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豆根際解磷菌的鑒定

2014-10-23 14:01:34李麗麗郎敬楊洪一邰飛飛來永才
江蘇農業科學 2014年8期

李麗麗+郎敬+楊洪一+邰飛飛+來永才

摘要:利用PVK平板,從大豆根際土壤中分離出8株解磷菌。培養分析結果顯示,這8株解磷菌的溶磷圈均較大。其中,海倫Ⅲ號為革蘭氏陰性菌,其余均為革蘭氏陽性菌。形態學觀察結果顯示,北安Ⅰ號為鏈球菌,海倫Ⅱ號、海倫Ⅲ號為球菌,海倫Ⅳ號、北安Ⅲ號為桿菌。基于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對北安Ⅲ號菌株進行鑒定,結合形態特征確認該菌株為巨大芽孢桿菌,經研究發現該菌株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資源,可進一步開發為生物磷肥。

關鍵詞:解磷菌;溶磷圈;16S rDNA;大豆;生物磷肥

中圖分類號:S15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8-0363-03

土壤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夠將植物難以吸收利用的磷轉化為可吸收利用的形態,這些微生物被稱為解磷菌,以細菌為主[1]。將解磷菌作為肥料施入土壤,通過其生長代謝可以在作物根際形成一個磷供應較充分的微區,從而改善作物磷元素的供應,增加作物磷素吸收量,提高作物產量,同時還可以增進土壤肥力、增強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2]。因此,解磷菌的篩選及鑒定是當前微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種類豐富、數量較多[2],目前報道的具有解磷作用的細菌有芽孢桿菌屬(Ba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固氮菌屬(Azotobacte)、根瘤菌屬(Bradxrkizobium)、硫桿菌屬(Thiobacillus)、腸細菌屬(Enterbacter)、微球菌屬(Microeoccus)、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色桿菌屬(Clromobacterium)、產堿菌屬(Alcaligenes)、節細菌屬(Arthrobacte)、大腸桿菌屬(Escherichia)等[3]。解磷微生物在我國應用較早,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發展不快,應用還不普遍。篩選高效微生物肥料菌株手段單一、菌種種類少是影響微生物肥料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對土壤中的解磷菌進行大規模篩選,并進行系統鑒定,豐富菌種資源,但土壤中的細菌種類極為豐富,通過常規的形態學和生理生化方法難以進行有效的鑒定。筆者所在的實驗室在前期研究中獲得了8株解磷菌,本研究對這些分離到的解磷菌進行了形態觀察及分子鑒定,為豐富解磷微生物菌種資源打下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染色及顯微觀察

利用革蘭氏染色法[4]對篩選到的高效解磷菌進行染色,將菌液涂布于載玻片上,干燥,固定,結晶紫初染1 min,水洗至無色;碘液媒染1 min,水洗至無色;95%乙醇脫色30 s,水洗至無色;最后沙黃復染1 min,水洗至無色,干燥,鏡檢。

1.2 細菌總DNA的提取

接種菌株置于LB液體培養基中,于130 r/min下振蕩,37 ℃過夜培養。取1.5 mL新鮮菌液于EP管中,于 4 000 r/min 下離心30 s,棄上清,收集菌體;加100 μg/mL 溶菌酶50 μL,于37 ℃下處理1 h輔助裂解;加入預熱的CTAB溶液500 μL,充分混合,于65 ℃水浴30 min,混勻;冷卻后,加入等體積的三氯甲烷/異戊醇(24 ∶1)抽提,顛倒充分混合,10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體積三氯甲烷/異戊醇(24 ∶1),輕輕顛倒混勻,10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加入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沉淀30 min,8 0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用70%乙醇洗滌沉淀2次;在超凈工作臺上風干DNA,溶于20 μL去離子水中。

