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2010年7—9月,主要采用巴氏罐誘法對西昌市郊紫莖澤蘭入侵地中4種林分類型下的地表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進行調查。共采集地表節肢動物標本2 909個,分屬15目,其中以膜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的數量最多,為紫莖澤蘭入侵地地表節肢動物的優勢類群;柏木林地表節肢動物個體數量顯著高于其他3種林分(P<0.05);4種林分類型下地表節肢動物豐富度指數無顯著性差異,麻櫟林的優勢度指數、均勻度指數最高,柏木林和車桑子灌叢的優勢度指數顯著低于麻櫟林和云南松林(P<0.05);車桑子灌叢地表節肢動物的多樣性指數最低,顯著低于云南松林、麻櫟林(P<0.05)。相似性分析結果顯示,各林分類型間地表節肢動物極相似;紫莖澤蘭的分布對不同林分類型下地表節肢動物的多樣性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
關鍵詞:紫莖澤蘭;入侵地;地表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X176;S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8-0375-03
節肢動物是動物界種類最多的類群,分布極為廣泛,在適合動物生存的環境中幾乎都有不同種類的節肢動物。某些地表的節肢動物已經成為環境監測和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指示類群,它們常被視為大自然能量轉換的“調節器”,在生物群落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例如有些節肢動物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節肢動物多樣性的研究較為廣泛,已有學者對農田與果園[1-3]、森林與人工林[4-5]、荒漠與草地[6-7]、濕地[8]、城市與公園[9]等生境下節肢動物的多樣性進行了研究。
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 L.)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墨西哥,于20世紀40年代從中緬邊境傳入我國云南省,現已在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和西藏等地廣泛分布。由于紫莖澤蘭具有生長快、繁殖能力強等入侵性,能在入侵地建立單一優勢種群,抑制本地物種生長,從而改變了當地植被群落組成[10]。地表植被群落組成的改變勢必會影響地表節肢動物的群落特征,而目前有關紫莖澤蘭入侵地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僅有劉志磊等有少量報道[10-11],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四川省西昌市郊紫莖澤蘭入侵地不同林分類型下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的調查,以期揭示不同林分類型下節肢動物的分布規律與特點,為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從而為監測環境變化、促進林業健康發展、加強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研究樣地與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研究樣地主要設在位于西昌市郊的袁家山,地理位置101°46′~102°25′E,27°32′~28°10′N,海拔1 500~1 700 m,地貌以山地為主,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7.1 ℃,全年日照2 000~2 700 h,大部分地區大于10 ℃的年積溫達4 000 ℃以上,年總降水量1 000~1 800 mm,并分為干、雨兩季,6—10月的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從而為各種植物的生長繁衍創造了十分有利的環境條件。該地區植物類型眾多,是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優勢喬木為20世紀50年代后飛播的云南松,優勢草本植物為入侵植物紫莖澤蘭[12]。
1.2 取樣方法
采用巴氏罐誘法[8]結合掃網法、直接搜索法、燈誘法、腐草腐肉誘集等方法,于2010年7—9月進行地表節肢動物的采集和數據收集。巴氏罐誘法的具體做法是:以一次性塑料水杯(高9 cm,口徑7.5 cm)作為容器,在杯壁上方1/4處打1個小孔,以免因雨水過多而使標本流失。引誘劑為醋、糖、醫用乙醇和水的2 ∶1 ∶1 ∶20體積比混合物,每個誘杯內放 40~60 mL 引誘劑;每種林分選5個樣方,相鄰樣方間隔至少 50 m,每個樣方內設誘杯25個(排5列,間距5 m),杯口與地面相平,放置3 d后取樣。
