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洪琴,趙志勇
(遼寧省葫蘆島水文局,遼寧 葫蘆島125000)
本溪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析,主要以2010年為現狀年,對全市供、用、耗、排水情況,以流域和行政單元為單位,按供水工程(地表、地下、其他)調查供水量,按用水戶(工業、生活、農業、其他)調查用水量,并在全市范圍內對供水基礎設施進行調查,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析。
供水基礎設施主要分地表、地下和其他3 類工程,其中,地表供水工程指蓄水、引水、提水和調水工程[1]。地下供水工程指水井工程;其他供水工程包括集雨工程、污水處理回用等工程。
至2010年底,全市共建成蓄水工程55 座,其中大中型水庫5 座,小型水庫26 座,塘壩24 座。蓄水工程設計供水能力為11.42 億m3,現狀供水能力為7.96 億m3。引水工程367 處。設計供水能力1.00 億m3,現狀供水能力為0.79 億m3;提水工程154 處。設計供水能力2.15 億m3,現狀供水能力2.09 億m3;水井工程2 562眼(淺井2 538眼、深井24眼)。現狀供水能力1.04 億m3,其中淺層井0.97 億m3,深層井0.07 億m3。
供水量指各種水源工程為用戶提供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供水量。按取水水源分為地表水源供水量、地下水源供水量和其它水源供水量3 種類型統計。全市2010年供水量4.88 億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為4.224 億m3,地下水供水量為0.654 億m3。在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1.21 億m3,引水工程1.09 億m3,提水工程1.93 億m3。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淺井供水量0.62 億m3,深井供水量0.03 億m3。本溪市2010年供水量結構示意圖見圖1。

圖1 本溪市2010年供水量結構示意圖
從六級區上看,張家堡子河至葠窩水庫入庫口區間分區供水量最多,為0.98 億m3,占全市總供水量的20%;以流域四級區看,太子河流域供水量最多,為3.62 億m3,占全市供水量的74.3%,其次為渾江流域1.21 億m3,占全市供水量的24.9%,叆河流域所占比例最少,不到1%。
城區供水量最多,為1.57 億m3,占全市總供水量的32%,其次是牛心臺鎮,供水量為0.81 億m3,占16.6%。按縣區級行政區看,平山區供水量最多,為1.27 億m3,占全市供水量的26%;桓仁縣次之,占24.9%;南芬區最小,僅占9%。全市各縣區中,地表水供水量大于地下水供水量,僅在市區部分地區及本溪縣個別鄉鎮地下水供水量大于地表水供水量。2010年縣區供水量分布見圖2。
全市用水量主要包括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3 大類,總用水量4.65 億m3,其中工業用水量2.54 億m3,占54.6%,農 業 用 水 量1.50 億m3,占32.3%,工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87%。城鎮生活0.48 億m3,占10%,農村生活0.13 億m3,占3%。全市2010年用水量4.88 億m3,以工業用水量為主。

圖2 2010年縣區供水量示意圖
耗水量是指毛用水量在輸水、用水過程中消耗的水量。耗水率指用水消耗水量與用水量的比值。本溪市2000年行政分區耗水量為1.893 億m3,其中城鎮生活0.114 億m3,農村生活0.148 億m3,工業0.973 億m3,農灌0.650 億m3,林牧漁0.009 億m3,綜合耗水率為37%。
1)地表水:本溪市以市區部分開發利用率最高,利用率為66%;桓仁縣和本溪縣開發利用率分別為6%和3%。
2)地下水:本溪市市區部分地下水開采率較大,且襲奪地表水,開采率均超過100%,為146.8%;本溪縣地下水開采率為35%;桓仁縣地下水開采率較小,為9%。
3)水資源總量: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2.61 億m3,用水消耗量為2.255 億m3,利用消耗率為6.9%。本溪縣水資源總量消耗率最低,為1.6%。桓仁縣消耗率為5.9%;市區水資源總量消耗率最高,消耗率為26.6%。
綜上所述,本溪市總體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但開發利用情況極為不均,全市市區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已達到66%,地下水開采率更是均超過100%,已經襲奪了地表水。全市水資源總量消耗率不是很高,利用消耗率為6.9%,遠遠低于全省25.5%的平均水平。
[1]何俊仕,吳迪,梁洪杰,等.沈陽市水資源分區及開發利用與保護對策研究[J]. 水文,2008,28(02):87-90.