1.3 PCR擴增

利用細菌核糖體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5]進行PCR反應,其反應體系20 μL,包括10×PCR Buffer 2.0 μL、dNTP mix 1.6 μL、25 μmol/mL引物27F/1492R各0.4 μL、Taq DNA 聚合酶 1 U、模板DNA 1 μL,去離子水補足至 20 μL。PCR 反應條件為:94 ℃ 4 min;94 ℃ 30 s,52 ℃30 s,72 ℃ 1.5 min,30 次循環;72 ℃ 7 min;4 ℃保溫。

1.4 回收及測序

利用瓊脂糖凝膠回收試劑盒對PCR產物進行回收純化,將純化產物送至大連寶生物公司進行測序。利用BLAST工具在GenBank中對獲得的序列進行分析[6]。經過NCBI比對后下載相關菌株的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所得序列用Clustal X 1.81程序進行多序列比對,并經手工校正;然后用軟件MEGA 3.1構建系統發育樹。

2 結果與分析

利用PVK平板,從大豆根際土壤中篩選出8株解磷菌,并將這8株解磷菌接種在固體LB培養基上,37 ℃恒溫培養條件下菌株的溶磷圈均較大,菌落邊緣呈規則的圓形,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分別編號為北安Ⅰ、北安Ⅱ、北安Ⅲ、北安Ⅳ、海倫Ⅰ、海倫Ⅱ、海倫Ⅲ、海倫Ⅳ(部分菌株菌落形態見圖1至圖4)。由于培養基中加入了溴酚藍,菌落吸附了染料呈藍色,但一些菌株具有降解溴酚藍的能力,如菌株海倫Ⅱ號(圖4),藍色較淡。

革蘭氏染色結果顯示,海倫Ⅲ號為革蘭氏陰性菌,其余均為革蘭氏陽性菌。在光學顯微鏡下可有效觀察到菌株的形態(部分菌株形態見圖5至圖10),其中北安Ⅰ號為鏈球菌,海倫Ⅱ號、海倫Ⅲ號為球菌,海倫Ⅳ號、北安Ⅲ號為桿菌。

3 結論

利用PVK平板對解磷菌進行分離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手段[7],一些菌株(如芽孢桿菌屬)在其生長過程中可產酸,將培養基中的磷酸鈣溶解產生溶磷圈,通過分析溶磷圈的大小可對微生物的溶磷能力進行初步估測。本研究中的菌株皆產生了較大的溶磷圈,說明它們可能具有較強的溶磷潛力。本研究獲得的解磷菌既有球菌,又有桿菌,但已有研究中分離及初步應用的解磷菌主要是桿菌,因而本研究重點選擇了一種桿菌——北安Ⅲ號進行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鑒定。結合形態學特點及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確定該菌為巨大芽孢桿菌。該菌是土壤中的重要菌群,對農作物無害,且可能具有一些有益生物學作用,因而該菌株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資源,可進一步開發為生物磷肥。

參考文獻:

[1]李曉婷. 解磷細菌K3的GFP標記與在土壤中定殖及對玉米生長效應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1-5.

[2]Gyaneshwar P,Naresh K G,Parekh L J,et al. Rol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improving P nutrition of plants[J]. Plant and Soil,2002,245:83-93.

[3]Rodríguez H,Fraga R.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their role in plant growth promo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1999,17:319-339.

[4]萬翠番,章昭琳,王報貴,等. 高黏附力雙歧桿菌的篩選與鑒定[J]. 中國乳品工業,2012(5):13-15.

[5]Moreno C,Romero J,Romilio T E. Polymorphism in repeated 16S rRNA genes is a common property of type strains and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the genus Vibrio[J]. Microbiology,2002,148:1233-1239.

[6]Altschul S F,Madden TL,Chffer A A,et al. 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J]. Nucleic Acids Res,1997,25(17):3389-3402.