1.3 標本鑒定
采得動物標本后放入盛有乙酸乙酯的毒瓶中,殺死后帶回實驗室,以75%乙醇浸泡保存,并以目為單位分裝保存。標本的鑒定依據相關文獻[13-16],在XTL-3A雙目解剖鏡下進行標本鑒定。
1.4 數據處理和分析
計算每個樣地內捕獲的節肢動物個體數、豐富度、多樣性、均勻度及相似性。物種豐富度dMa采用Margalef指數計算,公式為:
3 結論
生物多樣性指數不但可以反映生物群落中物種的富集程度、變異程度和均勻度,還可以從不同程度反映生物群落發展情況及地理和自然環境條件的差異[17]。本研究表明,不同林分類型下紫莖澤蘭入侵地節肢動物群落組成中優勢類群情況與前人研究[11]類似,主要均為膜翅目、直翅目、鞘翅目,但本研究側重林區地表節肢動物研究,而王文琪等則對撂荒地、林區、農林交錯區節肢動物的多樣性進行研究[11],與其相比,本研究的蜘蛛目數量有所下降,這與研究樣地選設的具體生境及研究對象的側重點不同有關。根據劉志磊等利用Tullgren法分別對昆明、西雙版納等地紫莖澤蘭入侵地中土壤動物群落進行的研究[10,18]表明,上述地區土壤動物中節肢動物的優勢種群為彈尾目和蜱螨目,這可能與標本的采集方法有關。此次調查中采用巴氏罐誘法主要是針對以地表活動為主的節肢動物種群進行相對取樣,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也發現了數量較多的彈尾目昆蟲,但因本次調查采用巴氏灌誘法,在采樣期間遭遇連續陰雨天氣,誘杯中液面升高,致使部分彈尾目昆蟲逃逸;另外,該類昆蟲個體較小,部分標本浸泡過久后腐爛,致使無法獲得完整標本。本研究在各林分類型下紫莖澤蘭入侵地中均未發現蜱螨目昆蟲,這與劉志磊等的研究結果[10,18]存在一定差異。西昌市郊紫莖澤蘭入侵地地表節肢動物個體數量以膜翅目為最多,這與采樣方法也存在著密切關系,取樣主要采取的巴氏罐誘法,由于巴氏液中糖、醋含量較高,而以群居方式生活的膜翅目大都喜好糖類物質,因此捕獲的地表節肢動物中以膜翅目標本最為豐富。endprint
此次調查采集時間選在節肢動物活動頻繁的7—9月,非常有利于標本的收集。然而這一時間恰是西昌的雨季,頻繁的降水給標本的收集造成一定困難。雖然巴氏罐上預留了排水孔,但仍難抵御大雨的影響。為了解決降雨造成標本和引誘劑流失的問題,嘗試在巴氏罐的上方5 cm處加蓋木片、樹葉或石板等遮擋物,雖然對保護引誘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阻止了引誘劑作用的發揮,從而對標本的收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2,19]。
本研究表明,柏木林和云南松林下的紫莖澤蘭較豐富,相比之下麻櫟林下的紫莖澤蘭很少。通過數據對比發現,麻櫟林下紫莖澤蘭生境中的地表節肢動物優勢度、多樣性和均勻度指數最高,柏木林下優勢度和均勻度指數最低,云南松林下的豐富度指數最高。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似[11,18],說明紫莖澤蘭的分布對不同林分類型下的地表節肢動物的多樣性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
致謝:感謝西昌學院動物科學學院2007級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劉俊、楊麗、郭元東同學在野外工作、標本整理方面給予的幫助,感謝黃志秋教授、張誼副教授、李小艷老師對本文撰寫提供的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建宇,董鐵生,傅建煒,等. 芒果園地面節肢動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J]. 福建農業學報,2012,27(1):60-66.
[2]王麗艷,朱 瑩,叢 斌,等. 寒地稻田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調查[J]. 植物保護,2009,35(3):102-105.
[3]周子楊,黃先才,孟 玲,等. 有機稻田埂植物上節肢動物多樣性[J]. 生態學雜志,2011,30(7):1347-1353.
[4]傅必謙,陳 衛,董曉暉,等. 北京松山四種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J]. 生態學報,2002,22(2):215-223.
[5]楊大星,楊茂發,徐 進,等. 馬尾松人工林火燒跡地不同恢復階段中小型土壤節肢動物多樣性[J]. 生態學報,2013,33(8):2531-2544.
[6]劉繼亮,李鋒瑞,劉七軍,等. 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節肢動物群落季節變異規律[J]. 草業學報,2010,19(5):161-169.
[7]陳向陽,汪文俊.高羊茅草坪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0(3):438-439.
