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暢斌
?
脂質體專利文獻分析研究
張暢斌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23
通過對脂質體專利文獻的計量學研究,考察脂質體技術的發展情況、研究現狀及其預期發展等內容。以佰騰網專利檢索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收集脂質體技術相關專利文獻,并通過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對其技術發展階段、技術生命周期、相關專利法律狀態等內容進行研究。我國脂質體技術研究狀況發展態勢良好,研究成果能較好地從技術向應用轉化,技術市場活躍度高,但脂質體技術的研究尚處于起步期到發展期,目前未見該技術進入成熟期的明顯信號,且脂質體領域的研究需要更多新的科技手段的介入來推動其發生質的變化。隨著新技術的介入,脂質體技術將會得到長足發展,為藥物靶向制劑的研制作出巨大貢獻。
脂質體;專利;文獻分析;技術發展階段;技術生命周期
脂質體是目前最成熟的靶向給藥體系,由英國學者Bangham和Standish于1965年首次發現,并由英國Rymen等人于1971年將其作為藥物載體進行應用研究[1]。目前,脂質體已成為可以包載各類藥物的、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指數、減少給藥劑量、同時降低藥物毒性的廣泛應用的藥物載體,體現出極大的優越性和光明前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必將在未來發揮巨大作用。本文就脂質本技術相關專利文獻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該技術的研究及生產活動提供可靠、客觀、真實的情報學依據,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啟示。
以佰騰網專利檢索數據庫(http://www. baiten.cn/)為數據來源,統計自1985年我國實行專利制度以來有關“脂質體”的相關專利文獻,并以“脂質體”為檢索詞進行檢索,檢索日期為2014年7月9日。
1.1 計量分析方法
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于與脂質體相關的專利(包括發明專利2 504件,實用新型專利23件,外觀專利5件)的年代、發明人、應用領域及申請人等主題進行綜合分析,探討脂質體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1.2 專利技術發展階段測量方法
測量專利技術發展階段常用4個參數:技術生長率(V)、技術成熟系數(α)、技術衰老系數(β)和新技術特征系數(N)。根據V、α、β、N數值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可以測算專利研究發展階段[2]。計算公式及意義見表1。

表1 專利技術發展階段測量參數
1.3 技術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通過對專利數量與專利申請人數量二者隨時間變化的分析,專利技術生命周期在理論上被劃分為5個階段:①技術起步期,專利申請數量和申請人數都較少,領域內研究者不多,研究成果較少,處于實驗開發階段;②技術發展期,申請數量和申請人數均大幅增長,較多力量進入該技術市場,多為產品導向型專利;③技術成熟期,專利數量繼續增加,申請人數量維持不變,前期取得優勢的有限幾家申請人掌握了主要技術并主導其發展,技術已趨于成熟;④技術衰退期,申請數量下滑,申請人數降低,商品形態固定,技術無進展,以小幅改良專利為主;⑤技術復活期,專利技術是否能進入復活期,主要取決于是否有突破性創新為技術市場注入活力[3]。
2.1 脂質體專利文獻的年代分布
我國的專利制度起始于1985年。由表2可知,自1985年我國第一件脂質體相關專利申請以來,相關專利的申請量基本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09年開始,每年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已超過200件。在這些專利中,主要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所占百分比非常低,這與脂質體技術是一種科技含量高、專業性強的特點是相符的。經統計,1985-2014年發明專利共2 504件,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分別只有23、5件。

表2 脂質體專利申請年代分布(件)

表3 脂質體專利核心申請人員專利主體分布
2.2 脂質體發明專利的申請人分布
由表3可知,申請發明專利數量排名前20位的專利權人共申請發明專利565項。這20家申請人中,有高校12家(合計355件),公司企業5家(合計139件),研究院所2家(合計38件),1個申請人為個人(33件)。研究經費主要由國家財政承擔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合計申請393件發明專利,接近公司企業申請量的3倍,由此可見,該技術的研究發展受到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同時,作為經營實體的公司企業,也足夠關注該技術的發展。脂質體研究活動處于一個健康發展的狀態。
2.3 脂質體發明專利主題分析
對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較多的前20位申請人進行分析,由表3可知,這些專利申請所針對的疾病主要為腫瘤,少部分申請則針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傳染病(如艾滋病、乙肝)、感染性疾病(如真菌、病毒)、鎮痛等領域。可見,脂質體最重要的應用領域還是腫瘤的靶向治療,同時,它在其他疾病中的應用也有一些新的發展。
2.4 脂質體專利發展階段研究
計算國內脂質體專利的V、α、β、N 4個指標,依時間變化趨勢可知,自1995年脂質體相關專利的申請量趨于平穩增長以來,統計數據α處于水平態勢,V值輕微波動,未形成穩定上升或下降的趨勢,說明脂質體技術沒有技術成熟的信號。β值和N值基本呈水平態勢,說明沒有更多的相關新技術介入,脂質體技術的飛躍性發展,需要新技術的介入來推動。見圖1。

