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強中原經濟區法治建設,對于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來說至關重要。目前中原經濟區區域立法本土化且不健全、區域執法利益化且軟弱乏力、區域法律監督剛性不足且缺乏合力、區域法治文化淡薄且法治化程度低、區域法治主體虛置化且法律信仰不高、區域法律人才總量偏少且流失嚴重、區域法制宣傳形式化且依法治理不夠,這些因素對中原經濟區建設構成了現實的法治障礙。鑒于此,有必要放大中原經濟區區域立法效應,加強中原經濟區法律人才職業化規范的建構,加大中原經濟區區域執法力度,提高中原經濟區區域法律監督的實效和水平,全面深化中原經濟區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活動。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建設;法治障礙;處理對策
中原經濟區建設不僅要依附于法治化,而且也取決于法治化。法治保障是建設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基本條件,它作為一種制度性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積極有效的制約。為此,我們應積極探索落實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法治化的政策法規。
一、法制化建設中的障礙
(一)區域立法的本土化不完善
目前,區域立法的本土化并不完善,未做到“經濟發展,法制先行”的基本要求。由于中原經濟區區域立有別于中央或地方立法,所以應使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范區域經濟行為。目前中原經濟區立法的發展進程較慢,很多原有的法規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且存在較多的立法盲點。
(二)區域執法力度弱化
當前,由于地方化傾向的客觀影響,當地執法部門和司法體制被利益化,使得執法力度軟弱乏力,這種“地方保護”問題制約了很多法律措施的順利實施。此外,區域內城市間缺乏一定的統籌協調機制,也加重了行政執法力度的弱化和利益化。由此導致很多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行為無法達到有效的懲處。
(三)區域法律監督能力有限
當前中原經濟區區域法律監督顯現出剛性不足且缺乏合力的現狀。由于原有的法律監督規定過于籠統,往往過分重視原則性,且法律監督手段較為單一,監督程序發展滯后,導致監督工作的不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甚至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此外,監督漏洞也給一些被監督者抵觸監督創造了條件。
(四)區域法治主體虛置化,宣傳工作不到位
主體的虛置化是中原經濟區法治建設中凸顯的問題。作為一項惠及中原人民的偉大事業,原經濟區法治建設需要廣大中原群眾的廣泛支持與參與。同時,應明確中原人民為中原經濟區法治建設的主體。目前,由于缺乏中原人民參與和支持,區域法治命途多舛。由于缺乏必要的宣傳工作,也使法治與中原人民生活間存在較大的距離。
二、推進中原經濟區法治化建設的有關對策
(一)加強區域立法的制度化建設
應明確區域發展的背景,正確評估中原經濟區金融穩定狀況,對未來的產業投資基金進行有效的分析,完善相關法律,包括監測、評估、預警方法、危機救助及市場退出問責制、監督等。在法治的制度約束和協調下,區域內城市間進行有效的金融合作,在風險的機制的約束下,協調、統籌所有城市的發展。
此外,應明確其他方面法律制度建設。以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為例,應嚴格控制集體建設用地,使其無法入市流轉。當前,中原經濟區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量很大,許多農村集體組織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出現在市場交易中,為此,必須制定專門的立法,以保證農村建設用地不可出現在市場交易中。總之,應更新立法技術,及時對土地管理方面不適合的法律規定進行修改和廢止,從而為營造良好區域法律環境奠定基礎。
(二)增大執法力度,加強區域法律監督
要把追究法律責任作為協調中原經濟區發展的關鍵環節,由政府部門制定法律規定,對制約中原經濟區協調發展進行有效的制止和懲處,并要求其限期改正。落實問責制度,明確直接責任人及其他責任人,并落實每個人的法律責任,對未起到監管責任的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甚至追究其刑事責任。對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進行改革是區域立法的重要任務。為此,應制定并出臺《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對產業投資的法律規范進行明確的限定。應以《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為金融改革的原則,深刻分析產業投資及資金本身中出現的問題,制定一部專門性的法律規范,并要求廣大執行人員將制度落實到位。
中原經濟區的法律監督工作由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兩部分構成,以國家監督為主、社會監督為輔。應協調兩者的關系,分清主次關系,構建符合區域實際情況的法律監督體系,并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
(三)加強法制宣傳,改善區域法治主體虛置化現狀
法制宣傳應突出其實用性的理念,兼顧實體和程序法轉變,同時也要強調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提高公民的民事維權意識和公權力監督意識轉變,使法律觀念的深入人心。此外應通過宣傳,吸引更多的法律人才來本地就業。
作為地區文明和法治程度的顯著標志,法律人才是中原經濟建設中推進法治進程的主力軍,但是嚴重缺乏高理論水平、實務經驗和職業素養的法律人才。因此,應吸收更多的高素質多法律人才,進一步加大法律人才資源的儲備,推進中原經濟區的跨越式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中原經濟區域內的法治化應堅持可持續發展觀,以實現區域發展為首要任務,積極推進區域經濟、教育、社會、文化等全方位發展。區域法治應成為解決區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的制度保障及決策的核心。縱觀國內外區域法治建設的進程,都是各種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此,我們要針對中原區域發展的實際要求,制定符合本發展階段的法治化建設措施,充分協調每個社會因素,真正實現中原區域內的法治化。
參考文獻:
[1]李玉璧.西部區域法治建設的要義——兼談法治區域、法治國家與法治社會[J].人大研究,2013(12):128-130
[2]文正邦.區域法治深化依法治國方略中嶄新的法治形態[J].甘肅社會科學,2008(6):106-111
[3]李愛平.我國區域法治的價值基礎及其理論架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6):139-142
作者簡介:
舒莎,女,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建設、金融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