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根+費漢華
摘要:江蘇省實現全面現代化發展的弱勢在農村,而建設高績效、高勝任力的村鎮管理人員隊伍有助于實現農村現代化。研究江蘇省村鎮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應用勝任力模型分析勝任要素,并將其應用于村鎮管理人員招聘、培訓和績效評測中,是實現江蘇省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工作。
關鍵詞:江蘇省;村鎮;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8-0484-03
江蘇省要在全國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關鍵是廣大農村實現現代化,因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實現農村現代化需要中央政策的支持,需要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也需要農村一線村鎮管理人員的精心服務和指導。實踐證明,村鎮工作開展的好壞,與村鎮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本研究從江蘇省村鎮管理人員能否勝任本職工作出發,分析其勝任力特征,以提升村鎮管理績效及新農村現代化建設。
1 村鎮管理人員的工作現狀
近年來,江蘇省已經開始重視鄉鎮管理人員的招聘、培訓工作,管理人員整體素質有所提升,他們基本上能夠勝任本職崗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基本素質偏低
經調研發現,江蘇省村鎮管理人員的學歷普遍不高,鎮級管理人員以高中及大學??茖W歷為主,村級以高中及初中學歷為主;村鎮管理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尤其是村級組織人員年齡偏高,例如在2012年,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26個鄉鎮長的平均年齡達43.7歲,江蘇省興化市某村級管理人員的平均年齡達46.4歲。文化和年齡影響了村鎮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一些村鎮“一言堂”現象仍然存在,違背了民主集中的原則,破壞了團隊合作精神;部分村鎮干部的工作方式簡單,干群關系緊張,少數干部甚至有違法違規行為,尤其在處理農村土地補償、房屋拆遷等方面,例如在2010年,江蘇省常州市查辦犯罪的鄉鎮職務干部達25人,涉案金額上百萬元,是前3年的總和;此外,一些村鎮管理人員政治、法律、政策、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嚴重不足,村鎮工作多年都沒有起色。
1.2 思想觀念落后
部分村鎮管理人員或忙于應酬或苦干蠻干,不讀書報、不愛使用網絡,獲取信息渠道狹窄,他們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認識不足,對現代農業發展趨勢不甚了解,對現代市場運行規律沒有概念;一些村鎮干部不研究本地環境特征、市場需求,引進項目時盲目跟風,例如某鎮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而其中的部分中藥材只適宜在海拔1 000 m的地區生長,因此農民并沒有取得可觀收益。近年來,中央強化政府職能轉變,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但是很多村鎮干部仍然存在高高在上的態度,為農民服務意識不強。此外,多數村鎮管理人員缺少創新意識,仍用老方法、老手段處理農村中出現的土地征用、環境污染等新問題,農民上訪現象時有發生。
1.3 領導水平不高
隨著農村社會環境的變化,新情況也層出不窮,一些村鎮管理人員遇到問題時便束手無策;部分村鎮干部習慣人云亦云或墨守成規,缺少對問題的科學性分析,決策水平不高。一些村鎮干部雖然工作勤奮,但其對下屬缺乏科學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使得整體工作績效較差。少數干部公私不分,不能勤政廉政,使得領導崗位無權威可言。此外,還有一些村鎮干部在團隊建設方面不能規劃、配置好團隊成員,使得團隊工作效率低。
2 村鎮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
2.1 勝任力模型的理論成果
20世紀初,科學管理之父泰勒通過“鐵鏟試驗”和“搬運生鐵塊試驗”進行時間研究,可以說是勝任力研究的開端。197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麥克里蘭教授以“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首次界定了勝任力的概念,即“績效優秀者所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特質”,并總結了勝任力的5個特點。1993年,斯班瑟夫婦提出“冰山模型”[1],該模型把勝任力形象地描述為漂流在水面上的冰山,水面上的部分代表的是個體特征,包括知識、技能和經驗,潛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代表的是個體的深層次特征,這是個體人格中深層、隱蔽和持久的部分,包括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我國最早引進、研究并運用于實踐的勝任力模型,是原郵電部1998年的軟科學課題“通信業管理干部測評及其量化評估方法”。以上研究主要針對某一類型企業,研究企業管理干部的勝任特征模型,與企業中相對成熟的研究和應用相比,基于勝任特征的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門和政府機關的應用則相對滯后,總體上還處于探索與發展階段。關于村鎮管理人員勝任力的研究更少,但從人力資源角度看,村鎮管理人員需要具備符合本崗位的勝任能力,冰山模型理論可應用于村鎮管理人員招聘、選拔、培訓、能力評測等方面。
