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顥
仲夏的子午嶺西麓,清爽怡人。一個艷陽朗照的晌午,聞著撲鼻山花香,迎著山野徐來的清新輕風,筆者再次走進甘肅省寧縣金村鄉老莊村。連片成方的果樹,青翠欲滴的苗林,掩映綠樹間的生態窯洞羊舍,整潔的小康新居,滿布佳木秀卉的文體廣場,設施齊全的便民服務大廳,四通八達的硬化村道,淺吟慢唱著穿村而過的悠悠小河,制作精美的民主自治制度宣傳牌欄,村民洋溢著熱情幸福的笑臉,無不讓人深切感受到這個昔日“半坡氏族”村蝶變的不凡經歷。
全村7個自然村落的232戶農家,散落在20公里狹長的兩山夾一川的梁峁溝壑間。村無巷道,戶無院墻,人畜混居,出行泥土路,吃水深溝挑,照明點油燈,村民靠種小麥玉米、散養牛羊和外出打工討個溫飽生活,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這是老莊村一年前的真實景況。
談起這短短一年時間內發生的巨變,村支書唐貴員感嘆地說:“這完全是靠黨和政府的‘雙聯行動扶貧開發奔小康引擎推助的!”
因在短時間內一場反貧困戰役的成功逆襲,還因基礎設施、產業培育、民生改善、村容村貌、村風民風、基層黨建等方面的蝶變,老莊村從“半坡氏族”村一躍跨越進了全縣乃至全市響當當的“雙聯行動扶貧開發奔小康”示范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典范村行列。
道路引擎“路路通”
老莊村的鄉親都清楚記得,2013年7月10日,寧縣政府主要領導遵照市政府主要領導在老莊村走訪調研后的囑托,帶領縣發改、扶貧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首次來老莊村時的情形。當時的座談會上,馬學軍、陳西英等10位村民提出了“路、水、電是村子發展的最大攔路虎”,“村里急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改善部分鄉親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路一修通,高里塬農戶就能發展蘋果產業”,“一缺技術,二缺資金,特色產業發展困難”。
基礎是發展的基石。和全縣許多偏遠山村一樣,老莊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村民生存條件惡劣,導致扶貧攻堅難度加大,脫貧成果難以鞏固。只有抓住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這個“綱”,堅持基礎優先取向,才能突破桎梏其跨越發展的瓶頸。
基于這一理性認識,寧縣組建成立了由一位副縣長任總指揮,縣發改、扶貧、金村鄉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老莊村雙聯行動扶貧開發奔小康”領導協調落實小組,擔當為全縣乃至全市林緣地帶邊緣山區扶貧開發工作探路子、出典型、創經驗的歷史重任。
一年一晃而過,馬學軍等鄉親說的發展的最大“攔路虎”,如今消遁無影了。筆者驅車沿著串組絡戶的新建的5.8公里水泥路川道和8.5公里砂石盤山公路“盤”上了高里塬組,并不闊大的塬面上,滿眼的幼齡蘋果樹成排成行,套種的黃豆桿粗葉碧,長勢喜人。村民陳西英樂呵呵地說:“沒想到這路一通,電也跟著通了。”問起高里塬開發蘋果產業的事,他說:“這210畝矮化蘋果園,樹苗子是縣林業局無償提供的,經營技術是縣非稅局組織我們從楊凌學來的。不說近3年幼齡蘋果園套種低桿生態高效農經作物的收入,單說3年后的蘋果收入,照去年的市場行情,每畝就在2萬元以上?!贝迕窭钚忝方舆^話茬說:“要不了三五年,這蘋果園,還有定植在梯田里的310畝苗林,可就成了我們的‘綠色銀行?!?/p>