[7]Kucey R M N,Janzen H H,Legett M E. Microbially mediated increases in plant available phosphorus[J]. Advances in Agronomy,1989,42:199-228.endprint

摘要:利用PVK平板,從大豆根際土壤中分離出8株解磷菌。培養分析結果顯示,這8株解磷菌的溶磷圈均較大。其中,海倫Ⅲ號為革蘭氏陰性菌,其余均為革蘭氏陽性菌。形態學觀察結果顯示,北安Ⅰ號為鏈球菌,海倫Ⅱ號、海倫Ⅲ號為球菌,海倫Ⅳ號、北安Ⅲ號為桿菌。基于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對北安Ⅲ號菌株進行鑒定,結合形態特征確認該菌株為巨大芽孢桿菌,經研究發現該菌株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資源,可進一步開發為生物磷肥。

關鍵詞:解磷菌;溶磷圈;16S rDNA;大豆;生物磷肥

中圖分類號:S15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8-0363-03

土壤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夠將植物難以吸收利用的磷轉化為可吸收利用的形態,這些微生物被稱為解磷菌,以細菌為主[1]。將解磷菌作為肥料施入土壤,通過其生長代謝可以在作物根際形成一個磷供應較充分的微區,從而改善作物磷元素的供應,增加作物磷素吸收量,提高作物產量,同時還可以增進土壤肥力、增強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2]。因此,解磷菌的篩選及鑒定是當前微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種類豐富、數量較多[2],目前報道的具有解磷作用的細菌有芽孢桿菌屬(Ba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固氮菌屬(Azotobacte)、根瘤菌屬(Bradxrkizobium)、硫桿菌屬(Thiobacillus)、腸細菌屬(Enterbacter)、微球菌屬(Microeoccus)、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色桿菌屬(Clromobacterium)、產堿菌屬(Alcaligenes)、節細菌屬(Arthrobacte)、大腸桿菌屬(Escherichia)等[3]。解磷微生物在我國應用較早,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發展不快,應用還不普遍。篩選高效微生物肥料菌株手段單一、菌種種類少是影響微生物肥料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對土壤中的解磷菌進行大規模篩選,并進行系統鑒定,豐富菌種資源,但土壤中的細菌種類極為豐富,通過常規的形態學和生理生化方法難以進行有效的鑒定。筆者所在的實驗室在前期研究中獲得了8株解磷菌,本研究對這些分離到的解磷菌進行了形態觀察及分子鑒定,為豐富解磷微生物菌種資源打下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染色及顯微觀察

利用革蘭氏染色法[4]對篩選到的高效解磷菌進行染色,將菌液涂布于載玻片上,干燥,固定,結晶紫初染1 min,水洗至無色;碘液媒染1 min,水洗至無色;95%乙醇脫色30 s,水洗至無色;最后沙黃復染1 min,水洗至無色,干燥,鏡檢。

1.2 細菌總DNA的提取

接種菌株置于LB液體培養基中,于130 r/min下振蕩,37 ℃過夜培養。取1.5 mL新鮮菌液于EP管中,于 4 000 r/min 下離心30 s,棄上清,收集菌體;加100 μg/mL 溶菌酶50 μL,于37 ℃下處理1 h輔助裂解;加入預熱的CTAB溶液500 μL,充分混合,于65 ℃水浴30 min,混勻;冷卻后,加入等體積的三氯甲烷/異戊醇(24 ∶1)抽提,顛倒充分混合,10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體積三氯甲烷/異戊醇(24 ∶1),輕輕顛倒混勻,10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加入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沉淀30 min,8 0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用70%乙醇洗滌沉淀2次;在超凈工作臺上風干DNA,溶于20 μL去離子水中。

1.3 PCR擴增

利用細菌核糖體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5]進行PCR反應,其反應體系20 μL,包括10×PCR Buffer 2.0 μL、dNTP mix 1.6 μL、25 μmol/mL引物27F/1492R各0.4 μL、Taq DNA 聚合酶 1 U、模板DNA 1 μL,去離子水補足至 20 μL。PCR 反應條件為:94 ℃ 4 min;94 ℃ 30 s,52 ℃30 s,72 ℃ 1.5 min,30 次循環;72 ℃ 7 min;4 ℃保溫。

