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摘 要:國畫藝術作為我國傳統的文化藝術,歷史悠久,她跨越時空,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與驕傲,她在體現藝術美的同時也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關鍵詞:國畫;表現形式;審美特點
國畫是中國畫的代表,蘊含著東方文化,國畫主要是通過畫家的筆觸勾勒畫面,傳承中國特有的文化氣質與東方神韻,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國畫與西方繪畫的最大區別在于西方繪畫注重寫實,通過光與色來表達畫面,畫面比較亮麗,國畫注重表意,表現手法多為線條勾勒等。
1 國畫的表現形式
(1)工具材料的運用。國畫作為中國畫的代表,其表現形式首先表現為繪畫所用工具材料的特殊性,在繪畫的過程中主要工具是毛筆,筆墨是國畫表現的重要語言,墨的使用至關重要,畫家可以通過潑、積等手法來表現顏色的變化,這種以墨帶色的手法使國畫的表現力大為豐富,同時也使國畫具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美。
(2)內容的選擇。國畫繪畫的主要題材內容有人物、花鳥、山水等,從題材的變化可以看出國畫的繪畫題材是在不斷變化的,人物畫的繪畫主要在于刻畫人物,將人物的個性融入環境中,山水畫主要在于描繪風景,重點在于意境的描繪,花鳥畫主要在于描繪花鳥,體現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其表現的藝術內容不僅僅是國畫表現形式的選擇,更是國畫內涵的體現。
(3)構圖方法的多樣性。國畫的構圖方法非常多樣,一般在構圖中講究散點透視,采用這種方法不僅使得構圖方式更加靈活,視野開闊,沒有時空的限制,更能傳神的表達人物特點與環境風貌,畫家在表現中要注意構圖的豐富性與合理性,讓畫面顯得豐富但不凌亂,與西方繪畫不同的地方是國畫的思維不受時空的限制,繪畫思維比較自由,可以全景的呈現畫面,使得畫面活靈活現。
(4)與傳統藝術的融合。國畫與傳統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經常與詩歌、書法等結合在一起。例如,在國畫當中有篆刻或題詩等,很好地體現了國畫與書法的結合,國畫中有時也包含畫家的題詩,使國畫真正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富有意境美,國畫的創作要注重表達意境,畫家已經不再單純地追求畫面與繪畫的技巧,注重的是國畫與傳統藝術的融合,使國畫更富有詩情畫意和傳統美。
2 國畫的審美特點
(1)含蓄美與意境美。國畫在繪畫人物中不刻意的刻畫人物的形象而注重人物精神的表達,即注重神似而不注重形似,形似是神似的基礎,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就提出了“以形寫神”,他所創作的畫作數年不點睛,這就說明繪畫的關鍵不在于形象的描繪而在于所繪人物精神世界的表達,顧愷之的理論奠定了國畫以形寫神,重在達意的基本框架,意境美是一種傳統的美感,國畫具有一種包容萬象的境界,畫家將自己的感情注于國畫的創作中,通過自己繪畫的創作表達某種思想感情,通過情景交融引發讀者的共鳴,激發讀者的情感,意境是畫家自身情感的產物,這就要求畫家在平常中要注意觀察,優秀的畫作不僅能表現畫面,更能使讀者領略畫面后作家想要表達的感情,也就是透過畫面看本質,領略藝術感染力,給觀賞者留下深刻的映像,寫意是中國畫的基本特征,體現了畫家的特殊審美取向,是國畫區別于他國繪畫的重要特征之一,寫意性體現在所有的中國畫中,只是體現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畫家畫風豪放,喜愛直抒胸臆的表達,有的畫家嚴謹周到,對工筆畫面要求嚴格,北宋《溪山行旅圖》畫面工整,層次豐富,富有美感和觀賞性,陡峭的懸崖,飛流直下的瀑布,整個畫面氣勢恢宏,山底下是一隊商旅緩緩走進人們的視野,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我們可以從畫面中領略畫家想要表達的感情與畫家的生活閱歷與情感體驗。