在葡萄灣組,正在苗木地里鋤草的村民代解放一手拄著鋤把,一手指著半山上門前長滿荒草的一處窯洞農宅說:“我們一家老小5口人在那處窯洞里住了55年,那時家里的收入就靠15畝山旱地和兩個兒子打工。不過,一月前我家搬進村里新修的磚瓦房了,是個小四合院,什么設施都配齊了,政府給我們每戶補了1.1萬元,我們只要掏5.5萬元就行?!?/p>
老代介紹說,在老莊村“雙聯行動扶貧開發奔小康”中,縣鄉干部按照縣上“駐村子,摸底子,結對子,說例子,找路子,邁步子”的工作思路,按照鄉親們的意愿,建成了老莊組和葡萄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使像他家一樣的18戶鄉親住上了新房。“以前想都沒想過能住進孩子上學近、看病買東西方便的‘洋房子,先前最大的愿望也只是能在地坑窯洞那個院里蓋上三間廈房。”老代邊說臉上邊樂開了花。
不只如此,穿行于老莊村,基礎設施方面的變化隨處可見:硬化后的村路巷道平整干凈,新建的文體娛樂休閑廣場上熱熱鬧鬧,經過修繕改造的老莊小學綠樹成蔭設施齊備,農民培訓中心已投入使用,幸福互助園靚麗山野……
產業富民千帆競
“2016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000元,2020年和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這是寧縣縣委、縣政府為“老莊村雙聯行動扶貧開發奔小康”領導協調落實小組設定的目標。
要打開貧困的枷鎖,就必須有一把富民的產業“金鑰匙”。寧縣是甘肅省牛羊生產先進縣,也是重要的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與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發展草畜、苗林、中藥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駐村的縣鄉干部和村民們依托這一獨特優勢,共同探索著科技引領、產業聚集、種養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之路。
來到馬文祥家的生態窯洞羊舍時,他正在給寧州肉羊添加飼草料。聊起養羊,他勁頭十足,“選好品種”“舍飼育肥”“轉型升級”“規模效益”等一個個新名詞從他的嘴里不時蹦出。
“我家這60多只肉羊,大部分時間靠我一個人照畜牧專家示范的良技良方喂養。其實,飼草是青貯的苜蓿與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飼料是用聯戶單位贈送的粉碎機粉好的,活兒也不是很重,早上6點喂一次,晚上6點再喂一次,中午12點打掃一次圈舍衛生就可以了?!瘪R文祥說。
馬文祥的生態窯洞羊舍在村里還不算規模最大的。如今,全村這樣的羊場有50家,其中“30+1”(30只能繁基礎母羊+1只種公羊)模式的就有37家,500只規模的1家,村民們對“寧州肉羊”“早勝?!薄案嵫蜻^房”“飼草青貯”和“無公害”等先進養殖技術駕熟就輕。
科技含量提高了,養羊養牛的效益也更好了?,F在老莊村戶養10只羊、2頭牛的“好夢”已圓,10只羊和1頭牛的年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今年上半年,養羊養牛收入占全村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的55%,草畜產業真正成了該村的主導產業。
同時,老莊村的鄉親們在縣鄉駐村干部的循循善誘下,已悟出了抱團闖市場的“溫暖”。去年10月,村里的養羊能手、返村自主創業的大學生駱甲龍,聯合50戶養羊戶注冊成立了青山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走上了集養殖、繁育及糞便加工有機肥為一體的循環農業發展之路。
