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趙統敏+楊瑪麗+余文貴+王銀磊
摘要:櫻桃番茄新品種金陵佳玉為無限生長類型的一代雜交品種,具有豐產、穩產、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病等特性。詳細介紹了金陵佳玉的選育過程、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以期為實際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櫻桃番茄;黃化曲葉病;栽培技術;品種選育
中圖分類號:S641.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8-0145-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櫻桃番茄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其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1]。但是近年來,番茄黃化曲葉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嚴重暴發給許多地區的番茄生產造成了毀滅性損失[2-3]。實踐證明,只有通過種植抗病品種才能從根本上有效防治該病害,在此背景下,筆者所在課題組通過引進抗病材料,開展優質、高產、耐貯運、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櫻桃番茄新品種選育的研究,最終育成了綜合性狀優良的新品種金陵佳玉。
1 選育過程
母本(TY-07-8)以中國臺灣生長勢強、品質優、商品性好的粉紅櫻桃番茄材料TM-9-1-4-0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育成的優質、抗病、豐產、早熟的大紅櫻桃番茄材料 TM-5-A-35 雜交,并對雜交后代進行6代自交及定向選擇育成。該自交系為有限生長類型,植株長勢強,坐果率高,果實呈粉紅色,單果質量約2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約8.3%,綜合抗病性強。
父本(TY-07-13)是 2007年針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在江蘇及周邊地區為害嚴重的現狀,通過對中國臺灣引進的抗病材料TM-105-2-18-2進行田間與室內煙粉虱接種鑒定,并根據其在南京、贛榆、海南等地種植中的表現及借助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連續6代自交及單株定向選擇而育成的自交系。父本(TY-07-13)為無限生長類型,植株長勢旺盛,坐果率中等,幼果有綠果肩,成熟果粉紅色,單果質量20 g左右。
于2009年秋季進行組合選配,2010年春季進行品比試驗,2010—2012年在江蘇省進行區域試驗及生產試驗,綜合性狀表現優良。在品比試驗中,金陵佳玉年總產量為 76 293.0 kg/hm2,比對照品種蘇甜2號增產10.8%。2013年金陵佳玉櫻桃番茄通過江蘇省農業委員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現已在江蘇、山東、河北、云南、吉林等地推廣種植。
2 產量表現
2010年春季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進行品比試驗,結果表明,金陵佳玉前期產量為48 577.5 kg/hm2,比對照蘇甜2號增產11.4%;年總產量為76 293.0 kg/hm2,比對照增產10.8%。2010—2011年在江蘇省進行區域試驗,產量為72 709.5~79 171.5 kg/hm2,比對照蘇甜2號增產11.2%;2012年參加江蘇省生產試驗,4個試點的平均產量 76 580.5 kg/hm2,比對照蘇甜2號增產12.6%。
3 特征特性
金陵佳玉櫻桃番茄為無限生長類型,中早熟,植株長勢旺盛,每序著花18朵以上,最多的可達30余朵。該品種在高溫、低溫條件下坐果良好,坐果率95%以上;果實橢圓形,單果質量25 g左右,幼果有綠色果肩,成熟果粉紅色,果實色澤鮮艷,不易裂果,耐貯運;果實平均約含8.1%可溶性固形物,口感風味好。此外,該品種耐低溫,田間抗病性強,高抗 TYLCV、ToMV,同時能抗枯萎病,產量75 000 kg/hm2左右。
4 栽培技術