2.2 村鎮管理人員的勝任因子
“三農”問題事關江蘇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大局,而村鎮管理人員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干力量。在現階段,農村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出現,對村鎮管理人員勝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冰山模型”,村鎮管理人員能否勝任當前工作必須具備以下勝任因子:領導素質、基本素質和思想觀念。其中,領導素質包括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領導權威等易發展和提高的素質;基本素質包括品德、知識、能力、身心素質等;思想觀念包括角色定位、價值觀、自我認知、動機等最不易改變的因素。提升村鎮管理人員勝任能力,首先要把好人員選拔關,考察其思想觀念能否勝任崗位;其次,應該考核基本素質,了解其品德、知識、能力等素質;最后,應該加強崗位技能培訓。
2.3 村鎮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
通過對江蘇省昆山市、宜興市、靖江市、泰興市、興化市、徐州市銅山區、建湖縣等7個地區14個鎮28個行政村的管理人員和村民進行訪問調查,江蘇省村鎮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需要具備以下勝任特征。
2.3.1 個人品質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糾紛越來越多,村鎮管理人員一定要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開展工作,以減少民怨和民憤,杜絕群體事件發生;管理人員需要加強自律,無條件公開各項資金和經費,不挪用、不私吞;部門“一把手”應加強民主建設,不搞“一言堂”,實行民主決策;村級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鎮機構需要樹立誠信大旗,管理人員更需言必行,行必果,踐行諾言,做一個人格高尚的人。
2.3.2 專業知識 江蘇省農村經濟能否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熟情況、會管理、懂技術”的村鎮管理人員隊伍,例如,發展現代農業,管理者需要掌握農作物載培技術、養殖技術、農機農具使用技術等知識。在村鎮文化建設方面,需要管理者自身對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并結合當地特征進行挖掘、培育、包裝,如姜堰河橫的生態文化、泰興印達燈文化等。隨著農村糾紛增多,管理者需要加強法律法規學習,在法律框架下處理村鎮事務,依法辦事,不能以權代法。管理人員還需要掌握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幫助企業或農戶出謀劃策,解決產品產供銷問題。此外,村鎮管理人員也應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文字書寫等技能。
2.3.3 工作能力 在高度信息化的年代,村鎮管理人員需要廣泛收集外部信息,而且對信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及時將有價值的信息轉化為開展工作的新突破點,同時合理規避不利因素。村鎮領導者要能準確把握時代方向,排除非主要因素,科學分析與決策,從而處理好關系到全局和方向性的問題,如農村道路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等。管理人員要有較強的執行力,只有嚴格執行各級政府決策,才能使村民獲利。近年來,江蘇省部分地區焚燒秸稈的行為屢禁不止,煙霧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秩序,部分村鎮管理者的宣傳與管控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領導的權威有利于團隊穩定、統一,原江陰市華西村書記吳仁寶就是領導權威最典型的代表,他不但具有親和力、影響力、人格魅力等個人特質,而且有示范作用、勤政廉政等特質[2]。
2.3.4 角色認知 江蘇省農村工作繁雜,各級政府需要轉換職能,村鎮管理者應當具備以民為本、為群眾服務的觀念,不因事小而不為,真正成為農村的“服務人員”。管理者要樹立責任意識,認清自己在新農村建設中充當的角色,積極主動承擔自己應盡的職責。農民是村鎮管理人員直接面對的對象,能否成為農民的貼心人、引路人,需要管理人員熱愛本職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真心實意為農民做實事。興化市陶莊鎮王寺村的朱紅玉書記以樂于奉獻的精神面貌,將“東邊打麻將,西邊去告狀,南邊干部吵,北邊正打架”的落后村,改造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村民富裕,政通人和”的明星村。