[8]暴 曉,呂憲國,張 帆.三江平原濕地島狀林土壤節肢動物多樣性[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1):81-83.
[9]孫 雪,鄭 國. 人為活動對地表節肢動物多樣性的影響——以沈陽市北陵公園地表蜘蛛為例[J]. 四川動物,2012,31(3):402-405.
[10]劉志磊,徐海根,丁 暉. 外來入侵植物紫莖澤蘭對昆明地區土壤動物群落的影響[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06,22(2):31-35.
[11]王文琪,王進軍,趙志模,等. 不同生境紫莖澤蘭對生態群落中節肢動物多樣性的影響[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2):14-20.
[12]亓東明. 林分類型對西昌紫莖澤蘭入侵地地表甲蟲群落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2):2815-2819.
[13]尹文英. 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14]尹文英. 中國土壤動物[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15]蔡邦華. 昆蟲分類學:中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
[16]鄭樂怡,歸 鴻. 昆蟲分類:下冊[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7]李俊清,李景文. 保護生物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18]張修玉,許振成,宋巍巍,等. 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J]. 生態環境學報,2010,19(7):1525-1531.
[19]亓東明. 貢嘎山南麓鞘翅目昆蟲多樣性研究初探——以九龍縣為例[J]. 野生動物,2012,33(1):37-41.endprint
此次調查采集時間選在節肢動物活動頻繁的7—9月,非常有利于標本的收集。然而這一時間恰是西昌的雨季,頻繁的降水給標本的收集造成一定困難。雖然巴氏罐上預留了排水孔,但仍難抵御大雨的影響。為了解決降雨造成標本和引誘劑流失的問題,嘗試在巴氏罐的上方5 cm處加蓋木片、樹葉或石板等遮擋物,雖然對保護引誘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阻止了引誘劑作用的發揮,從而對標本的收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2,19]。
本研究表明,柏木林和云南松林下的紫莖澤蘭較豐富,相比之下麻櫟林下的紫莖澤蘭很少。通過數據對比發現,麻櫟林下紫莖澤蘭生境中的地表節肢動物優勢度、多樣性和均勻度指數最高,柏木林下優勢度和均勻度指數最低,云南松林下的豐富度指數最高。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似[11,18],說明紫莖澤蘭的分布對不同林分類型下的地表節肢動物的多樣性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
致謝:感謝西昌學院動物科學學院2007級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劉俊、楊麗、郭元東同學在野外工作、標本整理方面給予的幫助,感謝黃志秋教授、張誼副教授、李小艷老師對本文撰寫提供的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建宇,董鐵生,傅建煒,等. 芒果園地面節肢動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J]. 福建農業學報,2012,27(1):60-66.
[2]王麗艷,朱 瑩,叢 斌,等. 寒地稻田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調查[J]. 植物保護,2009,35(3):102-105.
[3]周子楊,黃先才,孟 玲,等. 有機稻田埂植物上節肢動物多樣性[J]. 生態學雜志,2011,30(7):1347-1353.
[4]傅必謙,陳 衛,董曉暉,等. 北京松山四種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J]. 生態學報,2002,22(2):215-223.
[5]楊大星,楊茂發,徐 進,等. 馬尾松人工林火燒跡地不同恢復階段中小型土壤節肢動物多樣性[J]. 生態學報,2013,33(8):2531-2544.
[6]劉繼亮,李鋒瑞,劉七軍,等. 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節肢動物群落季節變異規律[J]. 草業學報,2010,19(5):161-169.
[7]陳向陽,汪文俊.高羊茅草坪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0(3):438-439.
[8]暴 曉,呂憲國,張 帆.三江平原濕地島狀林土壤節肢動物多樣性[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1):81-83.
[9]孫 雪,鄭 國. 人為活動對地表節肢動物多樣性的影響——以沈陽市北陵公園地表蜘蛛為例[J]. 四川動物,2012,31(3):402-405.
[10]劉志磊,徐海根,丁 暉. 外來入侵植物紫莖澤蘭對昆明地區土壤動物群落的影響[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06,22(2):31-35.
[11]王文琪,王進軍,趙志模,等. 不同生境紫莖澤蘭對生態群落中節肢動物多樣性的影響[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2):14-20.
