需要,還要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要求。要保持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才能長久的保持區域內企業產品或產業競爭力,從最根本上解決資源、人口、環境等經濟發展的問題。
1.2 注重市場機制
我國長期以來的發展方式是以研究機構為主體、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投入。這種科技體制的缺陷已逐漸暴露并努力改進,但并不是朝夕可以做到成熟的。我們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吸收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不斷進行改善。
1.3 政策與市場的相輔相成
創新有不可避免的風險性、效益的外部性,這些因素有時會導致市場失靈,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政府從社會利益出發,通過多種不同的政策來形成逐漸完善的機制,使創新體系能在內部不斷優化組合、不斷創新,以政府的政策來有效地彌補市場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失效。
1.4 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有機銜接
我國已明確提出,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是我國當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最重要任務之一。由于區域科技創新體系與國家創新體系的總目標是一樣的,但區域創新又需要有具體的目標,所以地方政府在制定區域創新政策時,要考慮到國家創新政策,充分考慮各地區的自身狀況同時兼顧國家創新政策。
1.5 突出個性
區域經濟、資源、文化都是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的因素,個性成為區域價值很重要的衡量依據。各地區要充分考慮到本地區的市場發育程度、生產力發展水平、大文化背景、學科研院所的研究與開發力量、經濟發展史及產業結構的狀況等,有目標性地制定區域創新政策,構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1.6 合作與開放的共贏
區域創新系統是國際化的同時又是開放的系統,加強系統間的合作,促進創新資源和創新成果有效地快速交流,是區域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參與區際和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有效途徑。
2 關于區域科技創新動力發展
2.1 區域科技資源需求
區域科技創新的主要功能在于優化配置、有效整合區域科技資源以為區域發展提供促進作用,從區域發展的長遠來看,區域現有科技資源的規模、層次以及布局從區域的長期發展來看,不一定適應,這些狀況均需要以不斷地調整才能保證與區域發展相適應。除了這些還有科技資源引進與配置不匹配、科技資源增量與存量的差異、科技資源供給與需求不平衡、科技資源信息不對稱等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區域科技資源需求不能滿足。區域科技創新對于科技資源的生產功能以及調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區域發展的要求。
2.2 區域科技的資源供給
區域的科技方面資源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關系密切,其中有:在科技資源豐富的區域,其科技創新能力在這種優厚的資源下也會較強、創新意識超前。企業處于區域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科技資源供給融合企業的市場分配機制,會調動科技資源配置效率,并且科技資源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生產力建設,而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與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水平。
2.3 區域科技創新環境的重要性
科技創新的環境包括政策、法規、體制以及機制等在內的區域科技資源所處的環境,區域的外在環境對于區域科技創新也有著重要影響。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地方政府貼近企業、貼近市場的優勢、引導和調控作用,以政府為中心把地區有限的科技人力資源、科技財力資源以及科技基礎條件資源等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局部優化的產業化環境,從而驅動區域科技創新。
3 推進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措施
3.1 加強創新思維
中國傳統的思維教育方式缺乏對探索的興趣,傳統的教育壓抑人的創新意識,阻礙了對新知識科學的探索。這些思想上的弊端,不利于現代創新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必須營造出有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使創新意識貫穿于人們的思維和行為之中。
3.2 加強組織領導
做好正確的組織領導要制定好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規劃和政策法規,同時地方政府要把創新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根據地方實際情況發展,研究制定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大戰略和適宜政策,協調解決創新工程問題,推動創新工作的實施。區域科技創新體系要打破行政區劃,把經濟區域作為一個整體,全面整合優化創新資源,構成系統的網絡,把任務分解到各部門、各單位,建立創新考核指標體系,對執行和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監督、驗收。
3.3 重視科技體制改革
體制在任何發展中都尤為重要,科技體制的改革也不例外,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使企業能夠擔任技術創新主體的重要角色,逐漸能夠自主進行創新決策,并能夠承擔創新風險。除此之外還要大力發展科技型企業,推動科研院所轉制為科技型企業,發揮其在科技產業化中的重要影響。
3.4 引入競爭機制
引入競爭機制不要一概而論,要根據創新項目的不同特點,實行招標制、委托制和合同制。面向社會、區域外乃至國外公開招標。鼓勵各類所有制形式的科研機構、企業、大學參與競爭,擇優扶強。在項目實施中實行動態管理,采取優勝劣汰、高效率的新型管理方式。
3.5 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
要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區和科技園區按照高集成、高起點、高關聯的要求,選好區域主導產業,以新興技術為重點依賴于高新技術企業為,以高市場占有率、大容量、高效益的優勢產品為主打,集中實施應用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技術改造、基本建設等一系列科技經濟計劃,加大力度發展創新,培育出高科技產品群。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將科技園區作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效途徑,并以此為基礎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綜上所述,要不斷加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大學科技園的建設,推動區域創新系統的建設和完善。
3.6 完善市場激勵機制
市場對科技的發展也尤為重要,其中中介服務市場的規范程度和運行效率,對區域創新活動有很重要的影響。要建立和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和重視市場對創新的激勵影響,不斷提高區域創新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完善投融資體制,建立風險投資機制,提高改革人才流動機制,建立和健全包括技術市場、人才市場、信息市場和生產力促進中心、成果推廣機構在內的創新服務體系,強化各類市場的管理,加強各種機構之間的聯系,使其為知識和人才的流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付曉東.區域創新系統的構建:以淄博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
[2]婁偉.我國科技人才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與對策[J].科學新聞,2006(22).
[3]徐風君.關于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思考[J].科學管理研究,2004(4):1-3.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