當規模大起來,肉羊肉牛產業的效益也就凸顯了出來。過去村里養出的牛羊銷路不暢,賣不上理想價錢。但是現在,肉羊肉牛還在標準化畜舍里養著,前來訂購的客商就一隊隊地來了,年交易量突破了5000只(頭)。
不只是肉羊肉牛產業,老莊村的其他富民產業也正形成規模:采取合作社牽頭、群眾入股的方式,建成優質生態綠化苗木基地1處,繁育云杉、國槐等苗木600畝;建成荒山定植苗林基地1處,定植油松等苗木1800畝;建成矮化優質蘋果生產基地1處,面積310畝;按照季節性務工與長期外出務工相結合的方式,經過技能培訓,年向銀川等勞務基地組織輸轉464人次,創收928萬元。
理念一變天地寬
“雙聯行動扶貧開發奔小康”實施以來,縣鄉駐村干部和市上幫聯單位攜手,先后組織老莊村黨員干部、致富能人、產業開發帶頭人、群眾代表110人,分期分批奔赴陜西楊凌等地觀摩考察開眼界,參加培訓學習長見識。
“貧困村最缺的是致富理念,最難的是怎么為群眾換腦筋?!睂幙h縣委書記馬斌說,“通過組織貧困村干部群眾外出觀摩學習和接受種養方面專家的技能培訓,目的就是要用發展典范的理想理念,敢拼會贏的創業精神,創先爭優的先進經驗來武裝他們的頭腦,轉換他們的領導藝術和思維方式。”
“想都不敢想,怎么能富?”外出觀摩考察歸來的返鄉創業大學生駱甲龍深有感慨地說:“楊凌無海、無礦,一年產值卻有幾億元,原因就在于他們擁有超前的發展理想理念,擁有敢為天下先的打拼精神。”
外出引經取智歸來,由駱甲龍牽頭,他的貴州籍大學同學侯興才、隴南籍大學同學包趁東參股的西北恒旭牧業股份公司在各級干部聯手幫扶中“花開”老莊村村野,成為老莊村乃至全縣的一道風景?!霸瓉砦覀兿肟脊珓諉T,觀摩考察和接受專家培訓后感到村里很需要一批創業帶頭人,我們就來帶頭闖了?!?/p>
至今年6月底,西北恒旭牧業股份公司以青山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發展社員養羊戶110戶,飼養寧州肉羊2400只,示范、帶動、輻射周邊村1010戶農戶飼養寧州肉羊1.12萬只。
老莊村的產業開發帶頭人馬文學也說:“通過外出考察觀摩和接受專家培訓,讓我懂得了想賺錢、敢賺錢、會賺錢三部曲,回到村里后我就擴大了肉羊養殖規模?!?/p>
“培訓不但免費,還根據我們的產業發展實際,從培訓選題到培訓內容上,都事先征求我們的意見,實行‘因需培訓,這樣的培訓班真的是辦到我們的心坎上了。”老莊村返鄉創業的陳西英說起聯村單位邀來專家在村里開展的農民致富技能培訓也贊不絕口。
在趨勢而為的農民致富技能培訓中,雙聯行動的駐村干部采取“政府主導、部門配套、費用全免”的方式,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先后邀請省市農、林、畜牧等專家進村進園進場授課,避免了資源分散、內容重復、管理混亂現象,提高了培訓效果。共舉辦種養技能培訓班6期,培訓村民1200人次,培養了一批能扎根農村,又能適應市場競爭的種養能人、營銷能手、創業帶頭人和村級后備干部。
惠農貸款增活力
老莊村和大多數農村一樣,在發展的起步階段,普遍存在著發展資金緊缺的難題。而“雙聯惠農貸款”則成功破解了農民發展富民產業的資金瓶頸問題。
馬文祥2013年貸了5萬元“雙聯惠農貸款”,養上了一組(31只)寧州肉羊,一年來的收入就超過了5萬元。他說,“兒子在外打工,我在家里種玉米養羊養蜂,日子已經慢慢好起來了?!遍L期從事農畜產品購銷生意的馬友俊,貸了5萬元“雙聯惠農貸款”后,生意越做越大,“一年掙個十來萬不成問題”。
在老莊村,像馬文祥、馬友俊這樣靠“雙聯惠農貸款”發展起來的種養大戶已達101戶。該村農民的年人均純收入也在今年上半年達到了2650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550元。
從“站著看、等著扶”到“想辦法、主動干”,老莊村的“雙聯行動扶貧開發奔小康”有效地激活了這個村的內生動力。而這,正是貧困村可持續發展最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