[12]亓東明. 林分類型對西昌紫莖澤蘭入侵地地表甲蟲群落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2):2815-2819.
[13]尹文英. 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14]尹文英. 中國土壤動物[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15]蔡邦華. 昆蟲分類學:中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
[16]鄭樂怡,歸 鴻. 昆蟲分類:下冊[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7]李俊清,李景文. 保護生物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18]張修玉,許振成,宋巍巍,等. 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J]. 生態環境學報,2010,19(7):1525-1531.
[19]亓東明. 貢嘎山南麓鞘翅目昆蟲多樣性研究初探——以九龍縣為例[J]. 野生動物,2012,33(1):37-41.endprint
此次調查采集時間選在節肢動物活動頻繁的7—9月,非常有利于標本的收集。然而這一時間恰是西昌的雨季,頻繁的降水給標本的收集造成一定困難。雖然巴氏罐上預留了排水孔,但仍難抵御大雨的影響。為了解決降雨造成標本和引誘劑流失的問題,嘗試在巴氏罐的上方5 cm處加蓋木片、樹葉或石板等遮擋物,雖然對保護引誘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阻止了引誘劑作用的發揮,從而對標本的收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2,19]。
本研究表明,柏木林和云南松林下的紫莖澤蘭較豐富,相比之下麻櫟林下的紫莖澤蘭很少。通過數據對比發現,麻櫟林下紫莖澤蘭生境中的地表節肢動物優勢度、多樣性和均勻度指數最高,柏木林下優勢度和均勻度指數最低,云南松林下的豐富度指數最高。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似[11,18],說明紫莖澤蘭的分布對不同林分類型下的地表節肢動物的多樣性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
致謝:感謝西昌學院動物科學學院2007級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劉俊、楊麗、郭元東同學在野外工作、標本整理方面給予的幫助,感謝黃志秋教授、張誼副教授、李小艷老師對本文撰寫提供的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建宇,董鐵生,傅建煒,等. 芒果園地面節肢動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J]. 福建農業學報,2012,27(1):60-66.
[2]王麗艷,朱 瑩,叢 斌,等. 寒地稻田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調查[J]. 植物保護,2009,35(3):102-105.
[3]周子楊,黃先才,孟 玲,等. 有機稻田埂植物上節肢動物多樣性[J]. 生態學雜志,2011,30(7):1347-1353.
[4]傅必謙,陳 衛,董曉暉,等. 北京松山四種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J]. 生態學報,2002,22(2):215-223.
[5]楊大星,楊茂發,徐 進,等. 馬尾松人工林火燒跡地不同恢復階段中小型土壤節肢動物多樣性[J]. 生態學報,2013,33(8):2531-2544.
[6]劉繼亮,李鋒瑞,劉七軍,等. 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節肢動物群落季節變異規律[J]. 草業學報,2010,19(5):161-169.
[7]陳向陽,汪文俊.高羊茅草坪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0(3):438-439.
[8]暴 曉,呂憲國,張 帆.三江平原濕地島狀林土壤節肢動物多樣性[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1):81-83.
[9]孫 雪,鄭 國. 人為活動對地表節肢動物多樣性的影響——以沈陽市北陵公園地表蜘蛛為例[J]. 四川動物,2012,31(3):402-405.
[10]劉志磊,徐海根,丁 暉. 外來入侵植物紫莖澤蘭對昆明地區土壤動物群落的影響[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06,22(2):31-35.
[11]王文琪,王進軍,趙志模,等. 不同生境紫莖澤蘭對生態群落中節肢動物多樣性的影響[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2):14-20.
[12]亓東明. 林分類型對西昌紫莖澤蘭入侵地地表甲蟲群落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2):2815-2819.
[13]尹文英. 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14]尹文英. 中國土壤動物[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15]蔡邦華. 昆蟲分類學:中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
[16]鄭樂怡,歸 鴻. 昆蟲分類:下冊[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7]李俊清,李景文. 保護生物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18]張修玉,許振成,宋巍巍,等. 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J]. 生態環境學報,2010,19(7):1525-1531.
[19]亓東明. 貢嘎山南麓鞘翅目昆蟲多樣性研究初探——以九龍縣為例[J]. 野生動物,2012,33(1):37-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