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菲
【摘要】 遂昌縣于2012年底正式開通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系統,形成了覆蓋縣、鄉鎮(街道)和村“三級聯網”的全方位政務服務體系。
【關鍵詞】 電子政務 政務服務 政務公開
2012年初,浙江省遂昌縣被確定為全國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縣。經過一年的努力,遂昌縣于2012年底正式開通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系統,形成了覆蓋縣、鄉鎮(街道)和村“三級聯網”的全方位政務服務體系。并且順應政務服務信息化發展趨勢,以網上政務大廳建設為抓手,以滿足群眾多樣性服務需求為目標,積極探索和推行“網絡共享、多方共建”模式,在政務服務的效率提升、資源整合、功能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2013年行政審批提速率達到91.8%,承諾件按期辦結率達到100%,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在全國104個試點縣中位列第13名。主要做法是:
一、“三網融合”構建綜合型政府服務平臺
遂昌依托政府門戶網站這個主陣地,在對原有電子政務系統進行整合升級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監察平臺“三網融合”,建成了多功能、全天候、“一站式”為特征的綜合型政府服務平臺。以政府門戶網站為核心的多系統網站集群,采用一網多平臺、互聯共通的布局架構,解決了原本不同系統“各自為戰”的局面,通過兼容互通、組團服務,促進了審批事項向窗口集中、窗口事項向網上政務大廳集中,實現了資源、服務、信息的共建共享。
二、“三位一體”打造遂昌版網上政務大廳
遂昌以全國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為契機,建立和完善網上政務大廳,建成了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等功能為一體的政務平臺,該平臺由政務服務、辦件公示、百件實事網上辦、便民服務中心、在線查詢、投訴咨詢等子模塊組成,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個平臺受理、一個系統操作。一是行政審批網絡化。大力推行網上審批,行政審批事項覆蓋所有行政單位,按照先易后難、分步推進的原則。二是便民服務多樣化。由縣法制辦牽頭對全縣的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和審查,對原有行政職權通過拆分、合并、調整,形成全縣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庫,共有政務服務事項2600項,全部進駐網上政務大廳并向社會公開。三是政務公開常態化。按照國家基本目錄中65項信息公開事項,梳理政府信息公開事項,規范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做到公開頻道齊全,重點信息突出,形成擁有12個一級目錄,50個二級目錄的《遂昌縣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內容規范》,2013年全縣累計主動公開信息26108條。
三、“三級聯動”破解政務服務難題
遂昌針對農村群眾辦事不方便的問題,強化縣行政服務中心、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三級聯動”,努力將政務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一是加強網絡整合。依托網上政務大廳設立網上便民服務中心平臺,覆蓋全縣20個鄉鎮(街道)、203個行政村,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垂直政務服務體系,群眾可通過網上政務大廳到達任何一個村便民服務中心。二是加強點位建設。推進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在全縣203個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務中心,以“待人如待家人,辦事如辦家事”為宗旨,真正實現“村民不出村,便能辦成事”。三是加強省市對接。以全省網上政務大廳建設為契機,改造提升網絡系統,扎實做好線上線下的基礎工作,為下步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政務服務體系作好準備。
四、“三方共建”實現政府、村級組織、企業協作共贏
遂昌創新推出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政、企、村“三方共建”運營模式,以“政府主導不動搖、服務主體不變化、公共服務不缺失”為前提,鼓勵第三方機構參與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建設和運營,為農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務。目前,遂昌由嘉言民生事務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全縣共有28個村完成“政企共建”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融合工作。一是突出政府主導作用。成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政企共建”工作指導團,建立“政企共建”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出臺運營機構準入制度和服務項目準入制度,確保公共服務的方向不發生偏差。專職代辦員堅持“全天候無假日”、“坐班上門相結合”工作方式,切實解決群眾辦事找不到人、辦不成事的問題。二是明確村級組織主體作用。村級組織為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責任主體,對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管理負總責。該模式實行自愿加入,嚴格執行“群眾有需求,村兩委有決議,鄉鎮(街道)有意見,主管部門有備案,共建雙方有協議”工作流程,村兩委和運營機構簽訂《入駐協議》后方可投入運營。三是發揮企業能動作用。該模式秉承“群眾有什么需求,我們提供什么服務”的理念,服務范圍從行政服務拓展到社會服務、商業服務,如助農取款、代繳電費、代辦電信、移動業務等,目前已吸引20多家社會團體、企業和商家加盟,并且不向群眾收取任何服務費用。企業采取“以中心養中心”的方式進行運作,通過收取加盟方的傭金等途徑獲取一定利潤,未來發展前景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