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尼日利亞特派記者 李 涼 ●劉皓然“令人驚嘆的成功案例!”世界衛生組織20日宣布,西非國家尼日利亞成功遏制本國埃博拉疫情蔓延,成為繼塞內加爾之后第二個“告別埃博拉”的國家。而與塞內加爾不同的是,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大國,還是非洲重要交通樞紐之一。歐美媒體認為,在這場橫掃西非多國的嚴重疫情中,尼日利亞的成功意義非凡,為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世界衛生組織代表瓦茲20日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尼日利亞成功擺脫埃博拉疫情”時,聽眾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法新社21日報道稱,瓦茲對尼日利亞取得的勝利表示肯定,“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成功案例……它表明,埃博拉疫情是可以控制的。”但他也提醒說,“我們僅僅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整場戰爭只有在整個西非地區宣布擺脫埃博拉后才能結束。”截至21日,埃博拉疫情已造成至少9000人感染,4500多人死亡。7月,首例埃博拉病患出現在尼日利亞最大城市、擁有2100萬人口的拉各斯時,引起國內外恐慌——從人口密度和衛生條件來看,拉各斯簡直是病毒傳播的“溫床”,更是病毒向外擴散的“跳板”。美國駐尼日利亞總領事杰弗里·霍金斯曾說:“人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埃博拉和‘拉各斯兩個單詞同時出現在一句話中。”有媒體甚至說,一旦局面稍有失控,尼日利亞城市將“大難臨頭”。令人驚喜的是,尼日利亞有效地控制住了局面,埃博拉在該國僅出現20例病患,其中8人身亡。這比起受災嚴重的鄰國,已是了不起的成就。美聯社稱,截至世衛組織20日宣布尼日利亞“擺脫埃博拉”前,該國已經42天沒有發現過新病例,這是埃博拉病毒最長潛伏期的2倍。《環球時報》記者在拉各斯感受到當地民眾對“抗埃成功”的喜悅,不少當地朋友認為喬納森政府在抗擊埃博拉疫情上表現出色,為喬納森加了不少政治分。現在,民眾出行已不受影響。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尼日利亞政府的有力領導和協調有方,加上國際組織的大力援助是這次抗埃勝利的重要因素。此外,在疫情爆發早期,強有力的宣傳措施、社區及宗教領導的積極配合也十分重要。在一些具體案例的處理中,尼日利亞體現出的堅定、果斷和迅速反應也受到媒體稱贊。路透社說,今年7月,第一個埃博拉病毒攜帶者——利比里亞財政部顧問帕特里克·索耶昏倒在拉各斯國際機場時,尼日利亞尚未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該國當時甚至沒有專業的隔離設施。盡管如此,當局仍竭盡全力將他隔離。據知情人士透露,索耶起初并不認為自己被感染,在強烈要求出院未果后,他開始出現攻擊傾向,一度拔掉身上的注射器。他的不配合迫使醫務人員不得不與其發生近距離身體接觸,采取強制措施限制他活動,最終導致一名護士感染死亡。院方“簡單粗暴”的舉措也險些引起外交糾紛,一名利比里亞政府官員在電話中甚至威脅稱“若不釋放索耶,一切后果自負”,并強調尼方的行為等于“綁架”。最終,尼日利亞頂住了外交壓力。美國注意到尼日利亞“抗埃成功”,媒體也開始總結經驗教訓。“美國新聞網站“The blaze”報道稱,尼日利亞官方對這場疫情所做的反應十分迅速。譬如,正在麥加朝圣的拉各斯州州長法什拉聽聞疫情出現后,立刻回國著手應對。“The blaze”還提及,疫情爆發時,尼日利亞中央政府和反對派領袖之間通力配合,這同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議員“互相拆臺”、導致政府在處理埃博拉疫情方面公信力喪失的局面大不相同。加拿大通訊社說,尼日利亞的疫情監控和追蹤工作十分到位,同病患有過接觸的人士“百分之百處在監控范圍之內”。有數字顯示,醫務工作者對894名同病患接觸過的人士進行了1.85萬次尋訪。此外,尼醫療部門為患者提供的一種“神奇飲料”引起外界關注。原來,尼醫療部門特別注重給患者補充水分,他們將大量糖和鹽放入飲用水,強制為患者灌下,每人每天至少喝5公升。一名康復的患者對媒體說,這種液體“無比難喝”,但它確實對抑制嘔吐、腹瀉等癥狀作用明顯,有效減少傳染幾率。這種簡單有效的措施受到專家肯定,英國南曼徹斯特大學醫學院專家馬德爾慨嘆:“全世界的醫療機構都在忙著如何做出突破性研究時,卻忽略了補充水分這種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措施”。他說,如果埃博拉患者能有效地為身體補充水分、不胡亂服用藥物,那么埃博拉患者的死亡率有可能減少一半。▲
環球時報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