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瑞芳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不斷激化,事業單位走向改革的道路,加強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是事業單位進行改革的前提與趨勢。在事業單位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占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是每個管理者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中,筆者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進行了簡單介紹,之后討論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提高改善的方法。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方法
1.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事業單位,是國家出于為社會的公共利益考慮的前提,且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而舉辦的其資金的來源主要是國有資金的一種社會服務性組織。事業單位在現代社會中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對社會的生產環節中起著關鍵性作用。事業單位是公益性的,它所受到的監管力度小于國家對企業的監管,它的各個環節無法得到有效的管理,而財務管理是其事業單位中不規范現象的典型。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是其政府為新型公共財政體系的建設進行的必然選擇。就目前而言,在事業單位管理中,財務管理仍存在些許問題,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需進一步加強與改進。
2.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相脫節
財務管理的預算編制往往不夠準確,與客觀實際情況也不完全相符,在許多事業單位中都存在著預算編制與執行結果存在較大差異的現象出現。現今在我國事業的財務管理中沒有明確、合適的約束體制是關于預算的,所以預算的執行無法被很好地約束,再加上早期預算編制過程中存在沒有將實際考慮在其中的情況,這也使得后期的執行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大多數的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方面的約束力是不夠的,而且在其管理的過程中沒有采取相對強硬的約束模式,在這樣的氛圍下,財務管理往往與預算執行相互脫節,使得編制的預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可信性有待商榷,其預算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也不斷被削弱。
2.2事業單位風險防范意識淡薄
雖然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是比較少的,但對于經營性的事業單位而言,利益和資本的不斷比較與發展,隨著日積月累其財務風險在不斷增長。所以對于經營性事業單位而言,風險意識淡薄將會影響到事業單位的長久發展。但在投資之前,經營性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忽略了投資決策前的預測與評估,投資決策的過于隨意,甚至可以說投資是盲目的。對于這種沒有切實的可行性的分析使得決策的結果存在較大的風險性。這種不進行可行性分析的決策往往會造成收益水平與預期相差甚遠的現象發生,同時也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資金壓力。
除此之外,在經營過程中,非經營性的事業單位往往對收支環節的控制力度不夠,而關于支出金額的資金結構及變化的要求也不夠全面,這都會加重財務壓力。
2.3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
一些單位在管理部門的設置時,忽視了財務管理部門的重要性,其財務管理機構沒有實行統一的財務管理,甚至一些單位沒有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部門。當然也有一些單位明白財務管理對事業單位管理中的作用,并制定了內審機構,但因為一些原因卻無法發揮其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內審機構無法協助財務管理力度的加強。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做假現象,一些單位負責人為了能單位內部的利益而要求其相關會計人員將相應的數據進行修改, 建立企業內部的金庫,這會導致國有資產的外流,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4財務管理職能不足
從我國國情等方面進行考慮,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不能完全市場化,在實際中常出現費用支出無計劃、部門費用相互擠占等只存在于形式上的問題。而且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關于經費的管理一般都是采用事后核算的方式,在資金使用前和使用中沒有進行必要的預測及控制,使得經費的應用無法很好地了解,而且其決策及控制的智能基本上是沒有發揮出來的,事業單位的財產利用率極低。
2.5財務紀律松弛
除此之外,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財務紀律松弛的現象。部分企業會將預算外的資金進行轉移,并開辦具有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行政事業性費用轉移到其他部門進而收取,容易形成亂支濫用的現象。而且在其財務管理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國家的財經法規,甚至會存在一些套取事業單位資金的手段,這都會造成部門的資金、物品的濫用。在一些事業單位中,因為一開始對資金的支出控制力度不足,使得最后的支出超出了正常性支出的限制范圍內,則將其多余的支出資金以其他方式使其合理化。這些都使得事業單位的財務關系復雜,而且無法進行追蹤,各事業單位在財務紀律上存在很大的問題。
3.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方法
3.1 營造法制氛圍
關于會計的相關法律應加大其執行力度,在企業內部,要加大對《會計法》、《預算法》等的宣傳力度,往往足夠的宣傳將有利于提高企業內部員工的法律意識,進而為企業內部營造一個執法守法的良好氛圍環境。努力提高管理人員的政治素養是企業得以良好發展的一大保障。在對員工進行教育的時候,可以采用適當的方法將“單位憑借職能收取的預算外收入際政府資金”該意識傳遞給員工。提高事業單位的主體人員的法律意識,并結合該事業單位的實際和自身的優缺點進行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與進步,實現財務管理的全面化。除此之外,財政、審計部門也要加大其對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稽查力度,從根本上來改善事業單位的風氣,提高預算和監督在實際操作中的意義;對違法亂紀的工作人員予以處分或警告,以嚴厲的制約方式為該企業的法制環境進行優化。
3.2 加強內部控制
事業單位應強化其內部的財務控制的措施及制度,對于其內部的所有的經費的申請、撥付等都應在主管財政部門進行統一調配使用,盡量實現單位經費的合理、合法及有效使用。在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主管部門應對各職能部門資金的情況進行有效地監督,并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和監督機制,提高其內部控制力度。在進行預算編制時,不要以原來的實際的數額為基數依據,其財務編制方法應在“零基預算”的基礎上進行編制,避免出現固定加增長的現象。將預算的內容和形式完整、清楚地表達出來是實現全面反映企業的收支情況的重要前提。
3.3健全會計制度
一個健全的會計制度往往是財務管理得到最大化發揮的重要助手。一個完善的會計制度不僅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效率,還能促進企業內部的稽核制度的完善與提高。從某種程度上說,內部稽查制度能有效約束員工從而實現員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全會計制度,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可以有作為對照的規范,也可以制約其相關行為。
3.4 重視提高人才能力
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財務管理對財會人員能力和素質上的要求也不斷增加。由此可見,重視人才能力的提高,對于企業的長久持續發展是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的。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傳統的財會人員將很難適應不斷改變的財務管理的需求。管理和經營相融合的會計將會逐漸受到社會中相關人員的認可。所以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要建立競爭上崗和績效評定機制等來進行對員工的約束;除此之外,要增加對其員工的培訓,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邀請相關的專家、教授等進行培訓講座,深化崗位教育。
3.5創新機制體制
為了適應市場的競爭與發展,事業單位為了其可持續發展需要創新機制體制。目前而言,事業單位的理財重心已經發生轉變,由以前的反映、監督轉變成籌集、決策。事業單位的人員可以將現金進行投資,進而適應以利潤指標為主的業績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相關的投資評價體系,有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優化,避免一些可能的決策上的失誤,從而完善其他的評價體系。
總結
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事業單位經營和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而其財務管理的加強是一個事業單位整體的事情,不應將其推至財務部門或某個部門里,而是需要事業單位管理者及所有工作人員的幫助與執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關系企業興衰的重要管理事件。在進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應引起單位領導者的足夠重視,并貫徹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長期的管理工作。事業單位的財務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是財務管理水平整體提高的必然條件。
參考文獻:
[1]韓成穩.淺談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J].北方經濟,2012(10):105-106
[2]王瑩.淺談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8):111-112
[3]吳云.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0(1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