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兵
(陽泰集團屯城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陽城 048103)
1)4號煤層開采現狀:4號煤層采空區位于玉井煤礦井田的東南部,采用斜井開拓,無極繩絞車提升煤炭和運送材料設備,采用房柱式采煤法,因采空面積不大,所以無采空區著火現象。采空區涌水量不大,無采空區積水。
2)9號煤層開采現狀:本井田4、9號煤層在井田北部合并為9號煤層,在合并區中人為按較厚夾矸分層進行開采,9號煤層上分層利用現有的三個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風斜井)開拓開采,采煤方法采用對拉工作面采煤法。存在采空區,采空區內有一定程度的積水。井田內未發現有小窯開采現象,目前未發現火區,采空區內有廢氣,現密閉情況良好,無法查清其成分及濃度。
3)煤層頂板冒放性、煤層夾矸情況:煤層夾矸、分層夾石層巖性為砂質泥巖,厚度為0.05~0.91 m,平均0.33 m,夾矸石厚度總體由北向南逐漸變薄。根據9號煤層上分層底板、9號煤層下分層頂板的巖石物理力學性質測試報告資料,夾矸層抗壓強度46.2 MPa,抗拉強度1.35 MPa,抗剪強度6.20 MPa。確定夾石層承壓性較好,冒放性好。
1)9號煤層開采技術條件:9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中部,上距4號煤層0~13.56 m,平均4.26 m,煤層厚度2.08~15.47 m,平均7.91 m,為全井田穩定可采煤層。在井田北部與上部4號煤合并為9號煤層,由于合并層煤層較厚,井田內分兩層開采,即為9號煤層上分層和9號煤層下分層。一般含0~7層夾矸,結構簡單~復雜。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砂礫巖、炭質泥巖、中、粗、細粉砂巖,底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炭質泥巖、中、粗、細粉砂巖。為井田內批采煤層。首采區開采井田東北部9號煤層下分層,煤層厚度5.64~10.38 m,平均7.96 m。本井田構造中等,屬二類,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礦井為低瓦斯礦井。9號煤層自燃傾向為Ⅰ類,屬容易自燃煤層,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
根據上述9號煤層特征,結合目前國內開采技術水平有兩種采煤方法可供選擇,即分層開采和放頂煤一次采全高。分層開采適應范圍較大,但因掘進工作量大,分層間距使用金屬網假頂,從而使礦井生產噸煤成本加大,影響企業綜合效益。因此,不做為首選考慮的采煤方法,只有當煤層賦存條件不適宜放頂煤開采時才考慮使用。
2)礦井煤層開采因素:放頂煤開采關鍵在于頂煤的可放性,而頂煤的可放性則由煤層賦存條件、力學性質、裂隙(節理)發育狀況及夾矸特征、頂、底板性質等因素綜合確定:①煤層厚度。一次采全高以5.00~10.00 m為宜,最大不超過12.00 m,本礦井田范圍內9下號煤層厚度5.64~10.38 m,平均7.96 m。根據井田開拓布置及補2、補3、補4、補5鉆孔資料,首采區煤層厚度9.64~10.38 m,平均7.96 m。首采區符合一次采全高放頂煤開采條件。②煤層傾角。本井田煤層傾角 2°~10°,小于 15°,符合一次采全高放頂煤開采條件。③煤層賦存深度。本井田9號煤層,埋藏深度均大于100 m,符合放頂煤開采條件。④煤層硬度和節理。本井田范圍內9號煤層堅固性系數f=1.5~2,在f≤3的放頂煤開采范圍之內。⑤自然發火期。9號煤層吸氧量為:0.82 cm3/g,自燃傾向性為Ⅰ類,屬容易自燃煤層。⑥頂底板巖性。9號煤層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砂礫巖、炭質泥巖、中、粗、細粉砂巖,底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炭質泥巖、中、粗、細粉砂巖。根據礦井開拓部署,分析地質鉆孔資料,結合礦井采掘設備情況和生產管理水平,推薦9號煤層采用傾斜長壁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1)采區布置方式及采區劃分:根據井田開拓方案,投產采區為901采區,煤層平均厚度7.96 m。901采區沿井田東西向布置運輸、軌道和回風大巷,巷道間距30 m,巷道保護煤柱每側30 m。垂直運輸、軌道和回風大巷布置工作面運輸順槽、回風順槽。
2)采區數目、位置和工作面生產能力計算:礦井移交生產及達到生產能力時,井下9號煤層布置一個綜采放頂煤工作面。工作面長度為150 m,采高2.90 m,放頂煤高度5.06 m,掘進工作面為3個,采掘比為 1∶3。

①回采工作面機采生產能力能力計算:式中:l為工作面長度,150 m;a為工作面日推進度,5.4 m/d;b為年工作日,330 d/a;M為工作面采高,2.90 m;r為煤的容重,1.46 t/m3;為正規循環率,0.85;c為工作面回采率,0.95。得 Qcj=150×5.4×330×2.90×1.46×0.85×0.95=914 kt。
②工作面放頂煤生產能力計算:

式中:l為工作面長度,150 m;a為工作面日推進度,5.4 m/d;B為年工作日,330 d/a;Mf為放頂煤高度,5.06 m;r為煤的容重,1.46 t/m3為正規循環率,0.85;c 為工作面回采率,0.83。則 Qf=(150-23)×5.4×330×5.06×1.46×0.85×0.83=1 179 kt。
③回采工作面生產能力為Qcz=QC+Qf=914+1 179=2 093 kt。礦井掘進出煤按回采工作面生產能力的5%考慮,則Qj=Qc×5%=105 kt。則礦井生產能力為Qk=Qcz+Qj=2 093+105=2 198 kt=2.198 Mt,滿足礦井2.10Mt/a的設計生產能力要求。
3)采區運輸、通風、排水系統。①原煤運輸:回采工作面SGZ764/400型刮板輸送機、SGZ830/630型刮板輸送機→運輸順槽SZZ800/315型轉載機、SSJ1200/2×250型帶式輸送機→運輸大巷DTL120/80/1×90型帶式輸送機、DTL120/80/1×75型帶式輸送機、DTL120/80/1×55型帶式輸送機→井底煤倉→主斜井DTL120/45/2×200型鋼繩芯帶式輸送機→地面。掘進煤:順槽掘進工作面SGB620/40型刮板輸送機→DSJ80/40×2型帶式輸送機→運輸大巷DTL120/80/1×90型帶式輸送機、DTL120/80/1×75型帶式輸送機、DTL120/80/1×55型帶式輸送機→井底煤倉→主斜井DTL120/45/2×200型鋼繩芯帶式輸送機→地面。②通風系統:新鮮風流由地面→主、副斜井→運輸大巷、軌道大巷→運輸順槽→回采工作面。污濁風流由回采工作面→回風順槽→回風大巷→回風斜井→地面。③排水系統:工作面積水由小水泵排至大巷,由大巷水溝自流至井底水倉。
通過對玉井煤礦采煤方法選擇及采區布置探討,得出結論:9號煤層采用傾斜長壁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本井田9號煤層頂煤冒放性較好,適合采用放頂煤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