(2)以虛寫實,虛實相生。中國畫繪畫風格的形成與繪畫體系的建立是與我國傳統哲學的發展緊密相關的,我國傳統思想中的“虛實、天人合一”的思想對國畫的繪畫有著深遠的影響,老子曾經說過“天下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運用到國畫的創作中,“有”就是代表筆墨繪畫的地方,即實處,“無”就是中國畫中的空白處與未畫到的地方,虛實是一對即矛盾又統一的整體,兩者缺一不可,這就要求畫家在繪制國畫的過程中要巧妙構思,注意虛實結合,注意畫面層次,在繪畫中突出主要人物,還可以在畫面中留下大量留白,即給觀賞者增添了神秘之感,又給觀賞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間,虛實的結合與空白利用是中國畫表情達意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空白的使用,也就喪失了中國畫的獨特神韻。
(3)散點透視份運用。西方繪畫的特點是近大遠小,畫家通常受到空間和地域的限制,中國畫往往采用散點透視的做法,畫家的觀察點往往不在固定的地方,不受到視域與空間的限制,畫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的變化場景,自己組織畫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移步換景,中國的山水畫之所以氣勢恢宏,咫尺千里,與畫家運用散點透視是分不開的,以大觀小,就是作家采用俯瞰的手法,居高臨下,將山川之景盡收眼底,正是巧妙地運用了繪畫的技巧才能將山水的磅礴秀麗描繪得淋漓盡致,若不巧妙地處理,再高明的畫家也不可能繪制絕妙的山水畫,以大觀小。例如,人觀假山,這里的假山并不是公園里用石頭堆砌的大假山,而是放在書案前供人觀賞把玩的盆景,盆中可以堆砌幾塊石頭,亦可放置小亭等,畫家只需站在盆前,就可以將景色盡收眼底,如同俯瞰千溝萬壑,溪流瀑布,所有景色盡收眼底,畫家對所繪景色了然于胸,才能繪制妙筆生花的丹青。
(4)詩書畫印結合。我國國畫的繪畫自古以來就有詩書畫印結合的傳統,詩書畫印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藝術的多樣性,使多種藝術融為一體,豐富了中國畫在藝術上的深度和廣度,是中國畫成了一門獨特的綜合藝術,詩畫結合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有在畫面上作詩與根據詩的內容進行作畫兩種主要的形式,前者是畫家在繪畫完畢后,在畫面的空白處題上一首詩,或表達畫家的思想感情或談論繪畫的藝術觀點,我國古代著名畫家王冕曾在《墨梅》的空白處題詩,表現自己一身正氣,淡泊名利的意志品格,更有徐渭在自己的作品中題寫《墨葡萄》以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悵然之情,徐渭才華橫溢,但一生坎坷,數度參加科舉考試卻屢次不中,窮困潦倒只能靠賣畫為生,他正是用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人生坎坷與抱負無法施展抑郁的思想感情,如果沒有這首詩,這幅畫只是一副繪畫精美的作品,題上此詩以后,畫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就得以提高,正是詩畫的交融才使得中國畫具備了其他畫作無法比擬的特殊魅力,中國畫將詩書畫印結合到一起,天衣無縫,相得益彰,不僅體現了中國畫的藝術美也體現了中國畫的文化美,揭示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哲理,加深了國人對于國畫的理解與認識,我們在欣賞國畫美麗風景、人物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3 結語
國畫的審美特點與表現形式都是與民族的文化傳統密不可分的,要想真正的了解國畫的表現形式與美的特點,就必須領悟中國文化的本質與國畫的藝術精神。
參考文獻:
[1] 秦付明.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和審美特點淺析[J].大舞臺,2014(06).
[2] 耿慶雷.文學作品國畫藝術表現的研究[J].芒種,2013(24).
[3] 薩仁高娃.淺談國畫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點[J].科技資訊,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