1.4 回收及測序

利用瓊脂糖凝膠回收試劑盒對PCR產物進行回收純化,將純化產物送至大連寶生物公司進行測序。利用BLAST工具在GenBank中對獲得的序列進行分析[6]。經過NCBI比對后下載相關菌株的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所得序列用Clustal X 1.81程序進行多序列比對,并經手工校正;然后用軟件MEGA 3.1構建系統發育樹。

2 結果與分析

利用PVK平板,從大豆根際土壤中篩選出8株解磷菌,并將這8株解磷菌接種在固體LB培養基上,37 ℃恒溫培養條件下菌株的溶磷圈均較大,菌落邊緣呈規則的圓形,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分別編號為北安Ⅰ、北安Ⅱ、北安Ⅲ、北安Ⅳ、海倫Ⅰ、海倫Ⅱ、海倫Ⅲ、海倫Ⅳ(部分菌株菌落形態見圖1至圖4)。由于培養基中加入了溴酚藍,菌落吸附了染料呈藍色,但一些菌株具有降解溴酚藍的能力,如菌株海倫Ⅱ號(圖4),藍色較淡。

革蘭氏染色結果顯示,海倫Ⅲ號為革蘭氏陰性菌,其余均為革蘭氏陽性菌。在光學顯微鏡下可有效觀察到菌株的形態(部分菌株形態見圖5至圖10),其中北安Ⅰ號為鏈球菌,海倫Ⅱ號、海倫Ⅲ號為球菌,海倫Ⅳ號、北安Ⅲ號為桿菌。

3 結論

利用PVK平板對解磷菌進行分離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手段[7],一些菌株(如芽孢桿菌屬)在其生長過程中可產酸,將培養基中的磷酸鈣溶解產生溶磷圈,通過分析溶磷圈的大小可對微生物的溶磷能力進行初步估測。本研究中的菌株皆產生了較大的溶磷圈,說明它們可能具有較強的溶磷潛力。本研究獲得的解磷菌既有球菌,又有桿菌,但已有研究中分離及初步應用的解磷菌主要是桿菌,因而本研究重點選擇了一種桿菌——北安Ⅲ號進行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鑒定。結合形態學特點及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確定該菌為巨大芽孢桿菌。該菌是土壤中的重要菌群,對農作物無害,且可能具有一些有益生物學作用,因而該菌株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資源,可進一步開發為生物磷肥。

參考文獻:

[1]李曉婷. 解磷細菌K3的GFP標記與在土壤中定殖及對玉米生長效應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1-5.

[2]Gyaneshwar P,Naresh K G,Parekh L J,et al. Rol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improving P nutrition of plants[J]. Plant and Soil,2002,245:83-93.

[3]Rodríguez H,Fraga R.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their role in plant growth promo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1999,17:319-339.

[4]萬翠番,章昭琳,王報貴,等. 高黏附力雙歧桿菌的篩選與鑒定[J]. 中國乳品工業,2012(5):13-15.

[5]Moreno C,Romero J,Romilio T E. Polymorphism in repeated 16S rRNA genes is a common property of type strains and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the genus Vibrio[J]. Microbiology,2002,148:1233-1239.

[6]Altschul S F,Madden TL,Chffer A A,et al. 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J]. Nucleic Acids Res,1997,25(17):3389-3402.

