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滋 佘國俊
【摘要】 我國作為擁有著九億人數農民的農業性大國,市級性的廣播電臺媒體工作舉足輕重,提供更多的農村及農民的廣播電臺類節在當前的國計民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當前市級廣播電臺中農生活服務節目的現狀,認真分析了市級廣播電臺如何做好農生活服務節目,進一步豐富農村居民的廣播電臺內容,使農村居民的生活多元化、豐富化、更加的科學而生動。
【關鍵詞】 市級廣播電臺 農村生活服務節目 分析探討
市級廣播電臺可以通過將電臺精細化、將節目多元化,確保農生活服務節目貼近生活實際、農村實際情況、更加的貼近農村群眾的基本要求,明確農村的發展發現,準確定位農村的基礎需求,堅持正確的農村居民的輿論導向,統一豐富市級廣播電臺的內容。市級廣播電臺的工作必須要深入實際、深入農村生產的特殊要求中,合理運用科學知識、文化內涵、感人故事、藝術歌舞等形式與農村居民相互結合,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培養農村居民的情操,將多樣化生活通過電波和聲音的形式傳遞給廣大的農民群眾。切實做好“三農”服務工作,將市級廣播電臺的工作最大效益化,爭取取得最理想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一、如何做好市級廣播電臺的農生活服務節目
1.1 深入農村生活,貼近農民心聲
必須要掌握農生活服務節目是直接面向農村的基本特點,在節目的具體安排過程中要直面農村、直面農民,辦節目時必須要站在農村居民的角度設置節目形式和節目內容。為農村居民著想,與農村節目為友,通過最為簡單而適宜的方式進行科普知識的宣傳。
定期的深入到農村居民群眾內部,不斷的農村生產踩點,觀察農村生活實際情況;不斷的對農村居民的采訪,與農民交談了解農民所需。有針對性的制作出具有感染性的農生活服務節目。節目本身要盡量讓農村居民參與,將鏡頭和話筒對賬農民,隨時傾聽農民的心聲,讓市級廣播電臺與農民的生活聯系到一起。
通過深入農村、貼近農村生活,可以使農村生活服務節目更具有畫面感和傳染力。本人主持下午版鄉村大喇叭,這檔節目的定位是農村生活類綜合服務節目。記錄農村生活狀態,關注農民情感世界,為鄉親們提供醫療、情感、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服務。講述農民的生活故事、趣事,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直面農村生活中的難點、悶點,全力為百姓解惑、解難、解悶,共同營造舒心、開心的生活氛圍。傳遞生活新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和諧的生活理念。
1.2 立足本土,突出表現地方性特色
農生活服務節目要不斷圍繞本土地域性的特點,通過對地域中的本土特色,重視本土特色,一方面可以拉攏農民群眾的重視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大本地區的農業發展。通過向農民群眾請教農業生產特點、動物養殖所需,不斷研發出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方式,盡量將本地區的農業發展為品牌,樹立良好的農村形象,帶動農村的經濟;另外可以通過大力發揚農村歷史文化氣息,發揚傳統良好的文藝風氣,幫助農村帶動起旅游效應。結合農村的民族特色、地理特色,強化地方性特色,加大廣播電臺的催化作用。
1.3 做好服務對農生活服務節目的服務效應
市級廣播電臺要百分百的利用其特殊的傳播方式和節目效應,利用繪聲繪色的電波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農村的經濟建設進行大力宣傳。加大三農節目的建設,切合我國特殊的農業結構調整方向和國家的農村致富政策,突出電臺的服務意識和傳播效應。切入農民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生活話題。聽眾的來電大致可以分為:健康疾病咨詢、新農合報銷政策咨詢、低保政策咨詢、法律問題、就業找工作、征婚等等,及時解答,慢慢的,下午版《鄉村大喇叭》熱線越來越多了,農民聽眾打電話感謝我們了,我對農民聽眾的感情越來越濃了,我們開始嘗到“腳踏實地”后的甜頭了。
當前農村居民迫切需要通過市級廣播電臺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識、掌握更多的種植技能、及時了解當前的實時動態,做到與時俱進和科學進步的效果。對于市級廣播電臺來說,科學合理的做好三農服務工作是其最主要的工作重心,亟需要政府加大對三農服務,即農生活服務節目的重視及投資力度。通過設置多項節目,三農節目多樣化,延展農村生活服務節目的趣味性,增加農村居民的積極性。市級廣播電臺中可以通過多種節目方式,同時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農業建設發展方向,詳細圍繞農村的旅游農業、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等多方面宣傳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三農政策。
參考文獻
[1] 文水縣廣播電視臺 師艷花.堅持“三貼近”原則是縣級電視臺節目生存之本[N].呂梁日報.2010年
[2] 李璽峰.淺析對農電視新聞節目現狀和發展策略[D].河北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