2.3.5 開拓創新 新時期的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村鎮管理人員不能以老思想、老方法處理新情況、新問題,因為開拓創新是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創新意識需要村鎮管理人員求新、求變、求異,可以對現行的制度、管理方式等進行創新,例如,江蘇省張家港市的“網上村委會”以及張家港市南豐鎮的“三約三會”,讓村務管理公開民主化,實現了基層組織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群眾自治的有機融合。
2.3.6 團隊意識 團隊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思想,團隊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重在發揮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村鎮管理可以吸收企業團隊管理的思想精髓。當前,新農村各項工作的參與者和推進者都是團隊主體,鎮村級行政部門管理者都可以運用團隊建設的理念和方法,制定團隊目標、團隊規劃,培育團隊文化,以項目化推進農村工作。20世紀80年代,興化市董北村是水鄉“糧食超千斤、分紅沒現金”的小村,如果沒有村支書張文德帶領團隊成員以勇于擔當、勇于爭先、不屈不撓、勇于自醒的團隊精神,以五金廠項目為突破口,一步一個腳印地開拓,現在的董北村也許仍然只是個水鄉小村莊。
3 村鎮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的應用
江蘇省農村社會、經濟的變化,需要村鎮基層組織轉變功能和角色,村鎮管理人員也應轉變工作思路和方式,結合勝任力模型,逐步改善村鎮管理人員招聘、培訓、績效考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3.1 招聘
江蘇省村鎮管理人員的選拔可以采用企業市場招聘方式,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1)加大人員選擇范圍。首先應擴大社會招考人員范圍,如往屆或應屆大學生(村級管理人員的學歷可以放寬至優秀高中畢業生)、企業工作人員等,報名者不受戶籍限制;其次可采用專場招聘的方式,開展社會化招聘,招聘時嚴格執行面試和筆試相結合,重在考察應聘者的能力、品質等[3];再次,加大內部人員選拔力度,通過績效考核,優秀大學生村官可以直接安排至村鎮管理崗位,優秀村鎮管理人員可以提拔到重要的領導崗位,以讓他們看到希望,增加工作的干勁;最后,可直接選拔農村的高素質致富能人到村委崗位。江蘇省淮安市在對鄉鎮干部的調整工作中,堅持將那些長期在鄉鎮一線默默奉獻、埋頭苦干的干部優先調整到鄉鎮黨政的主要領導崗位,極大地提高了村鎮管理人員積極性。(2)增加村鎮管理人員招聘考察的內容。無論社會招考、大學生村官、原管理人員、致富能人,都需要嚴格考察其內在素質,主要包括團隊意識、個人品質、個人能力、開拓創新精神等,并制定嚴格的考察指標。(3)增加招聘中的面試方式,如性格測試、案例分析、演講口才等。
3.2 培訓
為了提高江蘇省村鎮管理人員的勝任力,上級部門應結合勝任力模型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績效。勝任力培訓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1)更新培訓觀念。主管部門應該將村鎮管理人員的培訓列為年度常態化工作內容,將人員培訓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環節;同時,村鎮管理人員培訓要樹立全員培訓思想,不同崗位、不同績效人員培訓的內容可以有所側重。(2)建立勝任力培訓體系,確立培訓主體、培訓客體、培訓方式、培訓內容等事宜,其中培訓內容可以結合勝任力模型,如管理溝通、創新思維訓練、團隊建設、領導力、執行力等[4]。(3)建立勝任力培訓機制,如政策保障機制、激勵機制、管理機制等,變被動培訓為主動培訓,以保障培訓效果。
3.3 績效測評
只要勝任力提高,村鎮管理人員的工作潛力將增強,績效將有所提升??己斯芾砣藛T工作績效可以結合村鎮管理人員的勝任特征進行測評。根據勝任力和績效關系,可將村鎮管理人員分為4類:一是勝任力強、績效好的村鎮管理人員,他們是新農村工作的核心人員,應委以重任,并加大激勵力度;二是勝任力弱、績效好的村鎮管理人員,是本部門或鎮村的重要人物,可以讓他們在本崗位繼續發揮作用;三是勝任力強、績效差的村鎮管理人員,應幫助他們找出原因,鼓勵其發揮才能;四是勝任力弱、績效差的村鎮管理人員,應盡快淘汰。
綜合看來,江蘇省農村能否在江蘇省省委“二個率先”中實現目標,村鎮管理人員的勝任力至關重要。勝任力模型可以在人員招聘、培訓和績效測評中發揮作用,有利于促進村鎮管理人員人力資本增值,是江蘇省農村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陳 鈺. 社區居委會主任勝任力模型研究[D]. 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6.
[2]何李煜. 中部地區村干部勝任能力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3]張 海. 勝任特征與人力資源管理[J]. 中國建材,2006(10):76-78.
[4]陳天柱. 村干部勝任特征與教育培訓研究——以四川樂山市沙灣區為例[J].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26(9):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