[7]Kucey R M N,Janzen H H,Legett M E. Microbially mediated increases in plant available phosphorus[J]. Advances in Agronomy,1989,42:199-228.endprint

摘要:利用PVK平板,從大豆根際土壤中分離出8株解磷菌。培養分析結果顯示,這8株解磷菌的溶磷圈均較大。其中,海倫Ⅲ號為革蘭氏陰性菌,其余均為革蘭氏陽性菌。形態學觀察結果顯示,北安Ⅰ號為鏈球菌,海倫Ⅱ號、海倫Ⅲ號為球菌,海倫Ⅳ號、北安Ⅲ號為桿菌。基于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對北安Ⅲ號菌株進行鑒定,結合形態特征確認該菌株為巨大芽孢桿菌,經研究發現該菌株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資源,可進一步開發為生物磷肥。

關鍵詞:解磷菌;溶磷圈;16S rDNA;大豆;生物磷肥

中圖分類號:S15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8-0363-03

土壤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夠將植物難以吸收利用的磷轉化為可吸收利用的形態,這些微生物被稱為解磷菌,以細菌為主[1]。將解磷菌作為肥料施入土壤,通過其生長代謝可以在作物根際形成一個磷供應較充分的微區,從而改善作物磷元素的供應,增加作物磷素吸收量,提高作物產量,同時還可以增進土壤肥力、增強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2]。因此,解磷菌的篩選及鑒定是當前微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種類豐富、數量較多[2],目前報道的具有解磷作用的細菌有芽孢桿菌屬(Ba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固氮菌屬(Azotobacte)、根瘤菌屬(Bradxrkizobium)、硫桿菌屬(Thiobacillus)、腸細菌屬(Enterbacter)、微球菌屬(Microeoccus)、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色桿菌屬(Clromobacterium)、產堿菌屬(Alcaligenes)、節細菌屬(Arthrobacte)、大腸桿菌屬(Escherichia)等[3]。解磷微生物在我國應用較早,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發展不快,應用還不普遍。篩選高效微生物肥料菌株手段單一、菌種種類少是影響微生物肥料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對土壤中的解磷菌進行大規模篩選,并進行系統鑒定,豐富菌種資源,但土壤中的細菌種類極為豐富,通過常規的形態學和生理生化方法難以進行有效的鑒定。筆者所在的實驗室在前期研究中獲得了8株解磷菌,本研究對這些分離到的解磷菌進行了形態觀察及分子鑒定,為豐富解磷微生物菌種資源打下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染色及顯微觀察

利用革蘭氏染色法[4]對篩選到的高效解磷菌進行染色,將菌液涂布于載玻片上,干燥,固定,結晶紫初染1 min,水洗至無色;碘液媒染1 min,水洗至無色;95%乙醇脫色30 s,水洗至無色;最后沙黃復染1 min,水洗至無色,干燥,鏡檢。

1.2 細菌總DNA的提取

接種菌株置于LB液體培養基中,于130 r/min下振蕩,37 ℃過夜培養。取1.5 mL新鮮菌液于EP管中,于 4 000 r/min 下離心30 s,棄上清,收集菌體;加100 μg/mL 溶菌酶50 μL,于37 ℃下處理1 h輔助裂解;加入預熱的CTAB溶液500 μL,充分混合,于65 ℃水浴30 min,混勻;冷卻后,加入等體積的三氯甲烷/異戊醇(24 ∶1)抽提,顛倒充分混合,10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體積三氯甲烷/異戊醇(24 ∶1),輕輕顛倒混勻,10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加入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沉淀30 min,8 0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用70%乙醇洗滌沉淀2次;在超凈工作臺上風干DNA,溶于20 μL去離子水中。

1.3 PCR擴增

利用細菌核糖體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5]進行PCR反應,其反應體系20 μL,包括10×PCR Buffer 2.0 μL、dNTP mix 1.6 μL、25 μmol/mL引物27F/1492R各0.4 μL、Taq DNA 聚合酶 1 U、模板DNA 1 μL,去離子水補足至 20 μL。PCR 反應條件為:94 ℃ 4 min;94 ℃ 30 s,52 ℃30 s,72 ℃ 1.5 min,30 次循環;72 ℃ 7 min;4 ℃保溫。

