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夫
一.醫療風險感知的定義
風險的產生源于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及人類對其認識的有限性,人類認識風險是因為風險通常與損失相聯系。“風險”理解為:指人類無法把握與不能確定的事故發生所導致損失的不確定性,也可理解為實際情況與預期結果的偏離,因此風險具有客觀性、永恒性、不定性、危害性等特征[1]。
“風險感知”(Risk Perception)是用來描述人們對風險的態度和直覺判斷的一個概念。它是人們對某一特定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的主觀評估以及對其造成后果關注的程度,包括了發生概率和負面后果評價這兩個方面。
醫療風險從字面上講是指來自醫療行業、醫療活動中的風險。目前,國內外
對醫療風險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統一的界定。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醫療風險是指存在于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的,可能會導致損害或傷殘事件的不確
定性,以及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另一種觀點認為:醫療風險是指在醫療
服務過程中發生醫療失誤或過失導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風險。美國杜克大學的定義較為簡單——“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醫療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醫療風險從患方的單一角度考慮,指這種“遭受損害的可能性”造成的對患者方面的損害,即“指在醫療服務的過程當中,發生因為醫療失誤或過失導致病人死亡、傷殘以及軀體組織、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損等不安全事件的風險”;而廣義的“醫療風險”包括對患者的傷害以及醫院和整個醫療服務衛生體系為此遭受索賠的代價和使醫院丟失的市場份額[2]。即定義為“存在于整個診療過程中的可能導致損失和傷殘事件的不確定性或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如醫療事故、醫療糾紛、醫療意外、并發癥等【3】。
綜上所述,“醫療風險感知”屬于心理學范疇,是用來描述人們對醫療風險的態度和直覺判斷的一個概念。我們可以歸納出“醫療風險感知”的定義為:人們了解醫療風險,并進而對該風險產生評估的過程,醫療風險感知可以說是人們對其風險的程度判斷,并進而對該風險產生評估與行動的過程。
二.醫患關系對醫療風險感知的影響
所謂“醫患關系”,就是指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核心。在美國法律中醫患關系(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的定義是“在雙方自愿下成立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患者有意地尋求一位醫生的幫助,醫生有意地將其接受為患者”。醫患關系的本質是一種社會關系,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特(H.Sigerist1892—1957)曾精辟地論述到:“醫學的目的是社會的,它不僅僅是治療疾病、使患病機體康復,而是使人調整以適應其所處環境,成為一個有用的社會成員。
在具體的醫療過程中,醫患雙方都期待達到某種特定的結果,這種愿望是美好的,但是醫學發展總是有它的局限性,并不總是完全達到理想化的結果【4】。因此在各地法院的醫療糾紛案件中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造成醫患關系日趨勢緊張的因素,不僅涉及技術性問題,更包括醫患雙方個體及群體的社會文化素質、心理狀態、認知水平、價值觀及行為規范和醫療環境、服務流程等諸多非技術性因素。此類事件如此之多,表明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警覺,更是值得醫者和患者的深思。
因此我們得知醫患關系是影響公眾對于醫療風險感知情況的因素之一。醫療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客觀醫療風險和患者的主觀醫療風險是不同的,如抽煙致癌的客觀風險很高,而常常被人們忽視;另外,不同個體對同一客觀風險的感知也是不同的,一個剛剛經歷地震的幸存者和一個只從媒體上了解地震情況的人,對地震所感受到的風險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一般來說,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就要做好準備去承擔治療可能帶來的風險,相應的醫療決策就會更加慎重。在開始治療時患者通常會通過搜尋和綜合更多的醫療信息,盡可能地選擇風險較低而收益較高的治療方案。這樣通過對潛在風險的認知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患者主觀方面導致的醫療風險。因此,可以說感知風險強調了醫療風險的主觀性。
三.社會信任對醫療風險感知的影響
“沒有信任這樣東西,人類社會就根本不會存在,就此而言,信任是社會生活一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為什么信任經常作為影響風險感知的因素而進入研究者的視野?一方面,因為絕大多數公眾都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無法直接對風險作出一個有效的估量,而只能依據專家對風險的評估作出自己對于風險的判斷。因此,公眾需要賦予專家及機構信任,以彌補他們自己進行風險估量所需專業知識的不足。另一方面,公眾通過信任專家及機構掌握和控制未來的不確定性的能力,來對風險本身的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做出估計。基于這兩個方面,不管其程度如何,信任成為一種公眾應對風險的手段,也是他們處置不確定性的中介。
信任與風險感知之間具有強相關關系。近年來,醫院醫技水平、就醫環境及醫療設備等均有大幅度提高,醫院總體服務質量上升,但醫患間的“信任度”卻越來越低。從我國目前的現狀看,醫療糾紛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醫患之間的信任急劇滑坡,醫患關系己經成為社會焦點問題、熱點問題。信任是公眾對醫療風險感知的內在倫理要求,是其核心價值的體現,是其建立和維護的基本內在價值。公眾對醫療風險的感知程度需要以信任為基礎,醫患之間只有建立了基本的信任關系才能保證雙方的正常交往和醫療服務的正常進行。因此可以說,信任是人們對醫療風險感知程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醫患之間社會信任的缺失將會導致公眾醫療風險的提升,因此社會信任度的增加可有效緩解公眾對醫療風險感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許羅丹,陳平.社會保險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
[2]張寶庫.美國醫院的風險管理.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2,8(10);638一641.
[3]張仲明.加強醫療風險管理確保醫療質量.中華醫院管理志,1999,15(9):566.
[4]李大平.醫患關系的利益沖突與平衡[J].醫學與哲學,200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