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才
(云南省大姚縣人民醫院, 云南 大姚 675400)
人們使用藥物治療疾病,所用的藥物往往不止一種,而經常是2~3種藥物同時使用,或者混合使用,不同的藥物混合在一起,由于它們各自的理化性質不同,容易產生對患者不利的影響。通過對近年來臨床關于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報道,歸納出以下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1.1 中藥注射劑內在質量不穩定 中藥在我國的運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中藥的品種及化學成分極其復雜,由于中藥原材料受產地、土質、氣候等條件影響,使得中藥材的質量存在不穩定性。從而使運用現代工藝加工生產的中藥注射劑,在制備工藝方面產生諸多影響因素,而且各個廠家的不同制備工藝生產的中藥注射劑,由于純度不同含量差異,往往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以至于其中的原因也較為復雜。例如某些含有動植物蛋白成分的中藥注射劑,可直接致人過敏;某些小分子化學物質半抗原,則需要與人體蛋白質結合,才能使人致敏。
1.2 中藥注射劑使用不規范 有些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是由于使用不規范而造成的。例如配伍不當、加藥方式錯誤、輸液速度控制失當等。不同的藥物混在一起時發生物理性質的變化,如析出、分離等。在這種情況下,藥物的原來物理性不再存在,其療效也就受到影響。有些配伍不當會產生藥物沉淀,而沉淀現象往往容易被忽視,使用后易引起患者輸注部位血管堵塞,導致過敏,嚴重者會造成心、肝、腎等器官的損害。
1.3 中藥注射劑質量標準混亂 由于中藥種類、適應癥、療效期限及生產廠家等眾多原因,使得中藥注射劑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指導標準,致使在眾多的注射劑中,部分標準品測定中的有效成分,在其他同樣的品種中卻測不到標準品的成分,甚至有些品質缺少原料標準。
1.4 患者個體差異 患者個體差異性亦是造成不良反應發生的因素之一。過敏反應的發生,個體間差異很大。有些過敏體質的人,會對很多抗原物質產生過敏,因而過敏反應發生與否,機體的反應性起著決定性作用。
科學、有效地控制中藥注射劑的品質,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從加強中藥化學物質基礎研究,建立更為嚴格的品質標準,在生產中推廣現代工藝技術,在臨床中注意在理論指導下使用、建立中藥注射劑再評價機制等方面入手,提高中藥注射劑品質。其質量控制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2.1 生產工藝質量控制方面 加強中藥注射劑內含物化學物質基礎研究。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各批成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建立多指標含量測定,特別是建立復方中藥注射劑中每味藥的含量測定。加強質量標準研究,提高質量可控水平,將動物致敏試驗列入品質標準。加強藥物間作用機理的研究,細化藥品說明書。由于中藥注射劑成分不明確,體內代謝過程復雜,作用機理不清晰,相對于化學藥品而言,中藥注射劑說明書簡單、模糊,對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禁忌應盡量提供詳細的研究資料供使用者參考。開發研究中藥注射液單一成分的研究,逐漸取代復方制劑。已經報道引起不良反應嚴重的藥味、非藥典藥味、一些難溶性礦物質和富含異種蛋白的動物藥及樹脂類藥,盡量不入方。
2.2 原材料安全性控制方面 中藥注射劑中所使用的原、輔料的安全性影響較大。原材料來源及其物質基礎的研究,是影響中藥注射劑內在質量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輔料對劑型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能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優劣和藥效的釋放。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應遵循GMP原則,通過控制藥材采購、重視質量檢驗,從源頭保障產品質量,同時選擇優質優化的輔料,為保證中藥注射劑質量穩定、安全有效提供物質基礎。
生產工藝的先進性與穩定性是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的重要影響因素。中藥注射劑中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是其療效的物質基礎,因此對中藥材的篩選、提取、純化、濃縮等系列生產工藝研究和質量標準研究,直接決定了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以及長遠的市場發展。選擇合理的工藝路線關系到有效成分的提取,也關系到制劑的穩定性問題。
3.1 改變貯存條件 有些藥劑在患者使用過程中,由于貯存條件如溫度、空氣、水、二氧化碳、光線等的影響會加速沉淀、變色或分解,故應在密閉及避光的條件下貯存。
3.2 改變調配次序 改變調配次序??煽朔恍┎粦a生的不良反應。在很多溶液中,混合次序均能影響生產工序的繁簡與成品的質量。應該嚴格控制其混合的次序。
3.3 改變溶劑或添加助溶劑 改變溶劑容量或改變混合溶劑,可以防止或延緩溶劑液的析出沉淀或分層。
3.4 調整溶液的pH值 氫離子濃度的改變,往往能使一些藥物的氧化、水解或降解等作用加速或延緩,從而影響很多藥物的穩定性。
3.5 改變有效成分或改變劑型 注射液之間容易產生物理化學配伍禁忌的品種,通常不能配伍使用,可分別注射,或建議醫生改用其他注射液進行治療。
3.6 控制滴速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的發生與滴速有關。過快會導致藥物局部濃度過高,而且使不溶性微粒在毛細管內聚集堵塞而導致頭暈、疼痛、刺激性皮炎等;還可使循環血量急劇增加,加重心臟負荷,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腫;還可導致血藥濃度升高過快,超過安全范圍而產生毒性作用;高滲溶液輸入速度過快時,可引起短暫的低血壓,反之,滴速過慢,血液濃度低于應有的治療濃度,則達不到治療效果。為此,一定要控制滴速。年老體弱、嬰幼兒、顱腦、心肺疾病患者均宜以緩慢的速度滴入。
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問題雖然突出,但是通過充分的多學科的研究和不斷地改進提高,其安全性是可控的,并且在某些領域中,其臨床作用是目前化學藥物無法替代的,因此不能簡單地淘汰或廢除中藥注射劑,而是要通過安全性再評價工作,提高中藥注射劑的質量標準,將安全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促進我國中藥注射劑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