1.4 回收及測序

利用瓊脂糖凝膠回收試劑盒對PCR產物進行回收純化,將純化產物送至大連寶生物公司進行測序。利用BLAST工具在GenBank中對獲得的序列進行分析[6]。經過NCBI比對后下載相關菌株的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所得序列用Clustal X 1.81程序進行多序列比對,并經手工校正;然后用軟件MEGA 3.1構建系統發育樹。

2 結果與分析

利用PVK平板,從大豆根際土壤中篩選出8株解磷菌,并將這8株解磷菌接種在固體LB培養基上,37 ℃恒溫培養條件下菌株的溶磷圈均較大,菌落邊緣呈規則的圓形,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分別編號為北安Ⅰ、北安Ⅱ、北安Ⅲ、北安Ⅳ、海倫Ⅰ、海倫Ⅱ、海倫Ⅲ、海倫Ⅳ(部分菌株菌落形態見圖1至圖4)。由于培養基中加入了溴酚藍,菌落吸附了染料呈藍色,但一些菌株具有降解溴酚藍的能力,如菌株海倫Ⅱ號(圖4),藍色較淡。

革蘭氏染色結果顯示,海倫Ⅲ號為革蘭氏陰性菌,其余均為革蘭氏陽性菌。在光學顯微鏡下可有效觀察到菌株的形態(部分菌株形態見圖5至圖10),其中北安Ⅰ號為鏈球菌,海倫Ⅱ號、海倫Ⅲ號為球菌,海倫Ⅳ號、北安Ⅲ號為桿菌。

3 結論

利用PVK平板對解磷菌進行分離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手段[7],一些菌株(如芽孢桿菌屬)在其生長過程中可產酸,將培養基中的磷酸鈣溶解產生溶磷圈,通過分析溶磷圈的大小可對微生物的溶磷能力進行初步估測。本研究中的菌株皆產生了較大的溶磷圈,說明它們可能具有較強的溶磷潛力。本研究獲得的解磷菌既有球菌,又有桿菌,但已有研究中分離及初步應用的解磷菌主要是桿菌,因而本研究重點選擇了一種桿菌——北安Ⅲ號進行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鑒定。結合形態學特點及細菌核糖體16S rDNA序列,確定該菌為巨大芽孢桿菌。該菌是土壤中的重要菌群,對農作物無害,且可能具有一些有益生物學作用,因而該菌株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資源,可進一步開發為生物磷肥。

參考文獻:

[1]李曉婷. 解磷細菌K3的GFP標記與在土壤中定殖及對玉米生長效應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1-5.

[2]Gyaneshwar P,Naresh K G,Parekh L J,et al. Rol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improving P nutrition of plants[J]. Plant and Soil,2002,245:83-93.

[3]Rodríguez H,Fraga R.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their role in plant growth promo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1999,17:319-339.

[4]萬翠番,章昭琳,王報貴,等. 高黏附力雙歧桿菌的篩選與鑒定[J]. 中國乳品工業,2012(5):13-15.

[5]Moreno C,Romero J,Romilio T E. Polymorphism in repeated 16S rRNA genes is a common property of type strains and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the genus Vibrio[J]. Microbiology,2002,148:1233-1239.

[6]Altschul S F,Madden TL,Chffer A A,et al. 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J]. Nucleic Acids Res,1997,25(17):3389-3402.

[7]Kucey R M N,Janzen H H,Legett M E. Microbially mediated increases in plant available phosphorus[J]. Advances in Agronomy,1989,42:199-228.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第一页| 欧美日韩第三页|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天天色| 国产黄色爱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国产99免费视频| 久青草网站|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一区成人|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毛片网站| 91精品国产丝袜|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www亚洲天堂| 美女免费黄网站| 永久在线播放|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高清视频一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88av在线| 国产91小视频| 国产第一色|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青青操国产|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午夜天|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av性天堂网|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欧美一级片在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