圖1 脂質體專利V、α、β、N隨時間變化關系
2.5 脂質體專利發展生命周期研究
通過對專利數量與專利申請人數量二者的時序變化進行分析,專利技術生命周期在理論上被劃分為5個階段[2],分別為: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復活期,如圖2所示。
本文對近十年脂質體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專利申請人數量的變化關系進行分析后,可以推斷,脂質體研究階段處于起步期到發展期,從圖3來看,尚無進入成熟期的明顯信號。
佰騰網專利檢索數據庫顯示,自1985年國內第一件脂質體相關專利申請開始,我國脂質體技術相關專利申請總數為2 532件,其中發明專利2 504件,實用新型23件,外觀專利5件。發明專利中,有效專利有849件,占發明專利總數的33.91%,其中174件發明專利發生過“權利轉移”,47件進行過“許可備案”。可見,脂質體技術相關專利的實施率比較高,說明該技術能較好地實現科技向應用的轉化。

圖2 專利技術生命周期示意圖

圖3 脂質體專利技術生命周期
隨著專利制度在全球的逐漸成熟,以及人們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4]。脂質體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藥物載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和光明前景,是目前藥劑學領域,尤其是中藥藥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5]。
技術專利正從保護手段演變為競爭工具[6],通過對某個技術領域相關專利文獻的分析,反過來對該技術的發展狀況、應用情況、技術市場等進行考量,是競爭情報活動中重要的手段。從本文的分析結果來看,我國脂質體領域的研究發展態勢良好,得到大量國家財政經費的支持,且研究成果能較好地從技術向應用轉化,技術市場活躍度高。但從發展階段來看,脂質體的研究尚處于起步期到發展期,目前未見該技術進入成熟期的明顯信號。且脂質體領域的研究需要更多新的科技手段的介入,來推動其發生質的變化。其應用領域也較單一,主要應用于抗腫瘤藥物的制劑學方面,只有少部分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傳染病(如艾滋病、乙肝)、感染性疾病(如真菌、病毒)、鎮痛等領域。在加強將其作為抗腫瘤靶向制劑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也有必要對其在其他疾病中的應用進行拓展性研究。
[1]李培軍.脂質體的特性及臨床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5):243-245.
[2]方曙,張嫻,肖國華.專利情報分析方法及應用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7(4):64-69.
[3]郭婕婷,肖國華.專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報雜志,2008, 27(1):12-14,11.
[4]劉祥國.知識產權保護與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的均衡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33(5):21-23.
[5]陳瓊.中藥靶向制劑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246-247.
[6]張米爾,孟珊珊,田影.外圍專利的測度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3):155-160.
A Literature Analysis Study on Chinese Patent of Liposome
Zhang Changbin
(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iposome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and expected development through metrology study of literature about liposome patent.Baiten patent retrieval database was set as the data source to collect liposome technology related patent literature,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tage, technological life cycle, related patent legal status, etc. were analyzed through patent intelligence analysis method.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liposome technology in China is goo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can be transformed to application. The technology market is active. However, the researches on liposome technology are in the initial phase to developing phase. There has not shown any obvious signal to indicate that the technology would come into mature phase.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s on liposome technology require more new technological methods to promote radical changes.With the involvement of new technology, liposome technology will achiev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and make hug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ing preparation.
liposome; patent; literature analysi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hase; technological life cycle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6.005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重點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建設基金(WX2013-04);南京中醫藥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基金(13XSK22)
張暢斌,館員,研究方向:醫藥知識產權。E-mail: 85683682@163.com
(2014-08-26,編輯:張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