4.1 播種育苗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早春保護地中栽培金陵佳玉,一般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播種,苗齡為70~80 d;秋延后的栽培一般在7月上中旬播種,苗齡25 d左右。播種后覆蓋過篩的厚約1 cm的細土,蓋土之后再蓋上報紙、無紡布等,保持地溫25~28 ℃。
4.2 苗期管理
從播種到出苗期間,保持白天25~30 ℃,夜間18~20 ℃;在70%幼苗出土后,及時揭開覆蓋物并讓幼苗見光以使幼苗粗壯;秧苗出齊后4~5 d內,保持白天20~25 ℃,夜間12~15 ℃;之后白天23~28 ℃,夜間13~18 ℃。定植前 7 d 進行煉苗,要根據溫度和苗情靈活掌握澆水次數和澆水量。冬季氣溫較低時一般應在09:00—13:00之間澆水,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溫度較高,澆水后床溫不至于過低,且澆水宜在晴天進行。在保證幼苗不受凍害的情況下,盡量揭除小棚上的覆蓋物和薄膜,做到早揭晚蓋,以延長幼苗的受光時間。夏季溫度高時澆水一般在早上或傍晚進行,于11:00—15:00覆蓋遮陽網。
4.3 整地定植
4.3.1 整地、施肥 一般施75 000 kg/hm2左右的優質有機肥,加施750 kg/hm2過磷酸鈣或450 kg/hm2復合肥,采用條施或分層施入的方法均勻施肥,這樣可以防止櫻桃番茄在生長中、后期因缺肥而早衰。
4.3.2 定植 早春栽培定植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并在此之前閉棚增溫。秋延后栽培的陰天可全天定植,晴天在15:00后定植,定植深度以營養土塊土面與畦面持平為宜,不宜過深或過淺,高腳苗可適當深栽一些。
4.4 定植后的管理
4.4.1 溫度光照 早春栽培定植后的管理以提高地溫為主,一般3~5 d內不進行大通風。白天應使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保持在18~20 ℃。緩苗期后要逐漸加強通風,將溫度適當降低,以防徒長。結果期棚溫不宜太高,白天控制在25~28 ℃,夜間15~17 ℃。當棚內最低氣溫穩定在15 ℃以上時,夜間要通風。秋延后栽培過程中,在生長前期外界氣溫比較高時,可采用遮陽網覆蓋,活棵前全天進行覆蓋,活棵后則只在中午前后溫度較高、光照較強時覆蓋,早晚應揭除。當夜間溫度下降到12 ℃時,需將棚膜完全放下,白天打開,在下午適當提前落膜關棚。
4.4.2 澆水、施肥 在第1花序坐果后澆1次水,以后每隔7~10 d澆1次。在盛果期番茄需水量較大,一般7 d澆1次,澆水應選擇晴天下午或傍晚進行。
第1穗上的果實近核桃大小時,進行第1次追肥,可施300~375 kg/hm2氮磷鉀復合肥,或7 500 kg/hm2腐熟人糞尿,隨后澆水。第2次追肥于第1穗果達綠熟期或剛采收時,追施120~150 kg/hm2尿素。結果盛期可結合噴藥,用 0.2%~0.3% 尿素進行葉面追肥,這樣有利于果實的發育和品質的提高。
4.4.3 植株調整 等秧苗長到30 cm左右就可以搭架吊蔓。一般采用單干整枝,及時將其他側枝去掉。在此期間要及時打杈,摘除老葉、病葉、黃葉。
4.4.4 防止落花落果 當每穗花序上有3~4朵花開放時,可用防落素(對氯苯氧乙酸鈉)噴花保果,噴花時注意不要噴到葉片或嫩梢上。
4.5 加強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要針對主要病蟲害情況,嚴格實行輪作制度,與非茄科作物輪作;采用深溝高畦,并覆蓋地膜,同時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要加強田間管理,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化學防治可用菊酯類農藥防治蚜蟲、棉鈴蟲,用多菌靈或甲霜靈等防治病害,每隔7~10 d 噴1次。
參考文獻:
[1]樊懷福,杜長霞,朱祝軍. 不同容積盆栽對櫻桃番茄果實品質和葉片氮代謝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6):150-154.
[2]李常保,柴 敏,李 季,等. 北京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生及分子檢測[J]. 中國蔬菜,2010(1):28-30.
[3]楊瑪麗,趙統敏,余文貴,等. 櫻桃番茄新品種金陵甜玉高效設施栽培技術[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